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悲欢33天——澄江两名医护人员的援鄂故事

2月19日下午6点38分许,一架载着云南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的飞机徐徐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开启了医疗队员们一个多月的援鄂历程。

聚散悲欢33天——澄江两名医护人员的援鄂故事

回到玉溪,童光琼、刘红旭与家人相拥,喜极而泣。侯锐 曹梦婷 摄

整个城市按下“暂停键”

来自澄江市人民医院的刘红旭和童光琼与玉溪市其他28名队员也在这支队伍里。刘红旭没有想到,人生第一次来武汉居然是以这种方式,武汉的情形令人震撼,整个城市仿佛按下了“暂停键”,本该是人潮涌动的机场,如今只有机场工作人员及各地陆续到达的医疗队员。

如果没有今年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她们还沿着各自的日常轨道正常生活、工作。

离滇援鄂的33天,她们经历了刻骨铭心的聚散离别、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悲欢与感动。

告别家人

聚散悲欢33天——澄江两名医护人员的援鄂故事

刘红旭讲述她的援鄂故事

就在几天前,刘红旭是澄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内儿科党支部书记。2月17日上午11点30分,她在该院中层干部群里看到一则消息:玉溪市将从各县(市、区)抽调医护人员组建援鄂医疗队。半小时内,她与多位同事写下请战书,交给院领导,恳请参战。经过医院班子的讨论,35分钟后,她的请求得到批准。

与刘红旭同时获批参加援鄂医疗队的还有她的同事、门急诊党支部书记、主管护师童光琼。她们都是40岁上下,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

刘红旭和童光琼在此时主动请缨,并非“自不量力”的一时冲动。她们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多年,而且都是中共党员。当天刘红旭把即将出征援鄂的消息告诉女儿时,女儿竟哭了一个上午。

她俩就此事分别征求丈夫意见,都得到丈夫坚定的支持。“如果我是医生,我也会去。你还是党员,应该去!”童光琼的丈夫吴朝辉对她说。

第二天晚上,刘红旭在医院准备物资到12点多才回家。到家后,身为同院感染科主任的丈夫用推剪帮她把头发剪短,以防感染。

直到出发当天上午,因为担心年迈的父母太过牵挂,刘红旭没有把这件事直接告诉父母,而是请弟弟转告。没想到,有着40多年党龄的父亲即兴写下《写给女儿驰援武汉抗疫的话》,通过外孙女微信发给还在去往机场路上的刘红旭,“主动请缨去抗疫,勇于担当上前线,无愧我的好闺女,你是全家的好榜样,老爸全力支持你,家中事情勿牵挂,全力以赴去抗疫,等你胜利凯旋时,我要设宴欢迎你”。尽管女儿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但父亲的这首“壮行诗”令刘红旭备受鼓舞,对家中之事更加释然,决心好好工作,不负父亲一片苦心。

童光琼的儿子一直不愿母亲离开他去湖北。直到出发前与亲友的最后分别之际,她也没能看到儿子的身影。难道儿子还在埋怨自己?事后儿子在一封写给她的信中才揭开了原因:“没去送你,我告诉你我有网课,其实是我怕去到后招架不住我情绪的瞬间崩溃。”

进入疫情重灾区

下了飞机,她们被安排住进了武汉市汉江区南京路一家酒店。所有医疗队员不顾一天的奔波劳累,将从云南带来的物资全部搬完分配好,已是次日凌晨一点多钟。2月20日一早,医疗队就开始召开会议,安排学习培训。所有队员在驻地酒店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护理防控相关内容,培训穿脱防护服各个流程、步骤,并进行严格考核,人人过关。

直到进入病房前,队员们才知道,原本以为目的地是咸宁,最终被分派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一区。这里是疫情的重灾区,距离华南海鲜市场1.6公里,是较早接收新冠肺炎病例的医院之一。大家心情开始凝重起来,似乎空气中弥漫着无数病毒,随时可能侵入队员们的身体。可看着一双双期待帮助和渴求生命的目光,队员们平复心情,全身心投入工作。

