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生贡献给新疆的北京女医生


把一生贡献给新疆的北京女医生

女医生许岩和她的老伴儿

今天一位友人在电话里和我谈起他的母亲作为医生把一辈子都贡献给了新疆,这也让我想起我去新疆时拜访了一位我姐姐的同学,我们是儿时认识的,再见到都是老人了,她生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就到新疆从医,她的一生都贡献在这块和北京有巨大反差的土地上。

从她的经历我得知,70年来有一个巨大的群体不该被忘记,就是离开内地发达地区,在美好的青春年华来到欠发达地区,奉献了一生和子孙。

这样的人和事太多,在我们看来是可歌可泣,但对他们来说是艰苦的一生。我想起前年去新疆旅游,拜访了这个儿时就认识的朋友,少小分别老来再见,才知道她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把一生贡献给新疆的北京女医生


把一生贡献给新疆的北京女医生


把一生贡献给新疆的北京女医生

我们从小就对新疆有美好的印象,因为无论是歌声还是银幕,都给我们很强的冲击。谁不喜欢“我们新疆好地方”,谁不向往“边疆处处赛江南”,谁会忘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新疆的确有不少美不胜收的景点,但风景与居住是两码事。现实生活不像歌声那样美好,民族之间也不像和库尔班大叔唱的那样融洽。在南疆十几天,感到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磨合的过程。


把一生贡献给新疆的北京女医生

我接触新疆人仅局限在来北京做生意的,他们的羊肉串拉条子已经深入人心。而内地人去新疆则规模大多了,不说“自古以来”,就是新中国刚建立王震将军就把几万大军留在新疆建立建设兵团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援疆行动。


把一生贡献给新疆的北京女医生

到了60年代,就有大批内地青年援疆,记得文革前夕周总理出国访问归来还去探望在新疆落户的上海知识青年。那些青年都阳光美丽帅气,不知半个世纪过去他们是否还在坚持,即使他们后来回到上海也值得尊敬,因为生活的反差太大了。还有不少两弹一星的功臣留在新疆“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那种奉献真是太了不起了。当然也有可能他们之中不少已经回到上海,也有的加入了维权知青队伍,这一切都没什么错。


把一生贡献给新疆的北京女医生

(南疆女导游)

我们游览喀什,一位女导游不无遗憾地说,她的父亲就是王震将军的战士,本来已经通知他们进北京的中央警卫团,后来又突然被留在新疆,以后就是父亲带着他们几代人在新疆工作生活。她说祖父祖母去世父亲都没能送葬,因为往返就需要20多天的时间。她特意说,她第一次去北京就觉得如果父亲去了中央警卫团,他们一家会是另一种生活,新疆和北京的差距太大了。


把一生贡献给新疆的北京女医生

(南疆李波导游和当地女讲解)

这些建设边疆的人毕竟留下了为国家奋斗的名声,而很多人是背着不白之冤来的,林则徐被贬的地方就是新疆。后来有多少人就是稀里糊涂被赶到这里,十多天一直担任我们导游的李波是个大家都喜欢的人,他不仅讲的好服务好,而且透出知识面很宽。听口音和做派他不像土著新疆人,一问方知他父亲是个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文革中被造反派诬陷全家来到新疆,而且不干专业让他父亲抓鱼和逮兔子。改革开放前他们一家都夹着尾巴做人。虽然他导游干的很好,但新疆到11月份就没有团了,他考虑冬季开出租。如果在他父亲原来所在的城市,机会无疑会多许多,但命运不会反转。


把一生贡献给新疆的北京女医生


把一生贡献给新疆的北京女医生


把一生贡献给新疆的北京女医生

这次来新疆,特别要探望这个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多年究竟有多少年?也就是从孩童到老头老太太才又见面。这位许岩女士是我姐姐的同学,她经常来我家学习,这次在乌鲁木齐见面,她回忆当年我像个跟屁虫跟在她们后面玩儿。后来她和我姐姐上了不同的大学,来往就少了。但也得知她母亲在文革中不幸死于非命,再后来得知由于出身不好被分配到新疆。她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到了新疆是个难得的好医生,也吃尽了难以想象的苦。在荒漠中出诊,在寒风中赶到牧民家给病人治病。她的同学和师弟师妹都成了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的常客,她还在边疆颐养天年。这一切源于她无法选择的出身。她父亲早年出走,她大学毕业恰好赶上温格(谐音)爆发,造反派查出她父亲40年代末去了台湾,她出身一下从职员变为特嫌,所以被分配到新疆。但是随着两岸交流加深和大陆一些人事的解密,她终于得知父亲是以地下党的身份去的台湾,并且在那里不幸牺牲。这一下出身从特嫌变为烈士,但一辈子也就这样过来了。我想起了一句话,国家的一段弯路就是人的一生。

和我同行的几位朋友说,这位大姐虽然年过古稀,但看得出来年轻时很漂亮,我说是啊,年轻时她很像俄罗斯女孩儿。

当我把她和她老伴儿王先生送出餐馆时,王先生搀扶着她,一个女孩儿眼睛一亮,说:多温馨啊,能给他们拍张照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