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Hey,艾瑞巴迪:


時隔一年,隨著新一季《歌手》開唱,小幹老溼的唱評專欄又和大家見面啦!


空白的半年多來發生了許多事,我們從循環唱著《我和我的祖國》到緘默地戴上了口罩,老師知道大家最近都過得十分小心翼翼。


讓人遺憾的話題就不多說了,惟願這一季結束的時候大家的生活已一鍵還原,老師依然能看到你們健健康康的笑靨,聽到你們開開心心地唱歌。


在開始回顧昨夜節目硝煙未散的戰場前,老師想回答前些天收到的一位小夥伴的留言。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說實話,在某一天里老師的朋友圈大概有十來個朋友轉發了這篇文章,有認可的,有反對的,也有破口大罵的,想不關注到很難。而我的看法挺簡單:


1.如果你認為做這些沒意義,那麼文案編輯也不必寫文章記錄災情、哀悼逝者,漫畫家也不必作漫畫以溫暖的幽默鼓舞人心(還記得那幅全國的美食都來看望熱乾麵的漫畫嗎?),本質上大家做的都是同一件事——用自己的所長傳遞精神的力量。


2.如果你認為做這些是音樂人自我炒作,那麼不關注、不分享、更不特意大作文章廣而告之來“助紂為虐”是最好的應對。所以,到底是誰在博取關注呢?


3.如果你認為是歌曲太爛端不上臺面,這點作為行業工作者老師很羞愧。雖然我們有很多動聽、動人的優質公益歌曲,但的確有更多假借旗號粗製濫造的作品。


但老師想說的是,這其實和災難無關,和公益無關,粗製濫造本就是網絡音樂時代的常態,在任意主題、類型的曲庫裡都是如此,這是行業門檻下落後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們這一代音樂人必須與之較勁的宿命——


先不同流之,再圖改善之。


也許你會問,是不是優秀的音樂人們努力多創作些好作品就能大浪淘沙沖走糟粕呢?很遺憾答案不是這樣的。


換個問題也許會更容易理解。假設一個國家文學水平低,你會怎麼改善?選項有二:

1.培養一百個作家,寫100部優秀著作。

2.培養十萬個語文老師,在一萬所小學帶領學生辨文斷字,習頌佳作。


是的,我們缺的不是優秀的音樂人,缺的是十萬個優秀的音樂老師和從小被教會識音斷律的孩子。


好了,這個話題就聊到這兒。最近空閒在家正是悄悄修煉的好時機,沒準復工、復課之後會一鳴驚人。


而《歌手》這樣的節目籠聚了一批頂尖歌手為我們充當教學案例,又怎能錯過學習的機會呢?

