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生命教育的組成部分,意義非凡!

運動是生命教育的組成部分,意義非凡!

全文長 33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4 分鐘


運動是生命教育的組成部分,意義非凡!


精彩導讀


運動不僅是科學和教育,更是生命的哲學,它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學和生命道理,這些不是此一文所能概括到,需要我們在運動中去體味各種滋味,運動越深入,體味越深刻,運動不停,體味無窮,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瞭然於心,願大家都能獲得一二。


平常我們談運動,基本都說運動能強身健體,運動時需要講科學、尊重規律等等,今天我們不談這個,只希望我們都在科學的運動道路上不斷勇猛精進。運動給我們的教育意義亦是巨大的,前不久付大才講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是以“生命”為原點展開的一系列教育,而運動就這“一系列”的部分,因為“生命在於運動”嘛。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這不正是運動的教育之道嗎?運動作為生命教育的組成部分,其意義也是非凡的。


聽著運動和哲學這兩個詞,在世俗的心目中似乎相隔的很遠很遠,作為身心發展形式的兩個代表,遠的以至於有人把它們之間的發展關係視為一種反比關係。哲學是幫助找到人的存在意義和歸屬感,運動對於人的存在來說往往定義成生理上的改造和發展。但是在我看來,運動是積極的人生價值觀的體現,實質上是一種精神衝動,是生命哲學的一部分。


運動是生命的象徵


運動是生物最活躍的表現形式,我們往往會覺得,不能夠活動的生物很有可能不具備生命特徵。例如我身體本身就是一個運動場,各類細胞、器官在以自己本職的方式運動著,如果它們不在運動,我們的軀體也將腐壞消逝。在生理學上,最直觀、最簡潔的生命表現形式就是運動。我們總是會被體育比賽中那些為更高、更快、更強的身姿感動,因為從他們身上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因此,

運動可以展示生命的存在,一個人運動能力的強弱也是其生命力的直觀體現。


運動豐富生命的進程


“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的宣傳口號在我國隨處可見,可見體育運動和生命狀態緊密相連。體育運動能夠鍛鍊我們的身體,增強我們的抵抗力,提高我們的生命力,也是比其他例如吃保健品或者依賴醫生更有利於保持生命完整、身體健康的方式。我們需要更多精力就必須有健康而又充滿活力的身體作保障,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身體健康這個要素,任何理想、任何願望、任何美好都是虛幻。所以運動不僅是改善我們的身體的狀態,還是我們體驗更加美好生活的基礎。


運動讓我們學會去贏,也學會輸;學會去領導;學會成為更好的自己,也學會去做好團隊的一份子;不但學會去奮鬥,也學會敢於承認失敗;這些,都是我們成為“完整的”人的必修課。以前,人們會說身體好的人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現在看來,這句話是如此的荒謬。所以

對我們的孩子,他們喜歡去運動,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這會讓他們終生受益無窮。


現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以前在在清華大學任教,他不僅學術精湛,還是一名運動健將,談到體育他總是不吝讚美之詞。施一公先生在做學生的時候身體條件很一般,但在即便如此,他憑藉自己刻苦鍛鍊從校運會3000米倒數第一練成正數第一。施一公先生的事蹟告訴我們,運動不影響學業,還會助力成就巔峰。


運動是生命教育的組成部分,意義非凡!


運動尊重生命的價值


今年是奧運年,但因為疫情,奧運會被迫延期了,奧運會的延期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存在需要被尊重、被珍視,任何踐踏生命的行為都是可恥的。然而,現代很多人對生命似乎越來越冷漠、自私、蠻橫、甚至殘忍。家長不讓看手機可能會捅傷父母;考試不滿意也許會跳樓自殺;同學同伴之間一點小矛盾,怨恨之餘就投毒……自殺、互相殘殺的事件舉不勝舉,這種漠視生命的行為忍不住讓人想問——他們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壓力?


運動有助於緩解壓力、調節負面情緒,讓生命陽光、熱情、積極向上;體育具有公開、公正、公平的特性。孩子在運動中有著複雜的互動關係——個人與集體、自我與同伴、本人與對手,有著強烈的情緒體驗——揮灑汗水時的激情、身體達到極限時的無助、隊友間的鼓勵助威……在運動中既要遵守規則,又可以張揚個性,既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也會體驗失敗的痛苦,既有服從也有反抗……體育運動將青少年和其他社會成員召喚到她的懷抱裡,讓他們嘗試成功,推他們去進行嚴峻的競爭,給他們以人生的尊嚴。因此,體育運動在許多人的生活道路上是一個里程碑。所以,運動在培養孩子的尊嚴感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當孩子們在運動場上盡情的榨乾最後一滴汗水,也就是對自己生命最大的尊重。


