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陳宮背叛曹操,臨死也拒不投降的幕後原因

大家好,我是沃恩大蝦。

臨死對白

太祖之禽宮也,問宮欲活老母及女不?宮對曰:“宮聞孝治天下者不絕人之親,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宮也。”太祖召養其母終其身,嫁其女。

這是白門樓那一段經典的對白,曹操還是很想留住陳宮的,甚至問陳宮,你死後老母親和女兒怎麼辦?陳宮卻回答得很乾脆,核心觀點就是仁孝二字。這裡沃恩就產生了一個很大的疑問,為何陳宮會如此的決絕,他們曾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真的像三國演義中所說,因為呂伯奢事件麼?

揭秘陳宮背叛曹操,臨死也拒不投降的幕後原因

檄文

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天下知名,以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縣之戮,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這是袁紹當年發的征討曹操的檄文中的一段話,就著重描寫了名士邊讓被曹操殘忍殺害的事情,這件事情對於兗州地區影響非常之壞,可以說是導致陳宮背叛的主要原因。

邊讓事件

初,袁忠為沛相,嘗欲以法治太祖,沛國桓邵亦輕之,及在兗州,陳留邊讓言議頗侵太祖,太祖殺讓,族其家,忠、邵俱避難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盡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謝於庭中,太祖謂曰:“跪可解死邪!”遂殺之。

兗州一帶的士族當時對曹操就有頗多的議論和輕視,結果竟然遭致曹操的大屠殺。

陳宮其人

陳宮字公臺,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

陳宮是東郡人,也就是兗州本地人,性格比較剛烈,且年輕的時候就與很多名士結交。

總結

沃恩覺得當年陳宮背叛主要原因大概就是,名士被曹操殘忍殺害,陳宮和很多本地士族看出了曹操的殘暴,擔心他就是下一個董卓,這個與陳宮本人的理念形成非常強大的衝突,這才聯合很多人迎接呂布對抗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