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诵读古诗词,爱上生活,爱上世界

父母都知道孩子的认知需要从小抓起。教读古诗词,可以给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带来很好的帮助。记得儿子三岁左右,我对着他诵读“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那清脆悦耳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节奏,吸引了他的注意,他跟着我读起来。

伴随着轻快的掌声,他兴奋地喊着,读着,第二天,他居然能把这首短诗背诵下来。那段时间,他从幼儿园放学回到家,就拉着我,昂起头,得意洋洋的背诵“咏鹅”。我顺着他的兴趣,教他诵读更多的古诗词。

我教孩子读古诗词,并没有什么窍门,还是笨办法,老一套:“读”,放开嗓子引孩子诵读。诵读是帮助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一条好办法,在诵读积累后可以走进古诗词的美妙世界里。


陪伴孩子诵读古诗词,爱上生活,爱上世界


读出诗情

诗的情感是读出来的,诵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孩子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

陪孩子读古诗词,我注意节奏。诗歌的节奏感较强,这些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则大都表现为悲哀的情调。

诵读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孩子注意到我低沉舒缓的语调,我简单的让孩子想想一个人孤独难过,在寒风冷雨时的感受。再次诵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他似有所悟,不自觉中受到词句的影响。

诗歌与音乐又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我喜欢把音乐引进来伴诵,音乐的选择有讲究。

古琴曲《高山流水》旋律典雅、韵味隽永,琴声铿锵有力,伴诵《凉州词》、《将进酒》等描写边塞,表达赞美之意的诗歌。

萨克斯《春风》)旋律美妙动听,深邃而温馨,可以伴一些深情、轻柔的诗词,像《青玉案·元夕》、《春夜洛城闻笛》。

伴乐诵读,我让孩子闭上眼,感受诗词里的画面,把感想分享给我。


陪伴孩子诵读古诗词,爱上生活,爱上世界


读出语感

诗歌本是用于歌唱的,诗歌所特有的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通过朗诵可以体会出语感。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节奏表达喜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节奏表达忧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节奏表达激愤;大江东去浪淘尽” 的节奏表达豪放。“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节奏则表达凄婉……

古诗词读多了,节奏把握准确,语感自然就来了。

我要求孩子诵读的诗歌是有选择的,挑选的诗歌都是琅琅上口的,不是太难的古诗词,不会花时间过

多解释其中的意思。关于古诗词的意思,孩子能够通过朗读基本理解读懂,这样慢慢品味到古诗词当中的魅力。


陪伴孩子诵读古诗词,爱上生活,爱上世界


读出意境

诗词里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事物,即为意象,又称物象。意象往往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

阅读首先指导孩子注意古诗词的物象,品味物象特征,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读出离愁别苦,悲寂的氛围。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暮色中读出愁思万千。

刘禹锡的《竹枝词》中“杨柳依依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读出离别之情。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读出相思之情和内心孤独境。

我告诉孩子,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特点,故要朗读欣赏诗歌,不光嘴巴动,脑子也要动,要适当想象、联想,意境想像可以提高品读诗词的能力。


陪伴孩子诵读古诗词,爱上生活,爱上世界


读出收获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得到古诗词的浸润,我发现儿子的语言粘上些诗的影子。他四岁的时候,我和他走在海堤上。清风徐徐,波光粼粼、海阔天空。儿子突然说了句“这里有诗意”。我问,什么是“诗意”,他眨眨眼,说“诗人看到,就会想写诗”。

我让他说一句诗,他脱口而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读诗词后,我会让他背给我听,背给妈妈,外婆听。孩子得到肯定,鼓励,热情更高。上小学后,我要求他不但诵读,而且要能自主讲诗,将自己的体会说出来。

由兴趣体会到乐趣,由乐趣转化成志趣。我希望经典诗歌渗透到孩子人生的多个领域。开阔他的视野,丰富他的知识,陶冶他的情操,我还希孩子知道诗歌与我们的生命相关联,跟现在的生活相关联。读古诗自有意义和乐趣。


古诗词为我们构筑了美妙的世界。多点时间放在家里,放下手中的手机,陪陪孩子读古诗词,引领他们走进诗词的世界,孩子会爱上生活,爱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