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投入超百億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在最近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副司長何斌介紹,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紮實搞好整治工作,確保今年底按時保質地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已印發了《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明確21個部門11個方面的50項舉措。今年中央財政拿出100多億元,支持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並對去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地方給予激勵支持。

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之年,各地正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攻堅克難,紮實推進整治行動。

浙江省桐廬縣江南鎮環溪村對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形成一處處生態景觀。(何小華攝)

綠色健康衛生理念化風成俗,乾乾淨淨迎小康

在重慶市鄰封鎮鄰封村,村民向淑君家屋外的薔薇開得正豔,門前的黃桷樹映襯著整潔的庭院。“環境乾淨了,屋裡屋外都美了,看著心情也好了。”天氣暖和起來,向淑君每天都要清掃屋內屋外,分類處理生活垃圾。

掃庭院、清巷道、疏溝渠……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也在各地打響了。村莊清潔行動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基礎性工作,目標就是村莊的乾淨整潔。去年以來,全國90%以上的村莊都開展了清潔行動,先後動員近3億人次參加。一大批村莊的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村民們紛紛“點贊”。

在此基礎上,今年的村莊清潔行動有什麼新亮點?何斌介紹,今年在“三清一改(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進一步拓展內容,也就是“立足清、聚焦保、著力改、促進美”,讓綠色健康衛生理念化風成俗,乾乾淨淨迎小康。

立足清,就是突出清理死角盲區,由“清髒”向“治亂”拓展。聚焦保,就是建立健全長效保潔機制,實現村莊由一時清潔向長效清潔轉變。著力改,就是引導農村群眾轉變不良習慣,養成健康衛生、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促進美,就是把村莊清潔行動與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村莊綠化亮化、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文明建設有機結合,整體提升村容村貌。

何斌強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並不僅僅是簡單改善居住環境,對促進衛生健康、助力疫情防控也有積極作用。在村莊清潔行動中,鼓勵引導農民清理戶內外雜物、及時清掃畜禽糞汙等,有利於剷除病媒生物的孳生環境。

“環境衛生搞好了,住著才舒坦,病毒也沒有機會傳播!”前幾天雨後初霽,湖北省枝江市顧家店鎮高殿寺村二組村民薛傳新家的院子裡堆了許多枯枝爛葉,他和家人一塊兒把院子收拾得乾乾淨淨。

湖北省秭歸縣兩河口鎮天池埡村一角。

為確保村村戶戶“乾乾淨淨迎小康”,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今年中央財政投入超過100億元,支持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並對去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地方給予激勵支持。各地也在積極籌措資金,真金白銀地投入。近期,農業農村部還啟動了農村人居環境問題隨手拍活動,動員全社會共同監督鄉村環境問題。

分類推進、鞏固提升,進一步激發村民的積極性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個綜合工程,也是個系統工程,包括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畜禽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處理等方方面面,進一步鞏固落實整治工作,需要各地拿出更加有力有效的推進措施。

“汙水治理設備,建好了還要維護好!”浙江省桐廬縣江南鎮環溪村村主任周忠蓮說。村裡設置了水循環系統,處理後的汙水用作景觀用水,形成了生態公園。還利用“互聯網+”有效打通了線上線下管理渠道,實現了源頭把關和全程監督共抓,使工程項目管控更加集約化、標準化、智能化。

桐廬縣住建局城鄉處主任李月紅表示,今年打算在前兩年農村汙水治理提升改造的基礎上,加強運維管理,日處理30噸以上的處理設施要全部實現標準化運維,確保“一次建設、長久使用”。此外還要推進汙淤泥變廢為寶、尾水利用等治理項目。

山東省沂南縣岸堤鎮朱家林村一戶村民院落門口。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面大量廣,而且地域性較強。前不久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印發的相關通知裡,專門提到明確差別化整治標準,根據“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任務完成情況,分類確定整治目標。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霞表示,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發展格局以及鄉村獨特的自然人文環境,導致城鄉之間在人居環境供給、管理和需求上都不同。同時,各地在地形氣候、基礎條件上的差異,決定了在整治時不能搞“一刀切”,要以實際情況為依據。

拿農村廁所革命來說,不同地區就需要分類推進。“冬天這裡溫度低,蹲便器比坐便器實用,天冷了不怕凍,大家也都用得慣。”這兩天,甘肅省平涼市柏樹鎮馬新莊村村民關社林忙著修整自家化糞池預埋坑。改廁前,村裡徵求了每家每戶的意見,選取雙甕漏斗式衛生旱廁、三格水衝式和沼氣式衛生廁所作為主推模式,村民們都很滿意。

在分類推進過程中,技術是一個難點。趙霞表示,許多城市人居環境治理的應用案例並不完全適用於農村,整治中還需要根據當地的情況,在技術、設備上進行創新和改良。

日前,農村改廁網上技術服務微信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組織了一批沼氣、規劃設計等領域的專家,為廣大農戶線上解答改廁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何斌表示,今年還將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特別是乾旱寒冷地區適用技術的研發力度,對試驗示範成熟的產品逐步推廣應用。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是另一個難點。如何確保“廁具壞了有人修、管道堵了有人通、糞汙滿了有人掏”?針對管理短板,一些鄉村探索建立起社會化、市場化的服務機制,加強後續管護。在山東省無棣縣,每個村配備了農村衛生協管員,縣裡還引進生物能源項目,消化農村廁所產生的糞汙,有效解決了糞汙資源化利用難題。“目前公司每天生產3000多立方天然氣,已併入管網使用。”匯仁生物能源董事長張榮國說。

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完善,不僅需要各部門和市場主體的協同配合,更需要廣大農民的廣泛參與。趙霞分析,過去農戶在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參與度不強、環保意識不夠。進一步調動農民自身的積極性,才能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真正落實落地。

從各地實踐看,不少地方通過開展積分兌換、衛生庭院評比等活動,鼓勵農戶積極參與到整治行動中。陝西省留壩縣紫柏街道辦事處淘沙壩村制定村規,規定垃圾可以兌換成生活用品,大大激發了村民保護環境的熱情。村容村貌越來越美,村民創業熱情也高漲起來。“村裡環境顏值高了,農產品賣得更好了!”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蜻蜓村村民梁倩娟忙著進行直播帶貨,她的周圍,是一大片金黃的油菜花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蜻蜓村,村民梁倩娟在美麗的油菜花田裡進行直播。(李旭春攝)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鬱靜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