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宋朝之前江南一直被視為“蠻荒之地”?

我的祖國萬歲


南方(包括但不限於嶺南)為蠻荒之地的歷史文獻多半來自於宋以前士大夫筆下。

宋以前印刷術不發達,書籍傳播力度及保有量有限,寫書讀書傳書多是文人之事,故存在一個史料話語權問題:我們憑藉那時的史料所看到的世界往往是受到北方主流文化圈士大夫們價值觀規訓過的世界,是他們眼中的世界。

大概也正因為如此,面對歷史上浩如煙海描寫南方風土的史料,我們會產生兩個疑問:第一,那些蠻荒是真實的嗎?第二,為何宋代以後南方形象大為改觀?

宋以前中國文化重心尚在北方,經濟重心雖然已有南移跡象,但南宋以前尚未完成,故漢唐階段北方尚可說全方位領先於南方。南方文化的落後以及這種落後帶來的自卑感導致南人在歷史文本中無發言權。

當經濟重心在南宋完成了徹底的南移之後,文化重心也隨之轉移,中國的才子在宋以前以北方人或者北方化的南人(例如李白)居多,宋以後南方知識階層後來居上,此時也就不存在對南方的歧視了。但是歧視本身並未消失,二千年來它不斷地由一個地方緩慢地移植到另一個地方,涵蓋的地域可以變化,而這個模式本身沒有本質的變化。

就像現在網絡段子裡一樣,廣東人認為除了他們其他地區都是北方,上海人認為除了上海那裡都是鄉下人一樣。(沒有地域歧視的意思)


生活是一滴調味劑


為什麼在宋朝之前江南一直被視為蠻荒之地?

也不完全是視為蠻荒之地。最大原因是環境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從其劃分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簡單的概括一下:

江南的劃分,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在秦漢時期,對於江南的劃分就逐漸明確,先秦的江南,是指現今的湖南省、湖北省南部。

到了隨朝時,江南又表示江漢南部,江淮北部區,這時的江南描繪比較模糊,但是也可以看出此時江南所表示的地區比較富裕。

宋朝在前人劃分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得益於長江的出現。改道為路,分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宋朝當時的江南路,是指現在的江西省,江蘇,漸江省。

古之江南都是魚米之鄉。何來蠻荒之說。只聽說過南蠻,與蠻荒的提法有所不同。



默默地前行


宋朝之前江南已經繁榮昌盛,北方大量人口南遷。江南許多的城市,包括縣城都是在秦漢之後繁榮起來的。

比如,項羽的江東三千子弟兵,全部來自江南。

長沙,南昌,都是秦漢時期發展起來的,具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

北宋遷都杭州,證明杭州已經能夠成為標準的首都了。

秦朝以前的楚國,吳越都在江南地區,秦朝對百越的統治,包括廣東,地區已經繁榮起來。

由於有了秦漢的基礎,南方進一步的開發,南方的人口,文化迅速的跟進中原文明的步伐。

唐宋時期江南已經相當富足,比中原地區要富足很多。至因為這樣,中原地區向南方不斷移民,直到民國時期,中原地區的人民還在向南方地區移民。大量的河南,山東,山西,蘇北,皖北,人民向南方遷徙,他們建立了祠堂,建立宗祠家譜,遍佈南方各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