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影響最大的三本書?原因是什麼?

有竹居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對我影響最大的三本書分別是《雙城記》、《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

一、《雙城記》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首次出版於1859年。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發日夫婦為首的聖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裡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雙城記》裡的開場白堪稱經典: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正直下地獄。任何事物都是兩面的,對於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詮釋。小到每一個時刻,大到每一個年代,本無所謂好與壞,本沒有標識上智慧與愚蠢;是針對不同人,才有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希望與失望、富有與貧瘠、登天堂與下地獄。

有人說《雙城記》是一部偉大的愛情小說,著眼點在於卡頓對露西的博大的單戀,為了後者的幸福,前者不惜犧牲自己去搭救後者的丈夫。其實,這部小說最能打動我的部分正是卡頓對露西珍貴的愛情。它雖然閃現於一時,卻持久了一世。愛情,是什麼?是包容,是索取?是單純的佔有,還是博大的寬容?這個話題如此陳舊卻依舊沒有答案。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中,我們總是在想到底有沒有長久,有沒有無私?“為了你,為了你所親愛的任何人,我願意作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涯中有值得犧牲的可能和機會,我甘願為你和你所愛的人們而犧牲。”卡頓在《雙城記》中給了我們答案,給了一個人應該有的對於愛情的信念。

還有人說愛情是自私的,愛別人甚於自己的人都是傻子。但在狄更斯的《雙城記》中,我感受到的卻是一種超脫世俗的最純潔、最崇高的愛。這種愛純得像冰、熱得像火,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最悲壯的行為,是一種理想化的美。它可以默默的悄無聲息,也可以爆發出無限的力量和勇氣。為了情人的幸福犧牲自己的生命,哪怕這種犧牲是因為拯救自己的情敵。這樣的故事不可思議,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能力。但它傳遞給我們的卻是作者對於人性、對於愛情的思考。愛一個人,就是要給他(她)幸福,哪怕這種愛會傷害自己,哪怕這種愛會讓自己消失……

然而,在如今這個年代,金錢與權力驅使著人們,人們儼然成為了它們的“奴隸”。為了金錢,為了權力,即便是最神聖的愛情,也會低下它高貴的頭顱。的確,在人的生命中,金錢與權力固然重要,可即便再重要,它們也換不來一次忠貞不渝的愛情,也換不來幾十年的不離不棄,當你披上權力的“披風”戴上星光璀璨的寶石,捫心自問,那些圍繞在你身邊的美女帥哥,真的是能陪你共度一生,不離不棄的伴侶嗎?現在這個社會,有多少人為了利益,為了權力,而每天沒日沒夜的去“努力”,卻忽略了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

有一句話叫“待我功成名就之後就回來娶你”可當你功成名就之後真的能抵擋住各種誘惑,而回頭娶那個曾經在你落魄的時候給予你溫暖,在你傷心的時候給予你關懷的人嗎?又有多少人功成名就之後就狠心拋棄自己的“糟糠之妻”,去迎娶那些在你落魄的時候不看你一眼,在你升官發財的時候就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對你暗送秋波的人。也許你覺得你很快樂,你覺得你是人生贏家,可實際上,你的新歡愛的到底是你還是你的金錢與地位?在你脫下權力的“披風”扔掉那些星光璀璨的寶石的時候,你覺得他(她)還會對你“忠貞不渝”嗎?而那個真正愛你,能夠陪你走完一生的人,你已經無情的將他(她)拋棄了。

“若我白髮蒼蒼,容顏遲暮,你會不會,依舊如此,牽我雙手,傾世溫柔。”願每個人都能在生命的長河中尋找到神聖的純粹的愛情。

二、《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2019年9月23日,該小說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道:“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當歲月把你我拽入泥潭,與其熬在其中自暴自棄,不如沉著應對,踩過它奮力向前。等來陰霾散去,所有期待都會如約而至,出現在你我的生命裡。讀完這本書,我彷彿來到了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貧窮的村落,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還有窮得上不起學的孩子。這本書中的人物,我都牢記在心,孫少安、孫少平、田曉霞、賀秀蓮、田潤葉......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更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雖然這本書沒有好的結局,孫少平的師傅因救徒弟而死、當田潤葉知道李向前的愛,他以殘疾、當孫少平終於有機會成功時,田曉霞卻救人而死......但,我們還是不能向命運屈服,我們要憑藉努力改變事實!我也從中獲得了一個重要的道理:是的,這個世界是平凡,事物也是平凡,真正不平凡是人,有人才能活出精彩,才能感悟生活。

莫泊桑的一段話:“生活不可能象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平凡的世界,願每個平凡的人都能擁有不平凡的生活。

三、《白鹿原》達到了一個時期以來出現的長篇小說所未達到的高度與深度,作者陳忠實不僅將以其成功藝術創作和深刻的意義開掘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之作。讀過它的人,內心總能引起層層漣漪,或許是悲憤,或許是失落,或許是高興,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體會,但是那深深的獨有魅力卻不會因人而變。它的美,它的味,一直蔓延著....

《白鹿原》是一部偉大的小說,而真正偉大的東西往往能夠滌盪人的心魂,充實人的心靈。它能夠給人內心一份安穩與寧靜,以一份超然的歷史觀和豁達認真的生命觀來思考和看待我們人生。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陳忠實在這部四十多萬字的小說開篇引用了巴爾扎克的這句話,而在讀完《白鹿原》後,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此話的貼切,黃土塬上的一段歷史,借這部小說充分展現。小說中的人物性格鮮明,個性獨特,一開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圍繞著主人公白嘉軒,展開了一幅近代傳統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故事,純樸的人生觀所展現出的關中風情畫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軒的父母、他的長工、品德不端的大財主鹿子霖、醫術高超重義守信的鄉醫冷先生,以及他們的子女。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家庭鬥爭、政治鬥爭,清末統治者及軍閥混戰時期各路軍閥對農民的統治,以及國民黨、共-產-黨內戰時期農民的艱難生活等等讓人回味無窮。讓人心神寧靜的純樸的民風、穩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鬥爭中。

《白鹿原》它所描繪的那些關中平原的民情風俗,既是特定地域的產物,又積澱了我們民族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體驗,始終貫穿其中的則是這種不息的白鹿精神,表現了在白鹿原這一特定土壤裡形成的人的心靈史、靈魂史和精神生活史。正如陳忠實曾經提到的:“作家應該留下你所描寫的民族精神風貌給後人。不管是歷史的還是現實的人生,一經作家用自己的生命所感受和體驗後,表現出來的就應是這個民族在特定歷史時段裡整個精神層面的一種比較準確的和具有普遍性的東西”。一部鉅作,需要心的閱讀,心的體驗,心的反思,心的共鳴。一切閱讀源於心,發於心,歸於心。

“活著就要記住,人生最痛苦最絕望的那一刻是最難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熬過去掙過去就會開始體驗呼喚未來的生活,有一種對生活的無限熱情和渴望。”願每個人都能在這部書中領悟出人生的真諦,努力追求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