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誠可貴,興趣價更高,力奪奧斯卡的《死亡詩社》發人深省

美國電影《Dead Poets Society》,中文直譯是《死亡詩社》。看過電影后,我更喜歡另一個譯名《春風化雨》。在有著凝重學風的威爾頓學院,一切教育模式都是固定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縷微風、每一絲空氣,都充斥著教條古板的氣息;那一句“傳統、紀律、榮譽、卓越”就像一個緊箍咒,緊緊地禁錮著那一群年輕的生命。

成績誠可貴,興趣價更高,力奪奧斯卡的《死亡詩社》發人深省

幸好,還有看似荒誕的基丁老師,他宛如明豔的光,照亮人們原本平靜暗淡的生命。

成績誠可貴,興趣價更高,力奪奧斯卡的《死亡詩社》發人深省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 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這是詩人梭羅《瓦爾登湖》中的詩句,也是電影《死亡詩社》所要傳達的理念。

成績誠可貴,興趣價更高,力奪奧斯卡的《死亡詩社》發人深省

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太多人好久沒有想過。我們被人催促著努力讀書,考上讓父母驕傲的大學,找到穩定的鐵飯碗,儘快遇到經濟條件不錯的另一半結婚,然後爭取生下男孩,再這樣循環往復地教導下一代,讀好書、找好工作,結好婚……

我們曾不止一次被人稱為迷茫的一代。一直以來,生活只是一分一秒地過著,就像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般自然,卻從沒有想過為什麼蘋果會向下掉落,它沒有其他選擇嗎?

成績誠可貴,興趣價更高,力奪奧斯卡的《死亡詩社》發人深省

我們通通迷失到一條循規蹈矩的路去。

威爾頓預備學院這座貴族學院一直嚴苛又功利地為哈佛、耶魯輸送年輕的血液,而基丁則將理想、自由、獨立、詩意帶入了學生沉悶保守的生活之中。

成績誠可貴,興趣價更高,力奪奧斯卡的《死亡詩社》發人深省

他讓學生撕掉書本,不再迷信於狂妄死板的權威;他引導學生領略到底什麼才是生命;他鼓舞學生去追逐理想,去擔當責任;他建議學生們換一個角度體會不同,站在桌子上去觀察,真真切切感受這個世界。

事實上,不合理的教育系統和教育理念存在於許多學校和教育者心中,學習數理化不是為了訓練理性邏輯思維並將其運用在生活中,而是為了參加競賽;學習樂器不是為了感受藝術帶來的歡樂,而是為了考取等級;學習歷史哲學不是為了總結前人智慧讓自己活的更透徹,而是為了記憶答題。

成績固然重要,但這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活著的意義終究不是取得好名次這麼教條和簡單。

成績誠可貴,興趣價更高,力奪奧斯卡的《死亡詩社》發人深省

基丁則讓學生們重拾生活中的那些美好,感受詩句中的閃光。

優秀的教育絕不是在清規戒律的校園中培養學生的記憶力,而是為學生傳播何為愛,何為自由,何為獨立,何為自我。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認真、珍惜、不將就,在粗茶淡飯中活出情調,過出詩情畫意,便是詩意。

成績誠可貴,興趣價更高,力奪奧斯卡的《死亡詩社》發人深省

無論上班還是休假都儘可能以最完美的形象出現;哪怕是租來的房子也精心裝扮成心中理想的樣子;再忙也爭取在過年時和家人去照相館拍一張全家福;下班回家後襬上碗筷,吃一頓可口的飯菜;在手機和筆記中記錄下父母長輩的生日,及時送上問候;與愛人的每個紀念日都認真對待,讓愛人明白,在你心中他(她)有多重要。

成績誠可貴,興趣價更高,力奪奧斯卡的《死亡詩社》發人深省

若厭倦了生活中的格調,早晚會厭倦生活本身。一摞書、一個盆栽、一個口琴和筆筒,便是詩意的一場勝利,哪怕微不足道,也勝過原先的無趣。

成績誠可貴,興趣價更高,力奪奧斯卡的《死亡詩社》發人深省

“很多人30歲就死了,到了80歲才埋葬”,在這個猶如熔爐一般的社會上,年輕人的確是最容易失去自我的。基丁卻是優秀的傳道解惑大師,只慨嘆他的詩歌無法打贏世界上的大多數。好在他感染了他的學生們,讓這群孩子看到自由與真誠。

死氣沉沉的貴族學院容不下基丁的“特立獨行”,當更多學生為了夢想選擇在早已被他人規劃好的人生中尋找出路時,不解和鄙夷開始在學校上層中蔓延,並最終斷送了基丁的教學之路。

成績誠可貴,興趣價更高,力奪奧斯卡的《死亡詩社》發人深省

基丁收拾好行李黯然走出門口時,伊桑•霍克飾演的內向安靜的主人公突然爆發 式地站到課桌上對著基丁教師喊出:“船長啊,我的船長!”大家也陸續站到了桌子上:“噢,船長,我的船長!”這些聲音充滿了敬意,此起彼伏,而他們的生命,也隨著船長一起駛向了自由自我的彼岸。

注:本文為觀影雜貨鋪原創發佈,轉載請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