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戰亂動盪的戰國春秋和民國是諸子百家爭鳴?

曹孟德青梅煮酒論英雄


因為那個時候周天子的力量越來越弱,各個各諸侯國的力量越來越強,所以周天子難以實現大一統的時候,各個地方的思想不斷的出現,而這些思想要被各個諸侯國所利用,我有一個先進思想過來,可能我這國力就強盛,所以我們看《羋月傳》裡秦國有個四方館,四方館裡邊趙國的、燕國、魏國的都來,在這兒自由辯論,你是法家、墨家、儒家、道家、陰陽家、縱橫家、名家隨便在這兒辯論,所以那個時代是個人類最璀璨的文化時代。  

  而且跟春秋戰國類似的,你發現這個規律,公元前三世紀、四世紀、五世紀那時候,不光是東方,西方同步,這一點國外的學者研究發現,這是非常奇妙的現象,時間節點在公元前五世紀到三世紀,空間節點在北緯25度到35度之間,東西方同時出現了一個文化璀璨的時期,這個時期誕生的思想直接影響到我們今天,我們今天好多思想源流根都在那兒。

    你像同時,這邊中國諸子百家,老子、墨子、孔子、韓非子,這裡有法家、有儒家、有道家、有墨家,那同步在印度出現了釋迦牟尼,喬達摩·悉達多,菩提樹底下七七四十九天,後來死之前,莫克耶·阿諾陀(音)49:26傳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最後到中國,這又是一個源流,你再往中東地區,當時的猶太教,伊斯蘭教是後來的,那個時期只有伊斯蘭教是後來的一種大的文明,前面猶太教、基督教也大致都在那個時期出現了思想的萌芽,後來到公元0年的時候耶穌,你再往西方,再往西走,古希臘時期,你是亞里士多德,伯拉圖這些人都在那個時期出現了,就東西方同時出現了這麼璀璨的文化,這不是偶然的,是人類推進到那一步的時候,已經生產上基本上完成了自己自給自足,手工業、農業、畜牧業已經實現了分離。

    在這時候人類需要在思想上做一次非常大的整合,來確定我們要到哪裡去的問題。因為原先那會只能是你殺我,我殺你,互相之間搶奪資源,好,這種力量均衡之後,人們發現這種爭殺搶奪只能是一種內耗,我們要麼需要通過爭殺搶奪來獲得一個統一,要麼索性大家和平的和平共事,像佛教不走上殺路修來世就是一種和平。像兵家文化我把你征服了之後,像秦始皇,法家文化大一統,這也是一種實現最小的消耗資源,達成最大的效益的一種方式,所以人類在那時候進入了一個思考的時期,所以他的東西到現在還影響我們,所以你民國時期所謂再璀璨,有人說民國範兒,怎麼著,那只是你對眼下這世界不滿造成的,真要講文明璀璨程度,民國和春秋戰國比,螢火熾於日月,那差的太遠了。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代也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處於戰亂,很多有抱負有思想的大家們都紛紛走出亂世,來尋求正確的立世之道。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很多的門派,都是為君王治國平天下而服務的,也就造就了百家爭鳴的時代特色。

在這個時代,不僅僅是國家之間的爭鬥,也是不同思想之間的碰撞,誰能夠在這個時代下為真正的君王所用,誰就能成為這個年代的主導思想,甚至會載入史冊。這樣的機會沒有誰會錯過,就像是兵家和法家、儒家都是名盛一時的門派。

至於其他比較邊緣的門派,他們對當時的亂世也有提出一定的策略,像墨家就提出兼愛非攻,但是因為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並非很合適,所以墨家未能成為春秋戰國時期君王們的思想依據。時局的動盪肯定會造成思想的動盪,這兩者是一個時代中相輔相成的。

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整個中國被劃分成無數個小國,而這個時候又剛好是中國漢字文化的發展階段,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就出現了各種家。他們有些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有些是想讓自己流芳千古,所以他們會將自己所研究出來的理論到各個國家去宣傳。

而這個時候每個國家,尤其是大國,他們總是想著統治天下,所以在百家爭鳴中大部分也是針對執政方針。各家弟子四處奔波,到處講說,為的就是讓國君採納自己的思想理論,國富民安。這時他們也會被奉為座上賓,做學問的,誰都希望自己研究的東西得到賞識。

所謂爭鳴,我認為當時各家應該也是經歷很激烈的思想上的批鬥,所以在後來優勝劣汰,就只剩下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幾大家,可見當時不論是國家經濟還是思想文化,相互之間的較量是十分慘烈,一不留心,你就會成為歷史。


鋼鐵軍魂74532612


  • 結合最近甚囂塵上的“民國熱”現象,給說道說道,民國的偉大之處。

首先,提問有些誇大之嫌,所以回答可能讓某些人有所不適,這在所難免,也無可厚非。試問,民國能和春秋戰國比肩嗎?我想答案不言而喻,自有公論。如此,春秋戰國與民國無從對比,只能對照之,不知可否?

其次,無可否認,民國確實文化昌盛,大家輩出,湧現了許多國學大師。但這些大師師承何方?當然是傳統文化了,否則那來國學大師的稱謂。另外,中西交流、學術開放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共同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發展。至於戰亂,歸於社會環境了,學術研究有時候就是用來服務社會的,春秋戰國不例外,民國當然不例外了。因而,民國的學術研究算是“百家爭鳴”了,各行各業人才都很多。不過,社會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多少,純粹是文化的繁榮而已。

最後,所謂的“百家爭鳴”,可不僅僅侷限於春秋戰國和民國,南宋時期也有,某些人不要忘了。正是由於南宋“百家爭鳴”的出現,才創造出了“理學”,完成了三教合流,並直接帶動了儒學的復興。縱觀民國“百家爭鳴”,無外乎“洋為中用”,以西學研究傳統罷了。其妙就妙在,社會動亂無比,文化卻發展飛速。蓋因達官貴人不受影響,蹲在家裡做學問呢。

總之,文化事業的發展,不應該只著眼於亂世,應該兩者兼顧,全面地去對待。須知,文化的繁榮昌盛,最需要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了,而非動盪不安的時期。或許,動亂帶來的文化,有時候會“無福消受”也說不定。


史過境遷客


強而有力的獨裁者,都是獨立思想的完美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