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家居出貨量超2億臺,海爾智家、百度、小米走在前列

文/楊劍勇

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信息科技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繼而進入物聯網時代。2019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高達120億,到2025年將增長到246億,廣泛的物聯網連接包括智能建築到智能家庭等。值得一提的是,數百億智能設備連接至網絡,釋放巨大市場機遇,結合GSMA《 2020年移動經濟》報告顯示,全球物聯網收入到2025年將達到1.1萬億美元,相比2019年3430億美元,增加三倍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細分領域最具規模市場之一,結合各調研機構數據顯示,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高達千億美元。支撐行業高速發展核心推動力,是消費者對各種智能設備需求強勁。與此同時,中國則是全球智能家居主要市場。

中國智能家居出貨量超2億臺,海爾智家、百度、小米走在前列

IDC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出貨量突破2億大關,達到2.08億臺,較上年增長33.5%。不過,進入2020年增速放緩,預計同比增長3%至2.15億臺,到2024年將增長至5.3億臺,年複合增長率為25.36%。

龐大的市場蛋糕,吸引了眾多巨頭湧入。整體而言,智能家居市場形成傳統廠商、互聯網廠商、手機廠商三大陣營。而海爾智家、小米和百度則是各陣營的代表性廠家。在群雄逐鹿的市場競爭格局下,他們率先收割智能家居紅利。海爾智家以成套化智慧家庭落地千萬家庭,覆蓋客廳、廚房、臥室、浴室、陽臺等五大生活空間。小米憑藉龐大生態鏈,打造出最具規模的AIoT智能生活平臺。百度則依託智能音箱和智能語音助手躋身智能家居第一陣營。

海爾智家

智慧生活覆蓋方方面面,從客廳到臥室、從廚房到衛浴,甚至從社區到城市,在這條賽道上的選手們,比拼的是場景落地、成套化落地能力。而海爾智家則是全球場景成套化智慧家庭最具代表性企業。

作為最早向物聯網生態轉型的家電廠商,經過多年來不斷探索,海爾智家以場景化解決方案為用戶帶來物聯網新體驗,基於“5+7+N”全場景智慧成套解決方案,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喜愛進行個性化定製智慧家庭生活。諸如在智慧廚房場景中,智慧冰箱連接體脂秤、可獲取家庭成員體脂率、BMI等身體指數,建立個人健康檔案,規劃出每天合適的熱量攝入,推薦一週的膳食菜譜。背後所依託的是食聯網生態平臺,通過健康監測、定製菜譜等,主動負責用戶健康飲食,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物聯網生態體驗場景。

中國智能家居出貨量超2億臺,海爾智家、百度、小米走在前列

在物聯網時代,技術只是工具和手段,真正的難點和痛點在於構建用戶喜歡的場景。海爾智家正是通過構建差異化的用戶場景體驗,引領場景替代產品、生態覆蓋行業的轉型。產品成為場景的一部分,但場景可以創造出產品本身創造不出的價值。生態裡包含行業,但生態能創造出單個行業無法創造的價值。

以陽臺場景為例,海爾智慧洗衣機和乾衣機可以實現洗烘聯動,衣服洗完後,乾衣機自動調節到合適的檔位將衣服烘乾,整個洗烘過程都是智能的。智慧洗衣機還可以和晾衣架產生互動,衣服洗完晾衣架會自動下降,衣服掛好後,晾衣架便會自動回升,智能操作更簡單、更便捷。從洗衣機、乾衣機、陽臺櫃、晾衣架等構建的智慧洗護陽臺,不斷延伸出與跑步機聯動的健身陽臺場景、與自動澆水器聯動的綠植陽臺場景、與自動餵食器聯動的萌寵陽臺場景、與小優音箱和智能檯燈聯動的學習陽臺場景等。隨著越來越多的生態攸關方融入場景,海爾智家在洗衣機產品收入之外收穫了生態收入。當場景不斷豐富,生態效應將持續迭加擴大,經濟學的鐵律將被打破,隨規模擴大而實現邊際收益遞增。

2017年報,海爾智家首次披露“生態資產”,成為第一個披露生態業績的公司。2018年報顯示,海爾智家物聯網生態落地顯效,智慧家電銷量增長79.8%、智慧家庭用戶數增長15.6%、全屋成套解決方案增長128%、增長1622%。2019年中報顯示,海爾智慧家庭成套銷售佔比28.29%,智能家電綁定量增長54%。2019三季報顯示,來自食聯網、衣聯網、空氣網生態收入分別增長40%、46%、79%。可見,場景和生態,成為海爾智家新的增長極。

在當前疫情抑制消費的局面下,3月31日,海爾智家APP首次上線“體驗雲眾播”活動,不同於網紅靠低價帶貨模式,而是以創客、用戶、生態方共同組成的眾播團隊共同走進直播間,為用戶演示洗衣、做飯、娛樂到沐浴、睡覺、呼吸各種情境下的健康場景體驗,僅發佈會期間銷售額就達4.1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一季度家電市場整體增速下滑,但海爾市場佔有率卻有提升,核心在於健康場景帶動全品類份額增長。據中怡康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海爾整體年累計份額為23.4%,其中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位居行業榜首。