現在拿出筆和小本本,我們開始上課——


| 周深-《大魚》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深深,我們的老朋友。


記得上次見到他時我說,期待你的新作啊。他說,啊不要,你不要太期待。後來他佳作頻出,已然成為今天國內的一線歌手,國漫電影OST王子。


那我一定要再說句吉言,依然期待你的佳作。


但老朋友並不意味著會嘴下留情,在老師看來這一場的發揮算不得周同學最好的水平。


可能是因為率先登場的壓力,可能是相比同臺首發歌手資歷尚淺因而小心拘謹,周深開口的聲音位置就比正常情況下要淺不少,配合他擅長的“氣包聲”的處理,就更顯得音色單薄。


所謂“氣淺聲浮”,緊張的時候容易提著氣,就會造成這樣的問題。


這樣的問題最直接的壞結果就是-聲道堵塞。


第一段主歌“大魚的翅膀”一句中最高音“的”字就出現了明顯的堵塞,換聲換不過去,只能通過喉結用力、聲道壓縮來不自然地撐過去。


問題一直到第一段的副歌部分才化解。隨著周深漸漸進入狀態,喉位下放,閉合出現,力量凸顯,才回到了正常狀態。


但從聽感的角度來說,主歌緊接著副歌突然地狀態轉換依然造成了音色和處理的斷層,對於一首靜謐流淌的、適合循環播放的歌曲來說,出現突然斷層是十分遺憾的。


倒不如索性第一段主副歌全部弱處理,進第二段時在漸漸疊加力量,反倒更有層次鋪排。


此外,在最開始小心翼翼放不開唱,也使他原本很有特色的咬字稍顯含糊。大家看以往周深的表演視頻,會發現他有著極好的咬字習慣——咬字積極、鬆弛、橫向打開充分從而使面部表情看上去很豐富。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但這一場的咬字橫向打開就不那麼充分了,甚至有些包圓了含著咬字,這樣會失去一部分親切的語感。


在原曲中優美如畫、娓娓道來的歌詞伴隨著極曼妙的歌聲一字一字清晰地送入耳朵,文字敘事與聲音上色構建起的意境美感無與倫比。


而在這一版因為語感的鈍化削弱了敘事魅力,美感折扣了不少。


儘管有種種不足之處,但周同學好的地方依然閃閃發光,並且好到足夠一錘定音地決定作品水準基本線——換句話說,他唱出來,再不濟也不會糟糕,只是需要百尺竿頭,精益求精。


他的聲音有多美好多特別不必多提,有耳共聞。


單說一點,在第一段的演唱中就算再淺吟弱唱、再飄渺氣化,大管絃樂隊的伴奏依然沒有蓋沒他的聲音,這是因為他的聲音始終保持了一顆清晰的“芯子”,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發聲點”。


發聲點賦予聲音以集中、鋒利、磨砂的質感,讓聲音成為更有記憶點與辨識度的存在。這也是周深在聲音技術上的細膩之處。


如果說天生的音色賦予他成名的可能,那麼成熟的技術就幫助他立足於舞臺。


很多人說《大魚》這首有國民度的歌曲應該放在總決賽,老師倒不這麼認為。


一來如此高段位的對決裡第一場用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歌曲贏得頭彩,增加走下去的信心是合理的戰術。


二來以周深現在的職業熱度與創作生命力,在這半年期間又留下一首傳唱佳作也未可知,甚至這樣的作品也許已經弓在弦上,蓄勢待發。


只是《大魚》已經在各種節目中留下諸多live版本,並且編曲別無二致,那麼演唱的細節難免就會被橫向放大比較,尤其好聲音版本珠玉在前,不失誤、不唱得劣於前作就挺有壓力了,要想唱得更出彩無疑難上加難。


最後補充一點,無論節目音視頻版本中這首歌的縮混都做得不夠好,人聲與器樂的聲場比例有些失調,在後面毛不易的作品裡也有同樣問題,而其他歌手作品沒有。


|袁婭維(Tia)-《我愛》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如今的Tia儼然有一種強烈的氣派——老孃是中國唱得最好的女歌手。


的確,在風格駕馭能力,尤其是她擅長的騷靈路線上國內的確沒有多少有知名度的女歌手能達到她的水準,甚至是無人能出其右。


因為要做到能駕馭soul這樣相對比較“高級”的風格,並不只是多唱唱就可以的,這需要出色的技術與樂感做支撐。大家聽她的作品,或者搜索一些同風格流派的音樂,會發現這種結合了福音與藍調的音樂有這幾個特點:


1.音域跨度大,音色要求高。


唱詩班裡練成的福音歌手例如大家最熟悉的惠特妮休斯頓,一般都擁有寬厚澎湃的音色以迎合頌歌的感染力。


類似她《I Will Always Love You》這樣的作品,絕對音高並不高,很多高音男歌手都可以奮力一唱。但難就難在遊走中低音域卻要保持寬厚的音色。


同時藍調音樂又喜高亢,畢竟藍調音樂發源於18世紀痛苦勞作、飽受虐待的黑奴群體,這其實是他們抒發內心鬱結的“勞動號子”,不高亢不足以宣洩,不高亢不足以在廣闊的農場田間裡傳唱。


