疫情面前不必强词夺理

疫情面前不必强词夺理

有理说理,无理取闹。有理说理则采用"因为所以,如果就会";无理取闹则采用"即使仍旧""虽然但是"诸如此类的句式。无知永远不会加害于人,只有谬误的观点才是最有害的。

英国电视剧《皇家律师》剧照图片律师推着三车证据资料去法院开庭。西方律师的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疫情面前不必强词夺理


律师依据事实说话。"事实"是什么?律师会千方百计让法官相信自己所说的是"事实",而法官相信律师所说的"事实"是否是事实本身,对律师而言并不重要。怎样让法官言听计从?那就靠律师的看家本领,使用三寸不烂之舌,不失时机的向法官灌输。如果律师对案件的观点变成了法官对案件的观点,律师就稳操胜券。当然,有威信、有经验的律师,就容易让法官轻信他的观点。

为了防止法官受律师的误导,西方陪审团制度起到了关键作用。

疫情面前不必强词夺理

英美法系规定陪审团制度:比如说要对一个人定罪。对于其犯罪事实的认定,需要成立一个陪审团。陪审团成员可能是邻家的大妈,也可能是教授,也可能是普通职员。经过庭审通过检察官、律师对案件事实与证据陈述,然后由陪审团对犯罪事实进行认定。确认有罪必须全票通过。法官仅确认哪些证据可以采信,哪些证据不能采信。陪审团确认犯罪嫌疑人有罪后,具体量刑由法官决定。法官在量刑方面享有自由裁量权。我国宪法规定人民当家做主,却没有采用陪审团制度,值得思考。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合理的"(有学者认为是断章取义,暂且不论)。


疫情面前不必强词夺理


黑格尔在对于真与假的论述方面,认为对假的事实,不能全盘否定。真往往是建立在假的事实基础之上的。针对假的事实,认真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对假的事实缺乏逻辑部分进行更正,就形成真所具备的完整要件。像自行车链条有一节断了,不能否认其他部分链条存在的价值。将这个断的一节更换新的,就是一根完整的、有用的链条。显然,真假相互相成。律师打官司做为违法一方代理人要做的,可能就是有意混淆真假。采用"即使仍旧"、"虽然但是"的句式,进行狡辩。

佛教谈到境界三阶段: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第一阶段仅看到自然现象;第二阶段产生了对大自然敬畏。达到知其然。第三阶段心中有山就看到了山。从自然规律中体悟为人处世的道理。达到知其所以然。

疫情面前不必强词夺理

回到争讼话题。打官司如果能像中国武术高手过招点到为止,嘴上还说承让承让。能胜而不追求胜的结果,知道"止"(易经中《艮》卦自然现象是山,有"止"的意思)是最高境界。这样才体现"和气生财"的东方文化。不能像西方拳击,必须将对手击倒,置于死地而后快。客户是上帝。打赢了官司,丢了客服,岂不得不偿失?中国人对打官司人的评价颇有微词。认为双方当事人都不是善茬,更有甚者赋予"刁民"的荣誉称号。可想而知,打官司不一定是件好事!《道德经》最后一章"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尤为恰切。

有人说:"人争一口气"、"有理走遍天下"。这些言论似乎为强词夺理找到了依据。如果说"存在就是合理的",那么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更何况这仅说是合理,而非合法。即便是合法之诉,律师在法庭上喋喋缠辩、嚣嚣自威、自证自明,也耗得当事人精疲力尽人憔悴。诚然,只能用许寇杰的《苍天一声笑》曲词"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聊以自慰。

疫情面前,只要不侵犯到个人合法权利,还是少一点强词夺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