小米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呈現下降態勢,手機廠商紛紛需求新的業績增長點。智能手機下滑趨勢不可逆轉,但消費者購買各種智能設備需求則日益增長。至此蘋果、小米和華為等所有智能手機廠商戰略延伸智能家居領域。對於小米來說,憑藉培育龐大的生態鏈,在智能硬件生態體系中,智能手環、智能音箱、智能電視多款設備出貨量在全球前列。

中國智能家居出貨量超2億臺,海爾智家、百度、小米走在前列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米共投資超過290家企業,旗下包括華米、雲米和石頭科技等多家生態鏈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預示著資本市場對小米生態鏈業務模式得到認可。此外,憑藉龐大的生態鏈,搭建了最具規模的AIoT智能生活平臺,截至2019年12月末,連接了2.35億臺智能設備,同比增長55.6%。人工智能助手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超過6000萬,較上年增長55.7%。

伴隨而來的是,小米來自IoT與生活消費品營收高速增長。2019年營收621億元,同比增長41.7%。相比2015年生態鏈營收50億規模來說,到如今增12倍,年複合增長率高達88%。當然,高速增長背後,是高昂的銷售與推廣投入,2019年銷售及推廣開支高達104億元,同比增加29.8%。

不過,IoT與生活消費品的快速增長,這是小米增速最靚麗的業務板塊,也預示著小米是所有手機廠商當中,率先收割智能家居這一紅利的廠商。只是龐大營收規模主要集中在個別智能單品爆品策略。其中,智能電視及及筆記本收入高達242億元,佔IoT與生活消費品營收比例39%,還有其他單價較高的米家電動滑板車、米家空氣淨化器等快速增長。

另外,伴隨華為等手機廠商開足馬力向智能家居挺進,為提升市場競爭力,小米繼2019年百億支持AIoT發展,驗證了AIoT戰略方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為此2020年進一步加碼。圍繞“5G+AIoT”賽道上,未來5年將至少投入500億元,要把AIoT、智能生活的持續優勢轉化為智能全場景的絕對勝勢。

百度

百度憑藉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在無人駕駛、智能家居等諸多新興行業具有競爭力。在智能家居這條賽道上,百度是一個後起之秀,但憑藉其AI技術優勢實現了彎道超車,促使智能音箱迅猛增長,成為中國智能音箱領頭羊,意味在人工智能商業落地已經進入收穫期。

智能音箱作為智能家居領域出貨量最高的智能單品,2019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首次突破1億大關,根據Strategy Analytics顯示,2019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高達1.469臺,同比增長70%。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指出,智能音箱作為智能家居控制入口,利用搭載的AI語音技術進行對家庭其他智能設備操控,以及豐富的生態資源,諸如音樂、視頻和教育類等優質內容,使得智能音箱成為當下最熱門的智能設備。

中國智能家居出貨量超2億臺,海爾智家、百度、小米走在前列

此外,多家國際權威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與Canalys)數據顯示,亞馬遜系列智能音箱領跑全球,百度則領跑中國市場。依據Canalys數據:百度系列智能音箱在2019年出貨量1730萬臺,同比增長384%,出貨量超阿里和小米,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亞馬遜和谷歌。

作為一個後來者,迅速擠進智能家居第一陣營。在筆者看來,百度將AI技術落地智能家居廠商作為核心戰略發展,成立智能生活事業群推進智能家居戰略落地,並通過投資與併購等方式圍繞DuerOS為核心打造智能生態圈,再以智能音箱作為中樞產品,實現可以對生態內眾多品類智能設備進行控制。

截至2019年12月末,小度助手語音交互次數超過50億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小度品牌硬件語音交互次數達23億次,是去年同期的7倍多。小度語音助手開發者達3.8萬人,技能已達3600個。作為未來家庭控制中心,熟知的海爾美的創維博聯等品牌,都可以被小度直接語音控制,目前小度已經接入了1.1億多臺家電設備。百度所培育的小度智能家居生態圈,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電設備通過小度控制。

最後

消費者對智能設備需求旺盛,推動智能音箱、智能家電、智能門鎖等智能設備呈現高速增長,使得智能家居邁入黃金髮展時代的同時,也將是全球最大消費科技市場,巨頭們不約而同地瞄向了這條新賽道,但各玩家更多聚焦在智能單品層面。那麼,圍繞生態並結合IoT+AI則成為推動智能家居落地關鍵,而誰能聚攏更多優勢資源則是智能家居生態取勝鑰匙。

在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競爭中,海爾智家憑藉成套化場景落地和物聯網生態,以及小米AIoT智能生態走在行業前列。在全球市場,為提升智能家居整體體驗,蘋果、亞馬遜和谷歌三大巨頭圍繞智能家居更是聯手Zigbee聯盟共同成立工作組,打造智能家居新標準,讓設備製造商可以更方便地開發能和智能家居語音服務兼容的設備,促使各生態兼容性,包括亞馬遜的Alexa, 蘋果公司的Siri和谷歌的語音助手等等。在巨頭們推動下,也將加速推動智慧家庭生活進入更多家庭。

作者系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福布斯專欄作家、網易簽約作者,連續三年(2017-2019年)獲得網易年度最佳簽約作者。秉持讓人們能重新審視物聯網,並利用其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去做事情,深度解讀5G、IoT和AI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