這就要求歌手具備出色的換聲能力,能夠協調、順暢地越過往第二換聲點,並在所謂假聲的狀態依然保持音色的飽滿與統一。


而soul風格兼具了這些特點,要求歌手音域寬廣,音色統一。前者也許尚能依賴先天條件,後者就一定是科學訓練的產物了。


2.和聲和律動變化豐富


大家聽這一風格的歌會明顯感覺與我們常聽的主流流行歌曲不一樣,甚至懷疑沒有固定的旋律線條,可以在給到的和聲走向裡自由遊走,“每一次唱都不太一樣。”


確實如此,所謂“free”是這類風格最大的演唱特徵,正因如此,歌手的能力直接決定了一首歌曲的豐富度與可聽性。


樂感出色的歌手可以把一段常見的旋律走向唱得悠婉翻飛、翩翩悅耳,同時又不失自然真切,另一位大家最熟悉的歐美歌手Mariah Carey就是其中堪稱天才的選手。


然而“free”也並不是真的free,free的背後是嚴謹的基礎訓練培養的對旋律把握的敏感、準確,能夠自然地應和聽到的和絃與節奏,並作出和諧的變化以豐富之。


參加過藝考的音樂生應該會對這類場景很耳熟,沒錯,這是升級版的視唱練耳。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尷尬的即興現場,正是因為這類基礎訓練的缺乏。


而反觀袁婭維,臺上寬廣的音域和一流的即興能力是臺下持之以恆刻苦訓練的成果。國內許多職業歌手成名後沒有聲樂教練,也失去了持續訓練的動力,自然難以邁上更高的臺階。


回過來說這一場的演唱,總的來說依然是國內女歌手中尖端水平的live,但也不乏遺憾之處。


在成功翻唱了《說散就散》後原本偏小眾的Tia終於進入主流聽眾的視線,收穫了無數關於“高級”、“抓耳”的讚譽。其實這也要得益於Tia的版本相比原唱的粗糲,把這首歌唱得更細膩、纏綿、動聽,符合大部分人對於情歌的期許。(雖然還是有許多人喜歡原唱的粗糲)


但是在那一版本中,很多人沒有發現Tia的高音部分唱得很“緊”,充滿了拉扯感,這是氣息衝擊到了喉結,喉結拉緊聲帶以保持聲門不被衝開的原因。


這個問題一直延續到了這一場的演唱,尤其後半段持續的高音段落和吶喊中明顯能聽到她音色中大聲列的粗糙和撕裂,音色也變得有些單薄,猜想是聲帶負壓較大,吃不住喉下氣團力量的原因。


聽到這裡我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要不是袁婭維,早就唱崩了。為什麼她能hold住呢?


因為“喉舌分離”。


這是現代歌手與老派歌手技術上最大的差異之一。所謂喉舌分離,簡單說就是發聲和傳聲(共鳴)、咬字充分區隔開。


大家想象一下,當你唱得很高或者很累的時候,咬字是不是也會不自覺含糊起來?音色也變得纖細沉悶?


因為舌根在帶動舌頭後縮以減少聲帶拉扯的壓力,而腔體也趨於收縮以減少傳聲聲壓需求。


但是技術好的歌手可以通過喉舌分離來規避這個問題。就算唱得再緊再累,咬字依然清晰鬆弛,共鳴尤其是高位置依然通透立體,讓人察覺不到唱的負擔。


希望Tia能察覺到技術上正在出現的問題,通過訓練調整之。如果投票中國80後隊伍裡唱得最好的女歌手,綜合來看,我會投她。


最後誇一下自信、自然、張弛有度的颱風,這一場眾多女歌手裡颱風能給演唱加分的,只有她。


|李佩玲-《I Wanna Be Free》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佩玲也算我們的老朋友,是老師很欣賞的一位新生代歌手。


