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同樣敗給黃帝的蚩尤卻沒有冠名權?

前兩天突然心血來潮想查查自己姓氏的起源,於是百度來百度去就追溯到了姓姜的炎帝。然後突然很好奇,既然在傳說中炎帝敗給了黃帝,為什麼他的名字卻排在黃帝之前,成了我們的共同祖先。而後來敗給炎黃集團的蚩尤為什麼就沒有冠名權?

帶著這個疑問,我開始百度“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網上的大多數回答都是說炎帝部落時間存在更久,威望更高。然後在清末的時候,國難當頭,為了團結少數民族,把象徵少數民族的炎帝放在了黃帝之前。但是在我一番調查之後,發現這裡可能有個特別大謬誤——

其實炎帝部落才是農耕部落,而黃帝部落才可能是遊牧民族?

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同樣敗給黃帝的蚩尤卻沒有冠名權?

炎帝的名稱源於會使用火,普遍的說法是這其實是對於部落首領的統稱,而炎帝其實有九任還是八任帝王。其中第一任就是神農氏。傳說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而且還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另外,炎帝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所以,炎帝部落是很典型的農耕文明。

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同樣敗給黃帝的蚩尤卻沒有冠名權?

而我們都知道黃帝的軒轅氏,意思就是趕車的,一聽明顯就更像是遊牧民族。而且看那是炎黃部落的聚居地也可以發現,黃帝的地盤在炎帝北邊。那時候大家還都是新石器時代,偏遊牧的黃帝部落戰勝了偏農耕的炎帝部落,然後兩家融合。但是顯然黃帝部落被炎帝部落更先進的農耕技術和文化所同化,於是炎帝雖然戰敗給了黃帝,但結盟之後名字卻排在前面。

後來共工和黃帝的後裔顓頊爭奪權力而敗走,怒觸不周山,導致天塌地陷。這其實應該是說明那時候大家還都是住在窯洞或者山洞裡,洞被弄塌了。大家要學會在平地上蓋房子了。這應該是農耕部落人口擴張後對房屋建造技術的一個升級契機(窯洞或者山洞不夠住了)。扯遠了。

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同樣敗給黃帝的蚩尤卻沒有冠名權?

然後來說蚩尤。蚩尤是在中國神話中的是兵主戰神,對他的樣貌描述也是說他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戈作戰,不死不休,勇猛無比。其實單看這個蚩字,就能感覺到是一個胸肌特別大的壯漢,頭上戴著一個帶角的裝飾物。蚩尤率領的九黎族的大概位置在今天山東、江蘇和安徽一帶。

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同樣敗給黃帝的蚩尤卻沒有冠名權?

後來蚩尤打敗了炎帝,炎帝向黃帝求援。炎黃集團在今天河北的涿鹿展開激戰,一開始也是完全打不過蚩尤,但後來利用天氣的原因反敗為勝,將蚩尤斬首。

其實想想蚩尤作為兵神,而且還會製造利器,在新石器時代所向披靡,很可能是因為他的部落學會鑄造了更加堅硬銳利的武器,比如青銅武器?於是我查了中國銅礦的分佈,果不其然,在蚩尤部落所在的區域中,山東和江蘇南部與安徽交接處有很多銅礦。

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同樣敗給黃帝的蚩尤卻沒有冠名權?

蚩尤部落的武器比炎黃部落更加先進,如果這是他所率領的九黎族異常強大的原因的話,那麼這個部落被打敗後,炎黃部落是不能任由其休養生息,否則假以時日,擁有銅礦和更先進的鑄造技術的九黎族必然反撲。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蚩尤被斬首後,九黎族被迫離開原住地,族民流散。有的來到南方成了三苗族,最遠的一支甚至來到了甘肅附近,成為了後來的羌族。九黎族的後人大多姓“鄒”和“屠”,感覺就是被驅趕和被屠殺的命運。

而且蚩尤這個名字也是非常具有侮辱性,蚩的意思是“醜”,尤的意思是“特別”,所以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特別醜。對於未知的強大,也是被詆譭的夠狠。因為炎黃部落對於九黎族的冶銅和鑄造技術應該是相當恐懼的,所以需要在文化上打造一種羞恥感吧。

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同樣敗給黃帝的蚩尤卻沒有冠名權?

總結一下就是,炎帝部落點的科技樹技能點是美食和居家的生活技能,蚩尤部落點的是重工業科技和武器技術,結果都被交通技術發達的黃帝部落打敗了。如果歷史重來,蚩尤大勝炎黃部落,我們的青銅時代可能會更早的到來。

以上純屬胡思亂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