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满足了各方的要求,但就是没有关注自己孩子的需求!

到了小学,几乎每个班的老师都会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要求每个孩子都要阅读。

有的老师要求每个孩子每天阅读30分钟;

有的老师要求在读书的时候必须摘抄好词好句;

还有的老师要求读完一本书要写读后感;

当然,有时候学校还会做所谓的大型阅读活动,例如“21天阅读”,连续21天每天拍一张孩子阅读的照片并上传……

显然可以看出,学校是多么重视学生的阅读!

你满足了各方的要求,但就是没有关注自己孩子的需求!

作为学生家长,当然地,绝大多数都非常配合学校的要求!他们就让自己的孩子——

每天阅读30分钟;

在读书的时候必须摘抄好词好句;

读完一本书要写读后感;

连续21天一天不落地坚持阅读,并每天拍一张孩子阅读的照片并上传……

就这样,老师的任务、学校的活动也完成了,家长也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孩子也看了书,是不是皆大欢喜?

很不幸,这种美好的表象往往掩盖了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事情: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不少孩子并不能独立阅读,或者独立阅读还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下每天阅读30分钟对他们就是一种“任务”,虽然不能说是一种“煎熬”,但肯定不会是一种“享受”。

大部分孩子对看书时还要摘抄好词好句比较反感,因为这让他们不太可能“尽情”地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他们要时刻关注着文字,这怎么能爽快呢?儿童阅读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被书中的故事吸引,恨不得一口气看完,那种“酣畅淋漓”地感觉才是孩子需要的!现在有个好词好句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剑,孩子是不太可能享受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的!

你满足了各方的要求,但就是没有关注自己孩子的需求!

至于读完书还要写读后感,几乎没有哪个孩子心里是乐意的!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能够顺利读完一本书已经难能可贵,再要求写读后感,实在是强人所难!读后感,看似简单,实际上对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事实上,这一点只要成人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看完一本书纵然感慨万千,但若是有人要求去写个读后感,恐怕也没有那么轻易就可以做到了。更何况,在读一本书之前就知道读完后还要写读后感,一般来说,是不大有人乐意为之的!无论从能力方面还是从意愿方面说,要求孩子读完一本书写读后感的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而21天阅读,一个行为坚持21天就可以养成一种习惯,这不是很好吗?确实,这有着很美好的表象,所以很多学校、机构等等都在做这件事!然而就是没有考虑儿童阅读本身的特点,即如果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不到乐趣,甚至没有轻松自在的状态,那么他们是不太可能对阅读这件事产生真正的兴趣的!若仅靠外部力量让孩子去“坚持”阅读,而不是让阅读本身激发出孩子内在的力量去“渴望”阅读,不仅仅21天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210天也不太可能养成!当然,这里也绝不是说坚持阅读一定不好,只是不能光注重这种形式,而不考虑孩子,例如不考虑孩子当天的状态(时间、心情、精力等等),一味追求“每天坚持阅读”,很可能是让孩子读,孩子也“坚持”读了,只是一种被动的坚持、一种任务的敷衍而已!

你满足了各方的要求,但就是没有关注自己孩子的需求!

扩展开来,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例如:

学校一旦有什么书单下来,很多家长往往奉为”圣旨“ ,书单上的书每本书都要求孩子去看。似乎看了这些书孩子阅读就提高了一大截,或者不看这些书以后阅读理解就会少考几分。当然,还会有另外一种理由,就是学校要求看的,还能不看吗?这样一问,恐怕没有哪个人敢答了!于是,不管书单上的书是否超出孩子的阅读能力、不管书单上的书孩子是否喜欢看,只要找到这些书然后让孩子无论如何给看一遍就是!这样就好跟学校交代了啊!

确实如此,这些要求家长都很好地满足了,但只是——

有没有真正替孩子想过,有没有关注孩子的需求?

如果父母都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内在需求,不考虑自己孩子的阅读状况,而只是尽可能满足其他各方的要求,那么谁还能给予孩子阅读上的支持和帮助呢?

你满足了各方的要求,但就是没有关注自己孩子的需求!

上了小学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被要求经常阅读,大部分孩子确实也经常在阅读。但最后到小学快结束时,有少部分孩子特别喜欢阅读,而有少部分孩子不喜欢阅读,当然大部分对阅读的兴趣一般。而此时,基本已经定型:那些不喜欢看书的孩子,初中、高中更不太可能喜欢阅读了,甚至可以说这一辈子都不太可能喜欢阅读了……

我们不仅希望孩子“在”看书,更希望孩子“想”看书!而这需要父母真正关注自己孩子的阅读需求,绝非是满足他人的要求!

注:本文主要目的是希望父母能够更加关照到自己的孩子,以自己孩子的阅读情况为根本出发点,这样也许才能够真正在阅读上给予孩子以支持和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