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鮮食棗設施高效栽培技術探索與實踐

榆林市是中國五大集中連片紅棗產區之一,是紅棗原產中心的一部分, 已有3000 多年的棗樹栽培歷史。全市紅棗種植面積達170 萬畝(11.3 萬hm2), 常規年產量約40 萬t, 產值20 億元。目前,紅棗已成為榆林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在陝北地區的生態建設和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榆林紅棗主產區主要在東南部黃河沿岸地區,主栽品種為當地的木棗、油棗,採用傳統栽培技術進行栽培管理。近年來,當地氣候變化使得區域降雨和病蟲害增加,種植戶的管理也相對粗放,導致紅棗裂果、黴爛情況嚴重,蟲棗多,部分區域或年份甚至出現絕收。再加上棗果市場競爭力不強,收購價格低,常出現豐產不豐收的情況。棗農收入銳減、信心受挫,對棗園的投資、管理就難以跟進,紅棗的品質和產量很難提高,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棗樹抗旱能力強,需水少,適合在貧瘠土壤生長。若能合理利用沙漠地區豐富的光熱資源,利用其日照時間長,光照強,晝夜溫差大等環境條件來栽培棗樹,勢必能生產出具有很強市場競爭力的優良紅棗。因此,課題組在省、市科技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沙地紅棗高效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究與示範”和“鮮食棗設施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示範”等項目研究,構建了沙地鮮食棗設施栽培模式和技術體系,並在榆林市魚河農場及橫山等地進行了試驗示範,取得了明顯成效,促進了鮮食棗設施栽培在陝北沙地地區的穩步發展,使之成為沙地高效開發的果品產業之一。


關鍵技術


沙地鮮食棗栽培設施建造技術

◆ 日光溫室建造技術參數

日光溫室坐北向南,東西延長,跨度為9m,後牆高3.2m、脊高4.7m;主體為磚混牆體鋼架結構,溫室牆體為內外二層24cm磚牆,中間留10cm的空心隔熱層。後牆頂部設置30cm厚混凝土,牆體內外砂灰抹面,外層貼10cm厚聚苯保溫板;前屋面採用拱型雙弦式鍍鋅鋼架(上弦Φ20鋼管,下弦Φ15鋼管),拱架間距1m,前屋面底角70°,中上部屋面角30~35°;後屋面為20cm厚彩鋼板,仰角50°左右;溫室前沿設防寒溝,寬20cm、深100cm,內填20cm厚聚苯板;前屋面保溫覆蓋醋酸乙烯聚合物農膜和密度在700g/m2以上的太空棉被,配備自動捲簾裝置和卷膜器。

◆ 塑料大棚建造技術參數

單膜塑料大棚南北延長,跨度8m,長度60~80m,肩高1.8m,脊高3.2m。棚體包括拱架、拉桿和塑料薄膜,拱架為Φ25鍍鋅鋼管,拱架間距1m;拉桿為Φ15鍍鋅鋼管,在拱架頂部至兩側肩高處橫拉5道拉桿以固定拱架;南北棚頭安裝進出口門,棚體外覆蓋塑料薄膜,用壓膜線拉緊固定。雙膜塑料大棚在單膜塑料大棚的基礎上,每間隔3根拱架搭配一根雙弦拱架,上弦Φ25鋼管,下弦Φ15鋼管,下弦安裝一道卡槽用以固定內層膜,內層膜用卡簧卡在卡槽內。

◆ 防雨棚建造技術參數

棗樹防雨棚為南北延長,跨度8m,高度3.2m,長度依地形確定,一般60~80m,包括拱架、拉桿、鋼絲和塑料薄膜。拱架為Φ32鍍鋅鋼管,跨度為8m,間距3m,肩高2m,脊高3.2m;拉桿為Φ20鍍鋅鋼管,在拱架頂部和兩側肩高處橫拉三道以固定拱架;鋼絲在拱架頂部與拉桿平行方向每間隔1m橫拉一道,以支撐棚膜;塑料薄膜覆蓋在拱架頂部,在拱架兩頭的拱杆和兩側2m肩高處各上一道卡槽,以固定塑料薄膜,並用壓膜線拉緊。

鮮食棗不同設施高效種植模式

◆ 日光溫室鮮食棗栽培模式

該模式是指在日光溫室內,於1月上旬用酸棗直播育苗,5月中下旬嫩莖嫁接培育苗木,實現當年播種當年嫁接成苗,第2年成園掛果。保溫條件好的日光溫室棗園於10月下旬扣棚降溫,晝蓋夜揭,人工低溫暗光促眠,11月下旬~12月上旬拉苫升溫,6月上中旬上市;一般日光溫室可推遲1個月扣棚降溫促眠,12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開始拉苫升溫,7月上中旬上市。

◆ 塑料大棚鮮食棗栽培模式

該模式第1年酸棗砧木直播,第2年嫁接培育成苗;第3年成園掛果。雙膜大棚2月上中旬開始扣膜管理,單膜大棚3月上中旬開始扣膜管理,8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上市。