比較有意思的是,她不算一個很典型的新生代歌手。


她有著出色的演唱功底,但在她的演唱中你能聽到各個年代歌手的影子:90後歌手的音色(鋒利、氣感、有胸聲),80後歌手的技術(關閉),70後歌手的樂感和表達(抒情、規整)等等。


這說不上一定好或不好。不好在一些過時的習慣會阻礙她演繹更現代的歌,而好在這樣不同年齡段的人都能撲捉到自己喜歡她的點,她更容易被接受。


簡單說說這一場她的演唱。


首先從好聲音(新歌聲)出來的她一下站上頂尖對決的舞臺,相比之下稚嫩是一定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並且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稚嫩主要體現在心態上,而心態會反應在聲音表現裡。


新人登場挑戰前輩總是緊張的,而緊張往往會導致兩種結果——不敢唱和急於唱。


如果說周深屬於前者,那麼佩玲就屬於後者。


聲音條件優越的她有著初生牛犢的氣勢洶洶,一上來就把聲音鋪排地很滿,第一段主歌接副歌的地方已經顯得卯足全力,然後因為副歌旋律的低迴,剛起來的情緒和力量一下又掉了下去,同時中低音部分還不夠寬厚有力,所以聽上去無論音色、音量還是情緒都是個奇怪的斷層。


再往後進入到歌曲中後段的演唱,情緒需要層層遞進,更加高亢,然後因為第一段已經給得比較滿,留出的疊加餘地並不多,所以這時候就顯出吃力來了,Bridge部分最後的長音“放棄”已經近乎於喊的狀態了。


然而“喊”更需要喉下力量的支撐才能達到堅定、飽滿而有張力,正面的例子比如鄧紫棋翻唱的《你把我灌醉》、張惠妹的《也許明天》當中的高亢長音,否則力量中空,反而顯得虛張聲勢。


然而老師並不覺得佩玲沒有能力更好地完成,只是經驗和心態會影響技術的發揮,左右處理的方式。


佩玲的優點非常出眾,尤其在她參加的那一屆好聲音(新歌聲)中,她是女歌手當中功底最好、最全面的一位,並且動聽、耐聽、善抒情的聲音特質很適合演唱OST。


多磨作品,多謀登臺,多思進取,假以時日一定會成為一位不可多得的優秀歌手。


|毛不易-《借》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其實對於毛不易倒沒必要詳細討論,因為嚴格意義上他並不能算入專業歌手的範疇,因為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也達不到專業歌手的技能指標。


他更類似於遊吟詩人、自由藝人,拿他和華晨宇、蕭敬騰比唱功對雙方都是不公平的。


但是想多說的兩點是:


1.編曲對他有點坑。


毛不易的低音音色可圈可點,也是他唱歌的動人之處,有著娓娓道來的敘事感和憐看世間的悲愴感。並且從幾次直播現場的演出來看,毛不易在他所擅長的音域內往往能夠發揮穩定,表演完成度高。


但是這一場的配樂設計明顯沒有經過仔細考量,不僅幾乎蓋住了他的聲音(當然也和他的聲音缺少前面說過的“芯子”的穿透力有關),並且在低頻頻段也和他的聲音有搶頻的現象,導致他最有優勢的低音聽上去單薄了,感染力大大消弱。


2.關於他的歌詞。


很多人都多毛不易的詞讚不絕口,老師也認為他在當紅創作人裡作詞功力名列前茅。


毛不易一定是一個作文高手,至少在中學階段會受到語文老師的好評。他的詞擅用優美的意向配合排比的手法,充滿了詩作的特徵。


這一類的詞當然是“美”的,並且美的很巧秒,恰恰是大部分人能夠讀得出的那種“美”,乃至他的歌曲旋律也是如此,是大部分人聽得出的那種“好聽”。


所以毛不易會成功,甚至成為90後群體的一個文化符號。


然而老師還是希望成為了符號的他能夠更進一步,讓符號的使命更有價值。比如這一首《借》,歌詞裡堆砌了午夜街頭燈光、暖陽、古老河水、風、雨、夜色、黃昏斜陽、彩虹等等十來種意象,而意象太多反而會讓人不明所以目不暇接。


