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发第二篇:再议汉服

开篇之前,我先声明一点,如果你要写评论,麻烦认真看完。如果仅仅就是觉得我玷污了你们心中的美好,请移步。本人不是什么营销号,仅代表我个人。

也许所谓汉服在你们眼里是美好的,不容亵渎的。但是我还是要说: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那些试图炮制所谓汉服标准的人,和那些炮制女德班、弟子规的无异。正在逐渐毁掉你们眼里一切美好的不是我写的文章,而是这个圈子里食物链顶端的人们。他们有着庞大的粉丝,有着强大的话语权。打着"拒绝山寨,先复原,再改进"的旗号,前几年属于汉服的,这两年就变成了所谓的汉元素,前几年还是真心喜欢的,近两年就是为了利益制高点相互攻罚。

我不知道能看到我的文章和在我文章下面评论的你们是什么心理,但我知道在你们眼里,汉服本不该沾上利益。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我本人,从06年开始到现在,看着十年间从最初的汉服到现在所谓的"汉服",汉元素。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大概是"呵呵"。

下面我来解答我上篇没说清楚的问题:

第一,我从不反对任何人追求美的事物,比如所谓汉服。如果仅仅是因为喜欢美,觉得汉服穿出去好看,那么尽情的穿,尽情的美。但是请不要冠以民族传统,也不要拿着民族大棒肆意挥舞。你们穿的,仅仅是美,什么也不能代表。

它也从未有什么标准,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山寨。就如同地摊十块钱的衣服是衣服,专卖店几万块的一样是衣服。只要不侵犯版权,没有什么山寨不山寨。汉服,没有所谓的专利权,法不及过往。当然它也没有什么山寨非山寨。有的只有做工的好坏和价格的高低。

第二,再说说传统。再次强调一下上篇观点:所谓汉服,自周至清,从来都是当朝者制定的礼仪的一部分,它标志着的仅仅是社会各阶层的权利象征。汉武正朝服,宋祖改衣冠,满清剃发易服莫不如此。也就是说,现如今汉服圈子的所谓形制,不过是古代王朝标榜自己权力的象征而已。这种与皇权绑定的服饰制度,自始至终,与民族无关,而是古代皇权的象征。

现在,圈子里号称的汉民族传统服饰,一不传统,二不汉族。现代社会不是皇权社会,民智已开,社会是多元的。任何人都有追求自己审美标准的权利,但是,它仅仅是一款或者几款服饰,与民族无关。

第三,服装是什么?是御寒遮羞装饰自身的物品。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服饰的的根本是经济适用。在古代,市民和皇权代言人着宽袍大袖是因为在农业社会作为社会上层的他们无需劳作。服装永远是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在现代社会,我实在想不到所谓汉服有什么能有适应现代生活的地方,除了参加圈子聚会,拍照,摄影和满足炫耀的虚荣。也就是说它想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改进,而按照现行所谓标准,改进后的也只能算做汉元素。

恰恰是这种圈子活动,造成了圈子里所谓的鄙视链,所谓正品,所谓山寨,所谓影楼装,近些年有了所谓汉元素。似乎,穿着所谓正品,合乎"标准"的人高别人一头。上篇文章有个人说现在已经没有阶级了,喜欢穿什么就穿什么。是,没错。奈何现在的汉服圈子里却在重新确立阶级,思想上的阶级。他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汉族人,他不参加人的圈子他自己的民族服饰无圈。然而可惜的是,只要他认为汉服存在,就跳不出目前的圈子。

第四,说回来我为什么坚持汉族或者华夏民族没有传统服饰。有太多的人认为日韩有自己的传统服饰,中国五十五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为何汉族就没有,或者不能有?

