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發第二篇:再議漢服

開篇之前,我先聲明一點,如果你要寫評論,麻煩認真看完。如果僅僅就是覺得我玷汙了你們心中的美好,請移步。本人不是什麼營銷號,僅代表我個人。

也許所謂漢服在你們眼裡是美好的,不容褻瀆的。但是我還是要說: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那些試圖炮製所謂漢服標準的人,和那些炮製女德班、弟子規的無異。正在逐漸毀掉你們眼裡一切美好的不是我寫的文章,而是這個圈子裡食物鏈頂端的人們。他們有著龐大的粉絲,有著強大的話語權。打著"拒絕山寨,先復原,再改進"的旗號,前幾年屬於漢服的,這兩年就變成了所謂的漢元素,前幾年還是真心喜歡的,近兩年就是為了利益制高點相互攻罰。

我不知道能看到我的文章和在我文章下面評論的你們是什麼心理,但我知道在你們眼裡,漢服本不該沾上利益。然而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我本人,從06年開始到現在,看著十年間從最初的漢服到現在所謂的"漢服",漢元素。如果用兩個字概括,大概是"呵呵"。

下面我來解答我上篇沒說清楚的問題:

第一,我從不反對任何人追求美的事物,比如所謂漢服。如果僅僅是因為喜歡美,覺得漢服穿出去好看,那麼盡情的穿,盡情的美。但是請不要冠以民族傳統,也不要拿著民族大棒肆意揮舞。你們穿的,僅僅是美,什麼也不能代表。

它也從未有什麼標準,當然也不會有什麼山寨。就如同地攤十塊錢的衣服是衣服,專賣店幾萬塊的一樣是衣服。只要不侵犯版權,沒有什麼山寨不山寨。漢服,沒有所謂的專利權,法不及過往。當然它也沒有什麼山寨非山寨。有的只有做工的好壞和價格的高低。

第二,再說說傳統。再次強調一下上篇觀點:所謂漢服,自周至清,從來都是當朝者制定的禮儀的一部分,它標誌著的僅僅是社會各階層的權利象徵。漢武正朝服,宋祖改衣冠,滿清剃髮易服莫不如此。也就是說,現如今漢服圈子的所謂形制,不過是古代王朝標榜自己權力的象徵而已。這種與皇權綁定的服飾制度,自始至終,與民族無關,而是古代皇權的象徵。

現在,圈子裡號稱的漢民族傳統服飾,一不傳統,二不漢族。現代社會不是皇權社會,民智已開,社會是多元的。任何人都有追求自己審美標準的權利,但是,它僅僅是一款或者幾款服飾,與民族無關。

第三,服裝是什麼?是禦寒遮羞裝飾自身的物品。不論是古代,還是現在,服飾的的根本是經濟適用。在古代,市民和皇權代言人著寬袍大袖是因為在農業社會作為社會上層的他們無需勞作。服裝永遠是要適應人的發展的。在現代社會,我實在想不到所謂漢服有什麼能有適應現代生活的地方,除了參加圈子聚會,拍照,攝影和滿足炫耀的虛榮。也就是說它想要適應現代社會,就必須改進,而按照現行所謂標準,改進後的也只能算做漢元素。

恰恰是這種圈子活動,造成了圈子裡所謂的鄙視鏈,所謂正品,所謂山寨,所謂影樓裝,近些年有了所謂漢元素。似乎,穿著所謂正品,合乎"標準"的人高別人一頭。上篇文章有個人說現在已經沒有階級了,喜歡穿什麼就穿什麼。是,沒錯。奈何現在的漢服圈子裡卻在重新確立階級,思想上的階級。他說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漢族人,他不參加人的圈子他自己的民族服飾無圈。然而可惜的是,只要他認為漢服存在,就跳不出目前的圈子。

第四,說回來我為什麼堅持漢族或者華夏民族沒有傳統服飾。有太多的人認為日韓有自己的傳統服飾,中國五十五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為何漢族就沒有,或者不能有?