古人寫山川,寫風月,寫酒色,一枚圓月有了“明月幾時有”,一彎江流有了“暮靄沉沉楚天闊”。


意象不在多,在把一件物事寫精寫絕,寫得雋永,寫得深刻。


且不說古人,就算現代的作詞人,也有把一件尋常事物寫得令人拍案叫絕的,同樣也是“借”的主題,同樣也是寫分離寫孤獨,那首歌叫《你的揹包》。


|黃霄雲-《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坦率說,黃霄雲給我的期望太高太高。作為出生於98年的超新星,她在《夢想的聲音》中登場過於驚豔,尤其是《那時的光》。當時老師和同事們開玩笑說,才20歲,天賦與技術已經到這樣的程度了,我們怕要教不了以後的孩子了。


如果當時的演唱搬到今天來,她會是三甲的有力爭奪者。


然而昨天的表現只能用嗓子好、唱商低來形容。


什麼叫嗓子好呢?能唱出令人“哇”一聲的海豚音。什麼叫唱商低呢?整首歌都在等一句海豚音挽尊。


且不說這樣一首內在精神力量澎湃的搖滾單曲需不需要唯美的海豚音來昇華聽感,但是主體演唱部分就暴露了歌手對這首歌理解與準備的不足:


首先高低音區音色的斷層明顯。


喉下氣團過於膨脹導致音色不自然地沉重阻滯,卻沒有真正向下帶動胸聲,所以低音沉而不深,重而不穩,流而不暢。


而到了高音部分卻出現了提喉位的現象,尤其是讓周深感嘆“嗓子好”的那句長音,整個就是聲道從暢通到堵塞,聲音從寬闊到細窄的標準錯誤示範。


其次是律動不合、唱腔不搭。


搖滾歌曲有其內在的行進感,律動利落,特徵明顯。而黃霄雲的演唱採用的依然是常規抒情歌拖慢拖長的模式,在律動和伴奏有強烈的脫節感。


此外唱腔上不時出現的大哭腔和真假聲滑音也和歌曲本身直抒胸臆的基調格格不入。


老師說的可能嚴厲了一些,但一個成熟的、聰明的明日之星不應該這樣照搬經驗、不帶思考地去唱歌。


不知是自己的原因還是指導的原因,真的不忍心看到如此有前途的新人誤入歧途,希望下一場有驚喜。


|徐佳瑩-《一樣的月光》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到徐佳瑩登場的時候,老師的感覺得是整個節目進入了下半場,和上半場有著華麗的分水嶺。自此之後登場的歌手漸入佳境,每一個都有著堪稱驚豔的發揮。


徐佳瑩是老師非常喜歡的歌手,她不像張惠妹、李玟這樣的歌手有著稱王稱後的耀眼氣場,卻永遠是舞臺上一抹純淨如絲的白月光,你永遠不會排斥這樣的聲音響起,也樂於安安靜靜聽她唱完一首歌。


曾經我做過一個比喻,我覺得徐佳瑩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女歌手,技術結構全面均衡,情緒表達恰當準確,處理細節耐聽耐品。


