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領導滿意和群眾滿意歸根結底是一回事

人民日報:領導滿意和群眾滿意歸根結底是一回事

圖源網絡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指出要深刻總結疫情防控中的經驗教訓,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始終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切實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

《通知》發出後,迅速引發了輿論熱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便是“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這一表述。對於困擾基層工作的種種形式主義問題,中央向來高度重視,為此,中央曾數度發文,強調解決形式主義問題的重要性,並對相關工作進行部署。然而,即便考慮到相關背景,“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這一說法,也是首度在公眾的視野之內出現,其中深意,顯然值得認真領會。

什麼樣的事,算得上“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通知》對此並未直接加以例舉。然而,這個問題卻並不難回答。想要知道政府做的某件事究竟是不是這種“蠢事”,只要聽聽群眾的真實呼聲,答案自然會一目瞭然。想要聽到群眾的呼聲,並不需要花費多少力氣,不論是在鄰里街坊之間,還是在社交網絡之上,群眾的聲音都清晰可見。在這種情況下,

哪些做法是“蠢事”,其實不需要費力甄別,可以說“蠢事”一出,其“蠢”自現。

每個能夠在地方擔任要職的領導幹部,都必然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對於一件事是否符合群眾的期待,他們的心中都有一面“明鏡”。而對於身處一線,直接和群眾面對面打交道的基層幹部而言,他們對群眾的呼聲更是清楚得不能再清楚。因此,造成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政府不知道哪些事會令群眾失望,而在於個別幹部明明知道哪些事會招來群眾的反感,卻一意孤行。

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受群眾歡迎,還依然要硬著頭皮蠻幹,這樣的領導幹部,難道真的“蠢”嗎?答案顯然不那麼簡單。事實上,正如《通知》所說,這些“蠢事”除了“讓群眾失望”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屬性,就是“自以為領導滿意”。正是這個“自以為領導滿意”,讓這些官員有了“逆民意而行”的衝動。儘管他們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與人民利益並不相符,但是,他們相信這樣的做法能夠讓領導滿意,於是,他們在“討領導歡心”與“對人民負責”之間,捨棄後者而選擇了前者。從這個角度上看,這些官員不僅不會覺得自己愚蠢,反而可能覺得自己聰明得很。

然而,這種“自作聰明”,終究不過是另外一種愚蠢。他們自以為這些背離人民利益的做法能讓領導滿意,但是,他們卻並沒有意識到:“領導滿意”和“群眾滿意”,在本質上其實是同一件事。而這正是這些幹部沒有“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切實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的表現。

從中央到地方,從頂層到基層,各級黨政組織的使命都是為人民服務,每個幹部不論是“官”還是“吏”,都是人民群眾的服務員。各級幹部對上負責,向特定領導彙報工作,是組織紀律層面的要求。組織紀律作為一種“工具”,是要給“為人民服務”這一“目的”服務的。因此,“領導滿意”與“群眾滿意”,其背後的價值指向是統一的——一個幹部只有讓人民滿意,才能使其領導滿意,反之,如果人民對其失望,一個稱職的領導也絕不會忽略人民的聲音,對這樣的幹部感到滿意。

顯然,個別幹部心中存在著“只見領導,不見人民”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僅讓人民看不下去,也無法讓領導放心。這種置人民利益於不顧,把群眾的呼聲當做“雜音”的思維方式,是造成形式主義問題的重要根源。

對此,廣大幹部還應深刻自省,根除這種錯誤觀念。歸根結底,一個官員越是把個人政治前途置於人民利益之上,就越不可能有什麼政治前途,只有那些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讓群眾滿意的幹部,才能真正成長為國家的股肱之才。

(來源: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刊發此文只為了傳播信息,不用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