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與"氣質"並存 揚州七個村落上榜省傳統村落

圖片

杭集鎮雙隆村船村。

圖片

界首鎮甓湖社區太平街。

圖片

三垛鎮東風社區東二街。

揚州網訊(記者 張孔生) 傳統村落,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生產生活智慧、文化藝術結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維繫著中華文明的根,寄託著中華各族兒女的鄉愁。傳統村落是承載和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文化支點。記者昨從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獲悉,經過三年的精心培育,首批107個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正式出爐,我市7個村落上榜。

“江蘇作為全國經濟發展、城鎮化先行地區,人口、產業和城鎮高度密集,經濟相對發達、地勢較為平坦、交通較為便捷,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尤為迫切。”據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同志介紹,江蘇於2017年在全國率先頒佈實施《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經過三年左右的精心培育,目前已形成一批傳統資源較為豐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相對齊全的傳統村落。

這次評選出的首批“江蘇省傳統村落”中,生態科技新城杭集鎮雙隆村船村,儀徵市經濟開發區蒲薪村東風,高郵市的界首鎮甓湖社區太平街、三垛鎮東風社區東二街、臨澤鎮臨澤社區中街、菱塘回族鄉清真村,寶應縣射陽湖鎮臧陳社區官南,我市這7個村落上榜。

“保護傳統村落,不僅是為了保護好幾處傳統建築、幾口古井、幾棵古樹,而是強調整體保護和延續村落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以及與村落相互依存的山、水、田、林、路等自然景觀環境。”據專家介紹,在保護村莊傳統肌理和空間格局、修繕加固傳統建築的同時,我省還鼓勵木匠、石匠、泥瓦匠等鄉村工匠隊伍參與建設,因地制宜用好鄉土建設材料,選用村莊閒置建材以及舊農具、老物件,採用傳統營造手法進行精細化處理,塑造的鄉土特色風貌,融入鄉愁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