也許大部分學唱歌的女生成不了李玟和張惠妹,因為這需要一些訓練之外的東西。


但她們只要愛唱歌肯用心,就一定能成為徐佳瑩,因為這是練習所一定能達到的聲音標準。


關於徐佳瑩的種種優點其實在她上一次來節目時已經講得很多很透徹,這裡也就只提兩點供大家效其所長。


一是平衡,非常的平衡。聲樂裡的平衡往往指三個方面:比例平衡、位置平衡、力量平衡。


比例平衡是氣息與發聲的平衡,過多的氣息推動會給聲帶造成額外負擔,過少的氣息推動無法有效發聲。


位置平衡是喉結位置的自然平衡,過高的喉結位置會擠壓聲道,過低的喉結位置壓迫發聲,這兩者都會讓聲音不自然。


力量平衡是聲門上下受到壓力平衡,受力趨於均等能讓聲帶發聲的負擔降到最小程度,讓演唱輕鬆、自然。


二是音色,兼具“質感”、“磁感”、“氣感”和“泛音”。


質感是因為有發聲點讓聲音足夠集中,“磁感”是因為發聲區域邊緣化讓聲音有著磨砂顆粒感,“泛音”是因為傳聲通道打開得足夠充分,各個位置的腔體都參與進了共鳴中。


而最後“氣感”是因為適度的氣息伴隨聲音流出,同時又不破壞發聲狀態。


如果你問“氣聲”應該是什麼樣的?請參照徐佳瑩。


最後想說一點小遺憾,我總覺得最後加唱一段《城裡的月光》有些多餘,因為從整首歌演唱的角度徐佳瑩經過了起、鋪、推、落、再推、收等一系列過程,已經完成了演唱的閉環,多唱了幾句反而有些破壞了收時的蕩氣迴腸感。


也許不如只用鋼琴彈出旋律,引人遐思,予己留白。


當然這是老師的主觀感受,不一定對。


|MISIA-《現在好想見你》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標題裡“三代人的戰爭”,最早一代歌手的佼佼者就是MISIA。


她有著老派歌手的種種缺點:技術粗糙、表達誇大,乃至過時的大顫音。


她也有著前輩王者的種種風範:氣勢如虹、穩健如山,乃至教科書級的胸聲和哭腔。


經驗豐富的老牌歌手就是這樣,你可以說她技術落後了,音色過時了,樂感還在上世紀,但就是不能在她登臺的時候抓到她任何稱得上失誤的地方,表演完成度極高。並且內家不夠外家來湊,橫練出強大的聲帶機能,讓你不禁歎為觀止。


而新人登臺,往往失誤難免,自己功力發揮不到60%,比賽裡遇上老牌唱將,很容易就敗下陣來。


所以這一次,“外敵”依然很強大。


對了,要補充一句。老師在聽她演唱時發現兩個大家也容易有的不好的習慣。


第一是幾乎每次吸氣時都會提胸、聳肩,這是氣吸得快但吸得淺的表現,容易造成聲音位置淺,氣息供給短。如果改掉這個問題,配合本身的發聲能力,相信MISIA的音色會更寬闊得多。


第二是咬字緊繃,下巴用力。這就呼應了前面說的“喉舌分離”的問題。老歌手往往在這方面比較粗糙,各個發聲器官聚在一起作業,遇到聲帶用力的時候就會連帶舌根和下牙關都變得緊張,導致咬字沒有鬆弛的敘事感。


|蕭敬騰-《皮囊》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聽完腦海飄過一個字:


好厲害!


是真的很厲害,最高音在沒有越過第三換聲點的情況唱到了女生的high c,並且還保持了通暢和鬆弛,可能還有一些向上的空間,只是不知道還能不能換過聲去釋放更多的空間。


能不能釋放更高音區還不清楚,但單兵作戰的蕭敬騰明顯比拖家帶口時釋放了更強大的氣場。


對於這樣一首簡單粗暴刺激聽覺神經的“炸場”歌曲而言,歌手的聲音能力是完成歌曲的唯一痛點。換句話說唱不了就是唱不了,有感情也好,能走心也好,都無濟於事。


放在二十年乃至十年之前,華語歌壇能有質量地完成這首歌的男歌手都是屈指可數的,思來想去,可能也就是張雨生這樣天賦異稟的奇人在不借助今天的聲音技術下能做到。


而今天很多男歌手都能在第二換聲點前後自如地遊走而不會讓聲音失真、斷層。


換句話說,男歌手歌曲的定調是越來越接近女歌手了。


加上男歌手的中低音區自然地會比女歌手更寬闊些,所以像蕭敬騰、華晨宇、張傑這樣的男歌手有效音域已經可以突破三個八度甚至達到四個八度,這在以前的技術條件下是不可想象的。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關鍵詞——換聲,這也是新老歌手演唱技術間另一個明顯的差別。


