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字,沒有像“他、她”字一樣有性別呢?

前後苦逼


這個問題初看無聊,再看有意思,仔細想想,蘊含哲理啊!

“我”為什麼沒有性別呢?這是和語言的發展有關係。人類應該是先從語言開始,然後才有文字。那麼,當“我”和“你”說話時,我們是可見的。只要我不像花木蘭那樣女扮男裝,或者像有些人那樣不男不女,你是可以知道我的性別的。所以你看那個“你”字也不常有性別色彩。那麼我和你講話時,提到“TA”時,我就得告訴你,TA是男人還是女人。

之後有了文字,在文字初期大家只是為了溝通方便,“我”和“你”還是互相瞭解的。直到現在,互聯網發達了,“我”和“你”都隱藏到屏幕後面。讓你我的性別變得模糊。

雖然現在寫字的“我”沒有告知看文字的“你”,我是男是女,但是你可以看我資料介紹呀,來了解我。而從“我”或者“你”的口中說出的“TA”,如果不交代,就無法知道男女。在人們交流方式發生變革後,如果大家都隱藏信息,當然也會使得“我”不知“你”性別,“你”也不知“我”性別。但是回到溝通層面,你我講話時,是默認互相知曉的。

總之吧,在人類的發展中,語言文字的使用過程中,語言和文字都是為溝通服務的。“你我”是互相瞭解的,“你”“我”是相知的。所以沒必要用性別。“TA”是第三者,未知者,“你”得給“我”交代清楚,是男是女啊?


小李飛刀


以我看,“我”字一樣有性別,因為“我”是在“他和她”的中間,在這裡,“我”,他也可以稱“我”,“她”,也同樣可以稱“我”,只是在特定的場合,要看你在什麼位置。一般我們通常都是說:你,我,他(她),在這裡,不只是“我”有性別,而“你”,也有性別,只是單獨說“你”,有點含糊。我們這麼說吧,如果把“你”,放在“他”的位置,那你就是男人;如果把“你”放在“她”的位置,那麼“你”就是女人。這和“我”是一個道理,如果把“我”放在“他”的位置,“我”就是男人,如果把“我”放在“她”的位置,我就是“女”人。這樣看來,不只是“我”有性別,“你”也一樣有性別,只是要看你在什麼場合,時應放在什麼位置。

因為“我”,本身就是代詞,我可以代表“你”,也可以代表“他和她”。而“我,他,她”,都是代詞,他們都可以在特定的場合下互相輪轉,所以以我個人的觀點,“我,他,她”,都有性別。

這裡我還是打個比方吧,如果是以我為主,那麼就說:我批評,我介紹,我代表,等等。那麼如果不是你為主,是別人為主,那麼別人就會把你說成“他或她”,比如“他,她”批評,“他,她”介紹,“他,她”代表等等。所以這樣以來,“我”字就和“他,她”一樣有性別了,只是把“他或她”輪轉了一下。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分析,不知分析的對不對,還要請語言和文字大師指教!





昌滿莊園


在我國古代,第一人稱最初時常常用“吾”、“予”、“餘”表示。“我”字作為第一人稱代詞直到後來用法才漸漸多起來。

那麼“我”字最初是什麼用意呢?清代甲骨文出土後,“我”隨即被揭秘,有學者聯繫古金文中考察,發現“我”原來是一種兵器的形象。

1978年,湖北隨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了出土了一種類似三戈戟的兵器,大多數學者(比如郭沫若)就認為這種三戈戟就是“我”,這是一種殺傷力很強的武器。

甲骨文“我”字形狀像一種長柄而帶齒形刃口的兵器人,這種兵器是用來行刑殺人或肢解牲口的。這種兵器後世罕見,所以,“我”字的本義是不常用的,後來被借用為第一人稱代詞,指自己或自己的。

(長柄三戈乾柲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表人的“我”與指兵器的“我”又怎麼“攪在一起”呢?私有制出現後,人與人、部族與部族之間就有了爭奪,自然就就得用兵器來保衛個人利益與尊嚴,“我”這種武器便被引申為第一人稱代詞。

因此,“我”作為人稱代詞,沒有性別本義,但用“我”比用其他人稱代詞更有尚武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