網上經常調侃體育課,要麼體育老師被“生病了”,要麼被“有事”了,不少學生用這句話調侃其他主科老師佔用體育課時間,變相補課。雖說現在家長越來越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在升學的壓力下,不少中小學的體育課仍被語數外等主科佔用。在歐美教育水平高的國家包括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都極其重視學校體育課。前陣子云南在教育圈火了,火的原因不是因為疫情,也不是因為停課,而是因為雲南省率先全國,將中考體育成績滿分提高到100分,與語數外三大主科滿分保持一致,這讓我們對學校體育的改革充滿了期望。因為有了強健的身體,知識才真正有了意義,失去健康和生命,再多的知識都無發揮之地。


運動超越生命


運動之魂在於它超越性的本質,每一次與對手競爭、與自己意志對抗無不在體現著這種超越。人具有追求自由、超越自我的需求和本性,不然人類也不會如此快的發展到今天的程度。人跟動物不一樣,被稱之為“人”是因為超越了動物的存在;其次,人是在不斷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中成長的。所以我們每個人的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人的生命都是尚未完成的生命、是尚待發展、尚待超越的生命,人的發展有無限種可能。


我們的教育恰恰就是要發揮、挖掘出最好的那種可能,這也是我們DE存在的意義。在我們的百公里路線有多少超越自己的故事,人生最難的不是超越別人,而是征服自己,那一句句至臻名言“如果你眼前還有浮雲,證明你站的還不夠高”;“相信。發生...經歷。成長...”,“不邁出這一步,這有可能就是你的人生定局”,“徒步就是徒步,意義各自賦予”等等的意義正是如此。


人生下來就是為了老去,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不承認,這就是生命規律,我們都要去面對,並思考。從古到今人都在不斷尋找不老的密碼,從秦始皇請徐福尋找“不老藥”到明嘉靖皇帝煉丹信道求長生,到今天克隆、冷凍人、各種保健品、醫學美容...無可奈何的是,這注定是一場不可能取勝的抗爭,身體的解體是命中註定。


王德順,2015年他79歲,這個79歲的老戲骨沒有在家喝茶遛鳥,而是去了國際時裝週走秀,T臺上他時尚感十足,大步流星,霸氣十足。除此之外,他的身材亦是相當矚目,79歲的年紀,身上的皮膚卻無半點鬆弛,反而盡是緊實的肌肉。霸氣的氣場,自信的氣質,以及健碩的身材,讓我們感受到這個79歲老人身上澎湃的精神氣質。


夏伯渝老師,年紀輕輕失去雙腿,換做我們會怎樣,我們有多大的勇氣重拾生活的信心,讓命運低頭?夏老師經歷兩次截肢,其中痛苦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他的人生不想就此沒有價值,沒有視自己人生為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的處境,43年如一日保持高強度訓練,堅守夢想。即使理想和現實的距離如此遙遠,四次登珠峰無功而返。終於第五次終於登上世界之巔,詮釋了“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氣概。這就是運動賦予生命的意義,它的孜孜不倦的追求、鍥而不捨的進取使本來缺陷的人生實現完整。


有句話叫“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是說如果我們不運動,身體會生鏽,相反如果有決心有毅力,堅持活動身體,就可以延緩身體老化,讓人容貌年輕,體態優雅,關節靈活,減少疾病找麻煩的空子。


我們人之所以稱之為“人”,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直立行走,開發出雙手,可以製造工具,擁有社會屬性,更在於我們能賦予事物更高的意義。從生命角度來講,任何生命都是有限的,即使是我們的宇宙,這是規律。所以生死關係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關係,運動作為生命的禮讚,它發展身心,充實生活,提高我們生活質量,讓我們實現全面發展,是我們積極人生態度的展示,並以此讓我們的生命完善,人生充盈。


運動永不滿足的性格,不承認誰為自己下定結論,而是通過永不休止的鍛鍊、競爭、突破自身現存的界限,使之向憧憬前進,只要人存在這個過程就永不完結。正是這一孜孜不捨的追求,在勃勃向上的進取中不斷地完善人和人生,人類才會在千折百難中蓬勃發展。


運動不僅是科學和教育,更是生命的哲學,它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學和生命道理,這些不是此一文所能概括到,需要我們在運動中去體味各種滋味,運動越深入,體味越深刻,運動不停,體味無窮,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瞭然於心,願大家都能獲得一二。


來源丨明教育

編輯丨校長派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運動是生命教育的組成部分,意義非凡!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