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逸語:清談理性真慾望,讀《蘇菲的世界》〔11〕:慾望

眾生迷途小羔羊,

神性光輝比太陽,

不如放縱真自我,

清談理性真慾望。

我們都是上帝的羔羊,羔羊般的“平等”,讀書《蘇菲的世界》

  這是一個在哲學史上最美妙的時代。卻是一個令哲學家最迷茫的時代。雅典最典型的政體,被認為只比斯巴達的政體略好一點。實現多數人的慾望,比實現少數人的慾望要強一點。但是,如果能夠由理性來統治(monarchy或aristocracy),由意志來統治(timocracy),由無慾者統治(oligarchy),都比實現慾望要好。

  如何解決了這個問題,我相信只有真正的理性才能做到這個提升。如果我們都遵循慾望,而不是理性,那麼我們是永遠達不到哲人描述的終極境界。而實際上也從來沒有到達。

★斯多葛學派★

  這是一個實踐理性的一個學派。這個學派成功的把神性和理性合一。也就是建造了一個理想的世界,雖然這個世界也只存在於理想中,但是畢竟把這個理想世界通過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就是說,還是能夠在某種形式上實現。

句子溯源:斯多葛學派強調,所有的自然現象,如生病與死亡,都只是遵守大自然不變的法則罷了,因此人必須學習接受自己的命運。來源於:《蘇菲的世界》第12章。自有看法如此說:這個學派和中國強調天道是一致的,強調的是法則的作用。而中國的天人感應,和人有小宇宙的理論相類似。

  中國的天道其實和西方的神國有一定的相似性。這種相似,讓我們看到了,在哲學上,我們似乎更容易理解這個學派的思想。只要你把神認為只有神性,而不具備人性,那麼這一切就能夠統一了。

  某種意義來說,介入了人類生活的神,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神性,而只是一種人性的表現。或者是人類只是以自己為中心,把人類和慾望都當做是神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看到了在希臘的神,其實並不具有神性,而更具有人性。

  由於這個學派基本上是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或者是成為了西方哲學最重要的源頭。因此許多的人都是以此為起點進行研究。並且成就了現代西方哲學的許多觀點。

名詞解釋:“斯多葛哲學學派”的解釋:(或稱斯多亞學派,也被譯為斯多阿學派)是塞浦路斯島人芝諾(Zeno)(約公元前336~約前264年)於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雅典創立的學派;因在雅典集會廣場的畫廊(古希臘語轉寫:Stoa Poikile)聚眾講學而得名。是希臘化時代一個影響極大的思想派別。芝諾被認為是自然法理論的真正奠基者。斯多葛派認為世界理性決定事物的發展變化。所謂"世界理性",就是神性,它是世界的主宰,個人只不過是神的整體中的一分子。所以,斯多葛學派是唯心主義的。

  斯多葛學派的觀點很奇怪,由於神太強了,所以我們就放棄了對神的反抗。我們在神的照耀下,都是平等的,都是無能而且無奈的。因此,我們就只能在慾望中沉淪,也在慾望中自由。

  並沒有任何哲學可以令我們如此放縱自我。而這個哲學派別雖然是有神的名字,卻給與我們最大的自由和放縱。

句子溯源:伊比鳩魯以他所謂的“四種藥草”來總結他的哲學: “神不足懼,死不足憂,禍苦易忍,福樂易求。”來源於:《蘇菲的世界》第12章。也試著解讀:其實這個和我們活在當下的文化觀比較的相似。

  放縱和慾望是構成了現代文明的主要旋律。當我們鼓吹這些都是必然和最終權力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違背了當年哲人給我們的啟示。因為任何的極端行為,都會有極端的效果。


寂寞逸語:清談理性真慾望,讀《蘇菲的世界》〔11〕:慾望

★新柏拉圖派★

  這是一個號稱繼承了柏拉圖的學派,但是這個學派實際上已經大幅度的修改了柏拉圖的思想。也可以認為是大幅度的改善了柏拉圖。這種進化是必然的,畢竟時代在變化。雅典在短短的時間內經歷了許多,包括興盛和衰落,包括民主和瘟疫。而這一切都成為了哲學發展的動力。

句子溯源:新柏拉圖派哲學……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一體,因為上帝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即使在柏拉圖所說的洞穴深處的影子中也有微弱的上帝之光。來源於:《蘇菲的世界》第12章。試讀一二,應該來說,哲學已經步入了神的時代。

  這個學說告訴大家,我們的一切都是神的光輝。如果按照我們來看,這是天地的規則。神是規則,因此神並不憐憫。我們都是小小的羔羊。我們是如此的渺小。

名詞解釋:“新柏拉圖學派”詞語解釋:則是公元3~6世紀流行於古羅馬的唯心主義哲學流派。開創者是亞歷山大里亞的阿蒙尼阿·薩卡(約 175~約242)。

  新柏拉圖學派代表的是一種哲學方向,從物又轉回心。從哲學又揉入到了神學中。用哲學去解釋神學。神,從而不再有人性,而剩下單純的神性。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神是不會憐憫,而這種不憐憫,才是最容易琢磨的。

★張口亂語★:在後柏拉圖時代,哲學很明顯已經從理性迴歸到了感性,而這種迴歸更接近我們的慾望。人開始墮落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部分文字也引用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只有訂閱,不再錯過。只有點贊,給予動力。只有回覆,方有目標。

你的需求是,就是作者研究的方向。

作者“寂寞寒窗空守”詩云:

   寂寞,

  寒窗空守,

 蹊徑另闢斬棘。

雨打芭蕉萬般思愁。

 砥礪前行艱辛,

  揮動拳頭,

   朋友!

№422日期:2004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