与刘红旭同组的一名年轻护士担心被感染以及不能胜任这里的工作,刘红旭安慰她说:“首先你要从思想上放轻松,现在武汉的防护物资都很充足,只要你熟练掌握穿脱防护用具的流程步骤,不违反防控规范是不会被感染上的。还有进到病房,排班模式都是高年资有经验的与低年资经验少的搭配上班,再者,大家来到武汉就是一个团队,工作中有什么问题都会一起协作完成的,我和你是一个小组,有什么困难我会帮助你的。”

刘红旭和队友负责的病区有40张床位,共38名患者,其中包括危重1人、重症9人。进入隔离病房前,要严格按照防控安全规范,穿一套隔离衣、一层防护服,佩戴护目镜、N95口罩、外科口罩、双层手套。进到病区,不能吃东西、喝水和上卫生间。穿着防护服工作的时候,大多会感觉闷热、不好呼吸,时间长了还会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刘红旭说,她难以坚持工作的时候,就坐下来静息几分钟,慢慢调适后又投入到工作中去。每个班六小时,加上穿、脱防护服及标准消毒过程七八个小时。 

意外发生

尽管队员们按要求操作,意外还是发生了。到隔离病区上班的第一天,刘红旭接完班巡视完病房回来,看到来自文山的一名队员靠在走道的墙边,手捂着胸口,她立即上前询问。这名队员声音很柔弱地说:“我难受,吐了。”刘红旭按照应急预案,叫上两名当天跟班的护士护送她到清洁区。后来刘红旭听说她到了第一缓冲间就晕了,到了第二缓冲间才醒过来。事后她对刘红旭说:“刘老师,那天假如不是你及时发现,有可能我会窒息死掉,真心的要感谢你!”

在日常工作中,医疗队员个个都是业务能手,但戴着双层手套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平常简单熟练的动作,却因为环境、防护设备等原因变得困难起来。

童光琼经常上夜班,清晨四、五点就要采集病人咽拭子,穿着防护服上班,多消耗至少三分之一的体力,她对工作的艰难深有感触:“平常做个治疗几分钟,现在找一根血管都很困难,生怕一针下去没扎对地方,又得重来,增加病人的痛苦。”

收获温暖与感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你们真正做到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你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党和人民感谢你们!”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对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给予高度的评价、热情的赞扬,称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近在咫尺,却没能见到习总书记,但刘红旭和队友们依然备受鼓舞,精神无比振奋。

在恶劣的工作环境里,虽然每天要承受高强度的劳作,但病房里依然暖意融融,让刘红旭和童光琼体验到了无比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天,在刘红旭值班时,12床铃响起。12床住的是一位奶奶,她是重症患者,正接受一级护理,需要高流量吸氧,只能在床旁小范围活动。

病人说需要刘红旭帮她把泡脚水倒卫生间。当她准备慢慢地弯腰去抬盆的时候,病人用没有输液的那只手抬起盆送到她手中,这一刻让她心中一暖。按照新冠肺炎防控要求,在隔离病房穿着防护服,只能半蹲,否则容易发生感染。

队员们的付出不断迎来收获。3月2日,他们接管这个病区以来,第一个患者出院了,她是该院被感染的一名35岁女护士。当刘红旭告知她可以走了,她不由自主地欢呼雀跃起来:“我很高兴,很激动,终于可以出院了,你不知道这段时间以来我的心情是多么的压抑,是你们来了以后经常和我聊天,给了我很大的安慰与鼓励,今天我可以出院了,非常非常感谢你们!”送她上车到隔离观察点即将分别时,刘红旭叮嘱她一定要保重身体,等到疫情结束,欢迎来云南做客。