◆ 防雨棚鮮食棗栽培模式

該模式第1年酸棗砧木直播,第2年嫁接培育成苗;第3年成園掛果。防雨棚3月中下旬棚體全膜覆蓋,類似單膜大棚管理,9月中下旬上市。

選用優良品種

優良品種是棗樹優質高效栽培的基礎。鮮食棗設施栽培宜選用‘冬棗’‘早脆王’‘伏脆蜜’‘靈武’‘長棗’等休眠期短、坐果率高、品質優異、外形美觀、早實豐產、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

根際配方改土技術

播種或定植前將設施內的沙地平整,按行距開挖寬為50cm、深60cm的栽培溝,再將黃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農家肥)按7:3比例配置成營養土,同時每667m2加入油渣300kg、過磷酸鈣50~80kg、硫酸亞鐵10kg,填入栽培溝內踩實後進行播種或定植,解決了沙地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難題。

直播建園技術

直播建園技術是解決棗樹移栽時死株嚴重、成活率低的有效措施。在經過配方改土的栽培行內,按照20cm的株距播種酸棗仁,出苗後待砧木生長至適宜標準時進行嫁接培育成苗。一般日光溫室於元旦前後播種酸棗仁,5月中下旬酸棗砧木生長至莖粗0.5cm以上時平茬,將鮮食棗接穗嫁接於酸棗砧木根莖上,並進行抹芽、肥水管理、摘心等措施處理。11月中下旬落葉後,將多餘苗木挖出移栽別處,第2年開始按照鮮食棗設施栽培技術標準規範管理。塑料大棚和防雨棚直播建園方法參照日光溫室,其中雙膜塑料大棚直播建園應於3月上中旬播種育苗,第2年3月上中旬嫁接;單膜塑料大棚和防雨棚直播建園需推遲至4月上中旬播種育苗,第2年4月上中旬嫁接;嫁接當年培育成苗,第3年成園掛果。棗樹育苗的同時可在設施內的行間套種甜瓜等低矮作物,保證設施在育苗期間的收入。

矮化密植技術

為便於管理,提高早期產量,改善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提高棗果品質,減輕病害,設施栽培應選用矮砧品種,實行高度密植,南北向栽培,沙地鮮食棗設施栽培適宜行距為2m,株距為1m,定苗密度為330株/667m2。日光溫室東、西兩個邊行分別距山牆1m,南、北邊株分別距溫室前沿和後牆走道1m。塑料大棚和防雨棚栽培東、西兩個邊行和南、北邊株距棚邊緣不小於1m。

輕簡化整形修剪技術

為提高光能利用率,促進棗樹早結果、早豐產,設施棗樹應採用“細長紡錘形”或“主幹形”等結構簡單的小冠瘦高樹形,且應實行低幹、矮冠,幹高在25~30cm左右,日光溫室前部樹高1.2~1.5m,中後部1.8~2.0m,塑料大棚和防雨棚東西兩側邊行1.5~1.8m,中部1.8~2.0m。主幹之上培養主枝,主枝上著生結果基枝,一般不再培養側枝。幼樹期重在整形,細長紡錘形樹形留骨幹枝6~8個,錯落輪生在主幹上,角度70°~80°,相鄰骨幹枝間距20~25cm,枝長50~60cm,骨幹枝上培養結果枝;主幹形樹中心幹上不留主枝,全樹有小型結果枝組8~12個,直接著生在中心幹上,與主幹夾角70°~80°,結果枝長度50~60cm,下強上弱,呈水平狀均勻分佈在主幹周圍。經過3~5年的整形,在樹體達到理想高度後進行頂端短截或摘心,使其不再設施內棗樹生長情況向上生長。由於棗樹樹冠容易控制,整形完成後,只需對過於衰弱和過旺的枝條進行回縮更新,修剪的工作量相對較少。

控產保果技術

棗樹成花容易、花量大、花期長,通常情況下無需促花和保花,關鍵在於保果。設施生產中應通過嚴格控制氮肥用量,合理確定開甲部位、寬度、次數及赤黴素的使用時間、濃度和次數等措施促進坐果。並要根據樹勢適度摘心,促進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協調發育,注重培育木質化棗吊結果,適當控制產量,以平衡樹勢,減少用工和提高棗果品質。

水肥一體化技術

水肥管理對棗樹長勢、產量、品質和病蟲害發生等均有重要影響,是棗樹週年管理的關鍵環節之一,同時也是用工較多的一項工作。為了節約灌溉用水和肥料,減少水肥的投入和用工,穩定產量和提高品質,可以在設施內配備滴灌系統,實現水肥一體化施用。棗樹管理中,要注意控制化肥特別是氮肥施用量,加大有機肥和鉀肥用量,同時注意多種微肥的配合施用。在追肥和生長季灌水時要通過水肥一體化系統施用。乾旱和鹽鹼情況嚴重的設施棗園,可在發芽前(春灌)、盛花期和採收後(冬灌)各進行1次栽培行樹下漫灌。

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病蟲害防治是設施棗樹生產上對產量、品質與安全性影響最大的管理環節之一。可利用物理殺蟲燈、張掛粘蟲板和樹幹塗抹粘蟲膠等物理方法進行殺蟲,並通過平衡肥水、通風透光、控制產量、增強樹勢等措施減少病害發生。在蟲口密度過大及病害嚴重時,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要求,儘量採用生物農藥和礦物農藥進行防治,必要時再採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但要確保在棗果採收前的安全期限內停止施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