是的,这样想法的并且因此想法致力于宣传汉服的人不少。汉服的推广也是借这种想法的东风。

先说说为什么别人有。日韩是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至今如此。我在上篇的评论说过,单一民族社会肯定是排外的,有人反驳。也许,他们对物质社会不排外,他们的观念里必然是排外的,特别是涉及民族的。在单一民族国家,或者说单一信仰的国家,有所谓传统服饰合理,也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

国内五十五个民族有,我只想说一句话:那是福利,多的不说。

为什么汉民族就不能有?也从没有。

先说从没有过:汉,作为一个民族称谓被确立,最晚不晚于《辞源》,最早不早于近代,而民族这个概念本身是发源于16世纪,其标志就是英国脱离教会,最早是民族君主国,经过几百年借助现代技术扩散至全球,至20世纪70年代鼎盛,至此,民族和民族国家概念深入人心,以后的一代代人,每个人生而被不断强调自身的民族属性,今后也许会变,但是很难。

而至于古人说的族,则是另外一种概念,是基于家国天下的基础上的族。如建国前的乡绅望族之类,并不能说一族就是一个民族,其实现代中国民族划分也大体依据聚居区辅以适当的族群传统。比如西北西南。

有人说华夏即汉族,谬。华夏,诸夏也。最早出于周代《尚书》。其意区别遵礼或非礼,代表的是一种文明的继承,从未指代为民族。是一种建立于西周制礼之后的文明符号。作为一种文明传承的符号和象征,现代人不能否认。但请不要说华夏即汉族。古文明,当然有值得现代文明继承和发扬的,诸子先贤各有闪亮。也当然有不合时宜的,当抛却。

文明是一种动态存在,为了存续不断演化并迫使自身改变,其表现为集体意志。民族是一种文化或血缘认同,也是人从出生到价值观确立的过程,一旦确立便很难改变,主要针体现为个体认同。

华夏文明,上古到近代时期,推动其演变的无论是匈奴,五胡,突厥,契丹,蒙古,女真。不可缺。而作为礼的一部分,服饰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何古代服饰形制千差万别,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有女真剃发易服。其目的在于制定属于自己并传承前代的"礼"。这样的传承,不属于任何一个民族,它只是文明上古时期的附属产物。也仅仅只能是文明上古时期的附属!

现在说说为什么不能有:建国后,国内社会层面逐渐告别古代,特别是工业时代的现在,早已对古代说再见了,当然也就不再需要依附于古代皇权存在的服饰制度。更不用说现代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与古时服饰严重脱节,1912年末代宣统逊位之后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创造新世界的主体民族形成,适应并发展了现代工业模式,客观上对服饰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方便。进入新世纪,物质逐渐丰富,也催生了人的精神追求,同时当然会更重视服饰的装饰属性,这便是汉服兴起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汉服兴起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美,无他。

那为什么人家五十五有,我们没有?搞搞清楚好不好!如果一个占人口绝大绝大多数的民族开始强调自己的存在,强化自己的权利,并依此不断追求一些事情。假如真的会发生,那么你让处于边缘的人怎么办?参考高加索三国。参考印巴分家!

作为一个文明的主体,有点儿宽容度好伐!你掌握着社会绝大部分资源,你的责任在于发展发展再发展。你的伟大在于海纳百川。作为一个文明的主体存在,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无言也!

最后再说一点,百度百科关于汉民族的解释,第一句话不知道是什么人改的大汉民族。至于吗?什么人会称呼自己大!看看隔壁思密达,再看看隔壁霓虹。你们难道也要成为那样的民族?你们要那样的传承?!不客气的说,本人耻于和这样的传统作对比。

结束语:

汉服,作为一种美的存在,便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它的存在仅仅因为美,无关乎民族,更无关乎传承。请放下所谓的传承,就让它美下去,只作为一款或者几款服饰,普普通通的存在下去吧。唯如此,本人认为它才能够更平和,更纯净的发扬开来。也许许多年后它真的会成为传承呢也说不准。要知道形成一种传统需要的时间并不长,也许只是两三代人。

本人也喜欢美的事物,奈何却有人非要把美套上枷锁,非要给美制定标准。愿有一天,它真的纯净,不沾尘埃。

谨以此美,结束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