是的,這樣想法的並且因此想法致力於宣傳漢服的人不少。漢服的推廣也是借這種想法的東風。

先說說為什麼別人有。日韓是單一民族組成的國家,至今如此。我在上篇的評論說過,單一民族社會肯定是排外的,有人反駁。也許,他們對物質社會不排外,他們的觀念裡必然是排外的,特別是涉及民族的。在單一民族國家,或者說單一信仰的國家,有所謂傳統服飾合理,也符合他們的實際情況。

國內五十五個民族有,我只想說一句話:那是福利,多的不說。

為什麼漢民族就不能有?也從沒有。

先說從沒有過:漢,作為一個民族稱謂被確立,最晚不晚於《辭源》,最早不早於近代,而民族這個概念本身是發源於16世紀,其標誌就是英國脫離教會,最早是民族君主國,經過幾百年藉助現代技術擴散至全球,至20世紀70年代鼎盛,至此,民族和民族國家概念深入人心,以後的一代代人,每個人生而被不斷強調自身的民族屬性,今後也許會變,但是很難。

而至於古人說的族,則是另外一種概念,是基於家國天下的基礎上的族。如建國前的鄉紳望族之類,並不能說一族就是一個民族,其實現代中國民族劃分也大體依據聚居區輔以適當的族群傳統。比如西北西南。

有人說華夏即漢族,謬。華夏,諸夏也。最早出於周代《尚書》。其意區別遵禮或非禮,代表的是一種文明的繼承,從未指代為民族。是一種建立於西周制禮之後的文明符號。作為一種文明傳承的符號和象徵,現代人不能否認。但請不要說華夏即漢族。古文明,當然有值得現代文明繼承和發揚的,諸子先賢各有閃亮。也當然有不合時宜的,當拋卻。

文明是一種動態存在,為了存續不斷演化並迫使自身改變,其表現為集體意志。民族是一種文化或血緣認同,也是人從出生到價值觀確立的過程,一旦確立便很難改變,主要針體現為個體認同。

華夏文明,上古到近代時期,推動其演變的無論是匈奴,五胡,突厥,契丹,蒙古,女真。不可缺。而作為禮的一部分,服飾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這也是為何古代服飾形制千差萬別,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也有女真剃髮易服。其目的在於制定屬於自己並傳承前代的"禮"。這樣的傳承,不屬於任何一個民族,它只是文明上古時期的附屬產物。也僅僅只能是文明上古時期的附屬!

現在說說為什麼不能有:建國後,國內社會層面逐漸告別古代,特別是工業時代的現在,早已對古代說再見了,當然也就不再需要依附於古代皇權存在的服飾制度。更不用說現代社會的生活生產方式與古時服飾嚴重脫節,1912年末代宣統遜位之後長達百年的時間裡,中華大地上創造新世界的主體民族形成,適應並發展了現代工業模式,客觀上對服飾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方便。進入新世紀,物質逐漸豐富,也催生了人的精神追求,同時當然會更重視服飾的裝飾屬性,這便是漢服興起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漢服興起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美,無他。

那為什麼人家五十五有,我們沒有?搞搞清楚好不好!如果一個占人口絕大絕大多數的民族開始強調自己的存在,強化自己的權利,並依此不斷追求一些事情。假如真的會發生,那麼你讓處於邊緣的人怎麼辦?參考高加索三國。參考印巴分家!

作為一個文明的主體,有點兒寬容度好伐!你掌握著社會絕大部分資源,你的責任在於發展發展再發展。你的偉大在於海納百川。作為一個文明的主體存在,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無言也!

最後再說一點,百度百科關於漢民族的解釋,第一句話不知道是什麼人改的大漢民族。至於嗎?什麼人會稱呼自己大!看看隔壁思密達,再看看隔壁霓虹。你們難道也要成為那樣的民族?你們要那樣的傳承?!不客氣的說,本人恥於和這樣的傳統作對比。

結束語:

漢服,作為一種美的存在,便有它存在的價值。但它的存在僅僅因為美,無關乎民族,更無關乎傳承。請放下所謂的傳承,就讓它美下去,只作為一款或者幾款服飾,普普通通的存在下去吧。唯如此,本人認為它才能夠更平和,更純淨的發揚開來。也許許多年後它真的會成為傳承呢也說不準。要知道形成一種傳統需要的時間並不長,也許只是兩三代人。

本人也喜歡美的事物,奈何卻有人非要把美套上枷鎖,非要給美製定標準。願有一天,它真的純淨,不沾塵埃。

謹以此美,結束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