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疫情是如何改變美國人消費的?

新冠病毒給美國經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消費方式的改變,則是最直接的影響。


紐約時報:疫情是如何改變美國人消費的?

信用卡和借記卡消費的變化 Source: Earnest Research


在短短几周內,美國工業的支柱基本上停頓了下來。許多餐館、高爾夫球場、奢侈品零售店也都空無一人。

威明頓信託投資顧問公司(Wilmington Trust Investment Advisors)首席經濟學家Luke Tilley稱:“消費者支出發生了最大的一次降幅。”

本文中的所有圖表都是基於《紐約時報》對Earnest Research公司數據的分析,該公司追蹤並分析了美國近600萬人的信用卡和借記卡購買情況。雖然數據不包括現金交易,不能反映所有的銷售情況,但它提供了病毒對經濟影響的一個強有力的快照。

另一方面,沃爾瑪(Walmart)、亞馬遜(Amazon)和優步美食外送(Uber Eats)等公司的銷量大幅增長。

紐約時報:疫情是如何改變美國人消費的?


人們的消費方式決定了哪些公司能夠生存,哪些人有工作。最近幾周,美國有1600多萬人申請失業。由於疫情還沒有結束的跡象,未來幾個月的消費者支出可能會出現根本性的變化。


>>>> 消費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 在家做飯人數增多,食品雜貨的銷售額一路上漲

紐約時報:疫情是如何改變美國人消費的?

上個月,隨著餐館陸續關門,人們開始呆在家裡,雜貨食品店的需求激增。在截至3月18日的7天時間裡,食品雜貨銷售額同比增長79%。許多家庭必需品都被搶購一空,如意大利麵、麵粉、衛生紙和肥皂。加工食品和罐頭食品又重新流行起來。

3月26日到4月1日,銷售額增長了7%。到家服務和送餐服務或成最大贏家。


▉ 隨著人們出行減少,旅遊支出大幅下降

紐約時報:疫情是如何改變美國人消費的?

疫情重創了美國旅遊業。人們在航空、酒店、遊輪和租車方面的支出幾乎都停止了。Expedia、Airbnb和Priceline等在線旅遊預訂網站的銷售額大幅下降。

但情況只會變得更糟。過去一個月,旅遊行業的銷售額急劇下降,截至4月1日的一週收入同比下降85%。


▉ 餐館銷售額直線下降,外賣激增

紐約時報:疫情是如何改變美國人消費的?

疫情增加了人們的社交距離。全國大多數餐館都停止坐客服務。精緻餐飲、休閒餐飲和快餐都受到了衝擊,從百福餐廳(Momofuku)到麥當勞(McDonald 's),都感受到了衝擊。

一些餐館提供外賣,Seamless這樣的快遞服務提供商的銷售額則出現了激增。


▉ 媒體和娛樂方面的支出喜憂參半,既有輸家,也有贏家

紐約時報:疫情是如何改變美國人消費的?

目前,許多受歡迎的娛樂活動都關閉了。電影院關門了,主題公園關門了,俱樂部和音樂廳也都安靜了下來……

在線娛樂則在迅速增長。

在亞馬遜的Twitch和任天堂(Nintendo)等視頻遊戲公司上的支出正在迅速增長,Netflix和Spotify等流媒體也在激增。


▉ 整體購物量下降,實體店尤為嚴重

紐約時報:疫情是如何改變美國人消費的?

在疫情席捲之前,很難適應電商和折扣品牌店崛起的美國零售業,就已經搖搖欲墜。當前的危機使情況變得更糟。最近幾周,百貨商店、快時尚、球鞋商店等行業的收入大幅下滑。


▉ 交通支出大幅下降,街道和地鐵人去樓空


紐約時報:疫情是如何改變美國人消費的?

對許多人來說,在家工作意味著通勤的結束。

出租車、優步(Uber)和Lyft等拼車公司、公共交通和停車服務的銷售額都出現了大幅下滑。蓬勃發展的萊姆(Lime)和伯德(Bird)等電動機車公司可能遭受了致命打擊。隨著路上的汽車越來越少,汽車銷售和汽車零部件的銷售也在下降。


▉ 大健康類支出下降


紐約時報:疫情是如何改變美國人消費的?


“現在沒人去健身房了。”

這對24小時健身和SoulCycle這樣的健身公司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沒人經常出門,這對絲芙蘭(Sephora)和Great Clips等美容美髮公司來說也是一場衝擊。

目前,美國整個醫療保健行業的支出普遍下降。實施選擇性手術的人、牙醫和非冠狀病毒治療專家的業務減少。一些醫院因取消非急診工作而面臨收入下降的問題,已經對醫生、護士和其他工作人員實行了休假或減薪。


本文由58商鋪寫字樓編譯自The New York Tim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