一天,住在17床和18床的阿姨即将出院,她们拉着童光琼的手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她们走出病房时,哭了。而童光琼说,“我们不能哭,一哭护目镜花了会影响工作。”

感动不只发生在病房

院外,每天只要有医护人员换班,无论多晚,负责接送医护人员的公交车都提前默默守候。

凌晨乘车时,当看到司机趴在方向盘上睡着时,童光琼和队友们迟迟不忍叫醒他,希望他能多睡一会儿。

记得一次下晚班,晚上九点多钟,因为大家都没有吃晚饭,坐在车上就讨论起上班前要吃什么,下班后要吃什么,不然会低血糖,刘红旭说下班的时候最好吃块巧克力。这时,开车的师傅说道:“如果下次你们需要巧克力就告诉我,我买来给你们!”听了这话,虽然夜间武汉的天气很冷,但是刘红旭心里却是暖烘烘的。

医疗队员入住的酒店离居民小区不远,酒店楼顶有一个露台可以晾晒衣服,队员们每天下班后都要洗两套衣服,刚到武汉那几天都是阴雨天,雨常常说下就下。旁边小区居民在家可以透过窗户看到他们,隔空就可以听到彼此的声音,小区居民看到下雨就会大声提醒道:“下雨了!下雨了!你们赶紧收衣服!”一声貌似平常的提醒,饱含着武汉市民对医疗队员的无限关爱。

上班期间,刘光旭和童光琼与家人交流很少,家人也不主动联系她们,怕影响她们的工作。回到房间后,才有机会和家人聊聊天。“武汉气候跟云南不一样,你要注意保暖,千万不能受凉生病,身体好才不容易受病毒感染!上班一定要做好防护!”刘红旭的丈夫常常嘱咐她要注意身体和防护。

聚散悲欢33天——澄江两名医护人员的援鄂故事

童光琼接受记者专访

夜深人静时,回到房间童光琼常常听到对面居民楼有个孩子在唱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童谣唤起了童光琼对儿子的思念。一天晚上,当她看到儿子在写给她的信中说“你知道吗?当我的老师朋友知道你要奔赴前线的时候,我发的朋友圈下面完全都是致敬你的评论,还有我亲爱的戈老师、左老师、绳老师给你的致敬以及给我的鼓励。我觉得十分骄傲,有你这样一个女超人般的妈妈”,她一边读,一边泪流满面,霎那间,她觉得儿子长大了、懂事了。

离别武汉

在武汉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3月20日,正在值班的刘红旭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这天之内必须把所接管病区剩余患者全部转出。当天下午4点,在完成所有治疗工作后,刘红旭和队友们走到病房跟每一位患者告别,把他们工作之余亲手制作的健康教育卡片和家乡人民捐赠的礼物送给患者,送上他们自编的手语舞,真诚地祝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所有值班医疗队员的配合下,把在住的7名患者安全顺利地送达呼吸一病区,分别时,能下床活动的患者都站在病房门口与他们挥手道别,久久不愿进去,短暂的相处,患者已经把他们当成了亲人。

每一次别离,总带给刘红旭和童光琼一次泪目的感动。3月22日离开武汉时,当地人民夹道相送,以不同方式表达感谢和惜别之情,连两三岁的孩子都向他们摇旗致谢。

一位五十多岁空军飞行员退役到地方的民警,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不但当起了医疗队的护卫,还当起了他们的“导游”和摄影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赵叔”。他利用值班的空闲时候,把他们的照片制作成视频和个人影集。在他们离开的时候为他们送行,并写下:“谢谢您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在湖北武汉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你们不畏艰险,不辞辛劳,英勇无畏地投入到防控救治一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大家都把我们当英雄,其实我们只是换了个地方,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武汉(令人)感动的地方太多了,武汉人民才是英雄!”面对英雄之誉,刘红旭和童光琼如是说。

来源:文明澄江

原标题:聚散悲欢33天——澄江两名医护人员的援鄂故事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胡楠

审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