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3个特点的“超人”父母,更容易养出“啃老”的孩子,很实在

龙应台说: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渐行渐远,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然后,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有这3个特点的“超人”父母,更容易养出“啃老”的孩子,很实在


01

今天和女儿在楼下玩,看到许久没见面的田阿姨,一瘸一拐带着孙女来操场玩。看着在操场玩的不亦乐乎的孩子,田阿姨委屈的给我诉苦,眼泪都快下来了,让人心中着实不忍。

田阿姨已经七十多岁了,平时只觉得她很厉害,因为作为年轻人全职带孩子也有心力憔悴的时候,更何况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和大家一个带孩子频率。

只是在田阿姨的委屈里才知道,田阿姨的儿子儿媳妇都在外地,半年才能回一次家,回来也就转一圈就走了,就像住店的旅客。田阿姨老公身体本来就不好,所以家中的琐碎全部压在了阿姨一个人的身上。

以至于自己过于劳累,在一不留神的时候,伤到了脚,导致自己即使身体不舒服,也要勉强坚持。即使这样,还落不下儿子儿媳妇的感恩,儿子儿媳妇回来的时候就是挑刺,孩子这个习惯不好,那个做法不对。

田阿姨觉得特别伤心,儿子外地的房子是她拼尽全力买的,两个人挣的钱还不够自己的开销,每月还要父母补贴几千块。而且孙女的吃喝拉撒自己全包,亲身父母衣服也没买过两件。结果自己还不落好,她真不知道自己图了什么?

有这3个特点的“超人”父母,更容易养出“啃老”的孩子,很实在


​丹尼尔.佩纳克曾经在《家庭生活》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有什么比离家的孩子更令人难过?在家啃老的孩子!”

对于田阿姨来说,真的是难过加上难过,儿子长大不在身边,指望不上不说,还要自己在古稀之年养着年过四十的儿子一家子。还没有一点的感恩之心。

这样的儿女确实让人觉得太可恨了,如果真有需要,父母有能力帮忙也无不可,但是一定要有感恩之心,要能站在父母的立场替父母想想,他不但没有,还抱怨年过七十的母亲做的还不够。

可只是儿子的错吗?在聊天中发现,田阿姨对孩子的那种养育模式也是有点过错的。田阿姨把自己当成了“超人”,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能替孩子做好一切,能为孩子挡下所有的风风雨雨。

02

孩子一定会为有她这样的妈妈而骄傲和自豪。却不知,无意间,孩子失去了对自己人生的判断,因为他的人生是妈妈规划的,是妈妈安排的。妈妈用“超人”的姿态掌控这层次属于孩子的人生。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妈妈并不少见,而且更容易养出“啃老”孩子的妈妈,常常具有这样3个特点:

有这3个特点的“超人”父母,更容易养出“啃老”的孩子,很实在


争夺孩子的自主权

戴尔.卡耐基:

为了更好的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会自立,铲除埋伏在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育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而对于田阿姨和儿子来说,儿子没有机会学习自立,他从来没有意识要自己决定一件事,因为妈妈会替他清理了所有的障碍。

从小到大,妈妈会帮他决定玩伴,可以和谁玩,不可以和谁玩。甚至对同桌性别也是有要求的。和女同学在一起容易早恋,影响学习,所以是不被允许的。结果儿子快四十岁才成了家。

对于田阿姨的儿子来说,离家前的人生不是他的人生,他就像是“提线木偶”,而主动权在妈妈手里,在他的世界里,只有按照妈妈设置好的剧情去演绎自己的人生。习惯了以后,他就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以至于年过四十,他还是不能独立自强的去掌控自己的人生。只会在妈妈设定好的轨迹上随波逐流。因为他会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尊重”自己父母的养育模式。

有这3个特点的“超人”父母,更容易养出“啃老”的孩子,很实在


替孩子处理所有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过这样一个概念:

自我效能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所进行的推测和判断。

在有一部分父母的心里,总觉得自己很爱孩子,付出所有都是为了孩子,替孩子扫清所有的障碍,只是为了孩子能够畅通无阻地走自己的人生路。

可人生路是什么?不就是不断遇到困难和阻碍,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继续前进吗?而且很容易通行的人生路,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这样的孩子会否定自己,而且会在脑中形成一种惯性,他会很怀疑自己能不能完成眼前的事情。甚至不敢去尝试,最稳妥的方式就是继续依靠父母。

即使父母已经两鬓斑白。就像田阿姨的儿子,他已经习惯了让妈妈帮着处理。他无法想象他们自己带着孩子能够顺利生活。所以只能让妈妈替自己负重前行。

有这3个特点的“超人”父母,更容易养出“啃老”的孩子,很实在


以爱为名“讨好”孩子

田阿姨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让我记忆非常深刻。

在她的儿子刚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从超市购物回来,她提着很沉的东西走得非常费力,旁人看不过眼,说这么大的儿子真是不体谅妈妈,不知道搭把手。田阿姨很生气的带儿子走了,还对儿子说:

别理他们,都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妈妈爱你,妈妈愿意为你做任何事…

就是这样一件小小的事,看得出来,田阿姨对于儿子的常态,就是以爱为名的“讨好”。这种讨好蒙蔽了孩子的眼睛,让他失去了分辨能力,以为这就是真理。

结果就是孩子会产生一种习惯,习惯让自己缩起来,给妈妈留出展示“爱”的空间。而忘记了爱妈妈和体谅妈妈的能力。

03​

有的时候,看到“啃老”而无情的孩子,真的让人非常气愤,可是扪心自问,在这些“啃老”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母又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有这3个特点的“超人”父母,更容易养出“啃老”的孩子,很实在


既然不愿意接受未来某一天这样的场景,何不从现在开始,试着调整:

学着示弱

对于每一对父母而言,心中一定要明白,自己不是“钢铁侠”,也不是“蜘蛛侠”。只是一个平凡的爸爸和妈妈,既拯救不了世界,也无法为孩子保驾护航一辈子。

最机智的做法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在孩子面前弱化自己的角色,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是血肉之躯,也会累、会痛。对自己而言,成长不只是被呵护,更要锤炼自己的羽翼,这样才可以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尝试放手

对于父母而言,孩子并不是自己的,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终有一天,他会离开父母的羽翼呵护,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里自由翱翔。

为了孩子那一天的翱翔,父母即使不舍,也应该逐步放手去成全,因为这才是父母。就像龙应台的那句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渐行渐远…

让孩子面对真实

每个人的人生路没有一帆风顺的,遇见坎坷和挫折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的勇气。父母该做的不是急着帮孩子扫清障碍,而是要让孩子学会一种能力。处理问题和面对挫折的能力。培养一种越来越强的自我效能感。

只有有了这种能力,面对了真实的自己,孩子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一路升级打怪、降妖除怪,取到属于自己的“真经”,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之所以那样霸气,是因为有实力加身。

父母、子女一程,应该是相互成全,期望孩子取得属于自己的“真经”,重要的不是“降妖”,而是“除怪”的能力。所以不要以“爱”之命,折断彼此的羽翼,让往后余生,没有精彩,只有舔舐伤口的自怨自艾。

有这3个特点的“超人”父母,更容易养出“啃老”的孩子,很实在


在育儿的路上,每个人都在局中,以此文和每一位同道中人共勉!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不知感恩的“啃老”一族?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点儿妈妈,左手育娃,右手执笔。用学习和思考的态度,努力走在做一个好妈妈的路上,喜欢我的朋友可以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