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獲取藝術知識(關注:baokuchina)


每逢長假出行,在一片熱鬧的人擠人中總會有一些不那麼和諧的聲音。

這不,剛過去的這個十一,龍門石窟的佛像就被摸出包漿了。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寶哥哥認真揣摩了一下,覺得“盤”佛像的這些人,應該是想沾點福氣。

畢竟連一代名將霍去病都能“祛病”了,這有千年歷史的佛像,“功力”理應更加深厚。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當然,這樣的觸摸式祈福,除了損傷文物沒別的作用,應該嚴格杜絕。

但寶哥哥不得不說的是,

祈福,確實是龍門石窟的關鍵詞。龍門石窟的第一座洞窟——古陽洞,就是當時的皇帝為了給祖母祈福而開鑿的。

至於為什麼祈個福非要花費那麼大力氣跑到山上開窟(廟裡它不香嗎),那就有特殊的時代背景了。

龍門石窟是什麼?

小學的時候我們就背誦過,龍門石窟和莫高窟、雲岡石窟以及麥積山石窟一起,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但真實的龍門石窟,遠不是一句“四大石窟”就能概括的。

位置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城南的龍門山(西山)和香山(東山)。

兩座山隔伊河而對,宛如一座天然門闕,因而這裡古稱伊闕,歷來被視為風水寶地。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隋煬帝途徑此處時,登高而望,只見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如游龍歸闕,便賜名龍門。龍門石窟的名字便是由此而來。

年代

龍門石窟始鑿於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營造歷史長達400餘年。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每一窟的創建,耗時短則幾年,長則幾十年,有些甚至跨越幾個朝代,例如龍門石窟中的皇家第一窟——賓陽洞。

賓陽洞分為南、北、中三洞,始建於北魏,但用工80多萬、歷時24年之後,也只完成了賓陽中洞。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賓陽中洞及洞窟頂部的飛天造像

而賓陽南洞和賓陽北洞一直到初唐才最終修建完成。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賓陽北洞主佛

規模

龍門石窟南北綿延1公里,共有2345個窟龕,10萬餘尊造像,2860多塊碑刻題記,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在10萬餘尊造像中,最大的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就有4米;而最小的佛像總高也不過只有1.3釐米。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盧舍那大佛

分佈

龍門石窟的2345個窟龕,分佈於東西兩面的香山(東山)和龍門山(西山)。

其中西山窟龕數達到2200多個,佔石窟總數的87%;而東山只有100多個,且都規模較小。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龍門東山——香山

這是因為東山的石質較為脆弱,不適宜開鑿石窟。

不過也正因如此,導致東山少有遊人信眾,環境清幽,適宜僧人修行,在東山僅有的石窟中,就有不少是供僧人起居修行的禪窟。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東山看經寺洞窟就是一座禪窟

為什麼要建龍門石窟?

石窟,其實全稱應該叫石窟寺,屬於一種古老的佛教建築形式。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山洞中修煉成佛,印度僧人於是效法佛祖,在山崖上開窟修行。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娘本 《佛本生十二階》唐卡 寶庫匠心館藏

佛教傳入後,石窟寺的形式也隨之進入中國。莫高窟的開始,就是一個名叫樂尊的和尚雲遊之時途徑敦煌,心有所感,在這裡開鑿洞窟用來打坐修行。

但這時的石窟,跟蔚然壯觀的龍門石窟顯然很不一樣,轉變是怎麼發生的呢?

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而北魏是鮮卑人在中原建立的政權。鮮卑人原本不信封佛教,為了便於統治境內的漢人,才大力推行

教導人忍受今生苦難以修來世的佛教。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北魏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

在皇家的倡導下,佛教在北魏境內迅速擴張,短時間內就佔據了大量的財產和人口,甚至威脅到了國家利益。

於是,到北魏第三任皇帝——太武帝拓跋燾時,發生了歷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滅佛”事件:寺院被查抄、佛經被焚燬、僧人被處死、佛像也被毀壞……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莫高窟第284窟內的菩薩造像 北魏

這場滅佛行動持續了6年之久,直到太武帝死後,其孫子文成帝繼位,才重新推出了復興佛教的政策。

剛剛經歷了“滅佛”的慘烈,當時的僧眾心有餘悸,認為只有“山川可以終天”,要使佛法綿延不絕,躲避人為的磨難,唯有把佛像雕刻在山川之上

當時是公元460年,北魏的都城在山西大同,於是皇帝下令開鑿了雲岡石窟。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雲岡石窟

公元493年,北魏遷都洛陽,把開窟造像的習慣也帶到了洛陽。同一年,龍門石窟最早的洞窟——古陽洞開始建造。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古陽洞

龍門石窟都是誰開鑿的?

皇室

龍門石窟中品質最精良、規模最宏大的石窟造像都出自歷代皇室之手。

龍門最早開鑿的古陽洞,是北魏孝文帝為祖母馮太后而建,賓陽洞是孝文帝的兒子為銘記孝文帝的歷史功績而建。

龍門石窟中最為著名的盧舍那大佛,由唐高宗下令建造,當年還是皇后的武則天還捐贈了兩萬貫(約等於人民幣1000萬)脂粉錢。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盧舍那大佛

唐高宗的四哥魏王李泰,則出資建造了賓陽南洞的主佛像。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賓陽南洞主佛

官僚貴族

在龍門石窟的建造之初,只有古陽洞一個洞窟的時候,洛陽當地的一些地方官僚就紛紛在古陽洞的洞壁上開龕造像。

逐漸的,這些高官貴族們不再滿足於擠在一起,開始開鑿屬於自己家的獨立洞窟

北魏時,外戚大臣,胡靈太后的親舅舅皇甫度開鑿了皇甫公窟。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皇甫公窟

唐代政治家,三朝宰相姚崇,出資開鑿了極南洞。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極南洞

底層百姓

盛唐時,隨著經濟的繁榮,龍門石窟的造像活動也達到巔峰,在皇室和高官之外,平民百姓們也廣泛參與進來

根據當時修建佛龕的題記可以得知,這些人有商業行會、街坊鄰里、僧尼、奴婢……甚至還有外國人。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新羅(朝鮮)僧人修建的吐火羅僧寶隆造像龕

而修建佛龕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祈福

例如,唐高宗年間王合之的妻子久病不愈,王合之求醫無果,便通過造像積功德,祈求佛祖保佑妻子痊癒。

同樣是唐高宗年間,齊州山荏縣百姓劉寶楂老婆懷孕,劉寶楂希望母子平安,便出資開龕造像,為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祈福。

唐代以後,龍門開鑿石窟的熱潮褪去,變成一些文人墨客鍾愛的旅遊打卡地。

不過寶哥哥猜,當時龍門石窟的人流量肯定是趕不上今天的:)

更多內容,請關注“baokuchina”

本文為“寶庫”原創,轉載請私信“baokuservi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