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價格持續下跌,是供大於求,還是消費不足?養豬戶該如何應對

近段時間豬價確實出現了頻繁下跌,根據數據顯示,不到一個多月的時間,外三元均價滑落了4~5元/公斤,按照一頭220斤的標準出欄生豬,一個月的時間養殖利潤等於縮水了400~500元左右。對於養豬戶來說,顯然這是一筆不小的損失。但是對於我們吃瓜群眾來說,豬價下跌顯然不是一件壞事。畢竟豬肉價格漲了這麼久了,也該出現回落了。

生豬價格持續下跌,是供大於求,還是消費不足?養豬戶該如何應對

那麼當前生豬價格逐漸下跌,是因為產能增加,生豬供應出現供大於求了嗎?我們都知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國家的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鼓勵農民養豬補欄。加上養豬利潤的暴漲,生豬市場交易的火熱,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生豬養殖。截止到現在,生豬存欄已經連續增產六個多月,不少地區的能繁母豬甚至已經達到了去年的水平。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生豬產能確實出現了不小的增長,但是要說當前豬價下跌是因為供大於求,恐怕是有些杞人憂天了。那麼當前豬價下跌是什麼原因?養豬戶該如何應對?

生豬價格持續下跌,是供大於求,還是消費不足?養豬戶該如何應對

首先,當前豬價下跌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個是消費疲軟,一個是臨儲凍肉投放,一個是產能增長帶來的豬價回調。其中消費疲軟是當前豬價下跌的主要原因。因為畢竟又買有賣才是市場。豬肉價格居高不下,新冠後遺症影響還在持續。出口受阻,外貿企業訂單縮減,工廠開工率不足,老百姓收入下降了,豬肉沒人買了,價格自然就會出現回落。

其次,為了平抑豬價,國家自今年開春以來,已經連續向市場投放了將近30萬噸的儲備豬肉,極大的抑制了豬價上漲,保障了市場的豬肉供給。另一方面,考慮到國內生豬供給緊缺的因素。進口豬肉份額也在逐步加大。根據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5,我國進口肉類包括雜碎共125萬噸,同比增長69.6%,其中進口豬肉及豬雜碎共72萬對,同比增長98.2%,大量廉價的進口豬肉到來,對豬價下跌的影響衝擊也是顯而易見的。

生豬價格持續下跌,是供大於求,還是消費不足?養豬戶該如何應對

再者,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扶持和補貼,國內生豬產能已經連續增長六個多月,雖然不能彌補當前的豬肉缺口。但是隨著出欄的生豬增多,未來豬價回落也只是時間問題。因此豬價下跌的出現,對於我們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不過我們養豬戶也不要過於擔心,畢竟生豬產能恢復需要時間,根據業內專家的分析,就目前的補欄進度來看,我國生豬產能想要完全恢復,至少也要等到明年了。

生豬價格持續下跌,是供大於求,還是消費不足?養豬戶該如何應對

因此,我們認為,豬價下跌回落也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今年養豬業仍是“黃金”年份。只要做好疫情防控,控制好生豬的成活率,安全出欄養豬利潤還是不錯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補欄擴養也要謹慎對待,特別是一些豬仔價格過高的區域,一頭豬仔兩三千,這樣的價格補欄又有什麼意義呢?畢竟後期豬價上漲的幾率很小,在豬價回落的前提下,養豬戶也要理性看待市場,不要盲目去補欄擴充。

生豬價格持續下跌,是供大於求,還是消費不足?養豬戶該如何應對?對此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