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崔健是中國搖滾樂的教父?

莫侃映像


崔健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搖滾樂的標杆性人物,崔健在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初的時候,是一個符號,那個時候的崔健自己也沒想到,一句“聽說過,沒見過,兩萬五千裡”喊了出了一個時代的“搖滾音樂教父”。從《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到《光凍》再到《搖滾交響》,小編覺得崔健的歌曲見證了中國搖滾樂三十年的發展,這些專輯裡的經典曲目,一個個聽下去勢必會將大家帶回中國搖滾三十年中新老歌曲交織碰撞的時光隧道。

三十多年前崔健踏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在為紀念國際和平的音樂會上,他演唱了自己的第一首搖滾歌,我覺得在他唱第一句的時候,臺下的人應該是震驚的,因為那個時候,他們都沒有接受過這種音樂。所有人都在思考,所有的人都在瘋狂,他將搖滾樂的火苗,從自己的身上分出了一些,灑在了這片大地上。為以後搖滾樂的盛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的崔健已經將近60歲了,但若是我們透過他的神情,他的雙眼,還是那樣的嚴肅,盛放著希望的光芒。我覺得崔健是一個時代的開拓者,他拿著刀斧一下一下的展開荊棘,為後人的探索拓寬了道路。




楊小二的影子


給大家講個故事。

崔健原本不叫崔健。父親崔雄濟去過朝鮮,空軍樂隊功勳演奏員,母親張順化生於朝鮮,中央民族歌舞團成員。父親有濃厚軍人情結,想孩子誕生在建軍節,然而,1961年8月2日凌晨5點,他才呱呱墜地……

父親為補遺憾,取名崔建軍,生日改為8月1日,有了兩個崔健。一個生於明日,一個活在昨日。父母漢語水平不太高,以致他童年有口吃毛病,長大後,他覺得名字缺乏個性。另起為:崔健。發音一字之差,彷彿隱喻,預示他日後的吶喊。

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崔健很小便被全託,孤獨童年,使他比同齡孩子好奇心更強。崔健幼時跟父親去東四人民商場,看見一個老頭走在路邊吃冰棍兒,他直接問人家:“大爺,這麼冷,您還吃冰棍兒?”老頭嚇一跳,沒理他,笑著走了。崔健又問父親:“冰棍兒不是應該在夏天吃的嗎?”

老式錄音機流行,他特想要一臺,跟母親借464元,並保證以後會還。那個年月,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但看兒子想要,媽媽還真就借了。歡天喜地買回家,第二天便好奇給拆了,拆完之後,裝了一天,也沒能給裝回去。怕被父親責難,他本來想撒謊,謊言尚未出口,臉已憋得通紅。

崔健父親曾說:“我兒子就那德行,寧可捱打,也不願說一句假話!”

好奇,這項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漸漸衰退。見怪不怪,不願再問“我不明白”,不敢再讓“不明白的我”展現出來。崔健卻一直用“我不明白”的勇氣,寫自己的答案。

藝術家,首先是有血有肉的個體,沒誰能隨便成功。崔健有當時中國地下音樂圈獨一無二特質:做原創。他不滿足於簡單地翻唱國外歌曲;也並未追隨西方時髦的吉他英雄;更不想做樂隊們爭搶的稀缺鼓手。

1986年,孔雀杯全國民歌、通俗歌曲大獎賽,崔健演繹《不是我不明白》《最後的抱怨》。他甫一登臺,勁爆的吉他和鏗鏘有力的歌詞,就把評委席上李雙江、王昆等老前輩嚇一跳。他們紛紛問:“這什麼唱法?這群人,頭髮怎麼都那樣?”“這是搖滾。”知道的人回答。

崔健身披貝斯王迪的開襟大褂,褲腳一高一低,如同當年與老大爺對話一樣,直愣愣登上舞臺。扯開嗓子,轟出了那句留名青史的歌詞:“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

臺下一陣靜默,然後就是雷霆般的掌聲與吼聲!這樣的聲音,被等了太久……

《一無所有》,讓臺下幾乎所有觀眾都傻掉了。因為沒有人這麼唱歌,也沒有人聽過這樣的歌。當時,也有人憤然離席,其中一位是官方代表。他斥責演唱會負責人王昆:“你看看,像什麼樣子!怎麼連這些牛鬼蛇神也上臺了?”

《一無所有》,第一次提出了“我”這個概念。此前,中國歌曲只有“我們”,很少有“我”,即便有,也是“我愛北京天安門”“我是一個兵”這類……崔健首張專輯《新長征路上的搖滾》,一共150多個“我”。

製作人梁和平說:崔健唱出了“我”,人們認識了崔健。中國搖滾的生日,就定格在這一天。

圖片和文字資料均來自網絡


俗子糙人


在中國內地引入,推廣,創作,發展搖滾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