早先的男歌手到了假聲的部分,往往容易變得很“娘”、很“虛”,和真聲部分有很大的斷層,那時候也然為這樣的聲音不自然、不好聽。


而到了周杰倫、王力宏的時代,也就是我們自己常說的“第三代男歌手”。大家有了關閉的意識,於是就形成了前文說的“發聲點”。


發聲點讓聲帶只有一小部分在振動發聲,這樣聲帶的發聲消耗更小,同時換聲距離也更短。


換句話說,我們更容易獲得更小的發聲點從而切換到更高檔位的聲音。這時候我們的“假聲”不在虛弱、鬆散,而是和換聲前一樣集中、穩定,並且能夠配合高速率的咬字。


所以在他們的歌曲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假聲的運用,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男生們抱怨新歌在KTV怎麼唱不上去了。


而到了今天這一代的男歌手們,在關閉的基礎上配合閉合技術的運營,已經達到了我們所說的“混聲”的狀態。


閉合賦予了假聲更強的力量和推向更高音區的空間,讓歌手們的的聲音能力大大增強,從而帶來前所未有的聽覺體驗。


所以流行聲樂學科到今天已經不是粗淺的唱會、唱熟了,而是有完整技術手段與訓練體系的人聲科學。它讓我們得以突破生理限制、釋放更多聲音可能,完成更豐富的音樂作品。


|華晨宇-《寒鴉少年》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前年的唱評中,關於花花是寫得最多的。他的創作才華,他的聲音特質,甚至他的時代意義。


老師覺得在周杰倫沉溺奶茶半隱江湖後,華語音樂進入後天才時代,至今還沒有能領軍變天的人物出世,而華晨宇是這個時代裡最接近天才的一個。


他有著自己的音樂風格,你說不上像什麼,但和其他作品一聽就不一樣,怪,但怪得好聽。


他有著龐大而忠實的年輕粉絲群體,他是身體力行的擴展著年輕人對於流行音樂豐富性與技巧性的認知,正在緩慢但真實地提升著年輕一代聽眾的音樂審美。


但他也有自己的瓶頸。


回想一下,當年你的父母是不是在聽到《東風破》、《青花瓷》後對周杰倫大有改觀?


周杰倫用中國人都聽得懂、聽得慣的五聲音階融合了屬於自己的旋律想象,讓大家既聽得親切,又聽得新鮮,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種新穎的形式存在。


架空創造一種特點鮮明的模式,是為人才之舉。把這種模式包裝落地,開創成為新世代主流,是為天才之舉。


說回到本場表演,這是我看得最享受的一段表演。


前頭彷彿降速版《Havana》,宣告了這是同為90後的編曲主張,也和同臺其他作品劃開了一道界限。


這說起來有點“賴皮”:你看,我唱和你們不一樣的,這怎麼一起比呀?


單從演唱上也許並不算完美,花花的高音相對於以往的表現有些鈍,不似上一次來時那麼犀利、靈動,這可能和聲音狀態有關係。


但是這樣賦予了音色更多的粗糲和撕裂,再這樣一首氣質乖張的歌曲裡抗爭意味更濃。


然而老師欣賞的不僅僅是唱,一個歌手的綜合素養裡不僅要能“唱”,還要能“演”。


在舞臺表演這個小維度內,我倒覺得花花是可以稱得上天才。


他有許多出其不意但又能讓你立刻理解並且由衷讚歎的舞臺表演設計,比如“天籟之戰”時有大段唸白的《爸,我回來了》,比如上一次來時狀若瘋癲的《假行僧》。


這一次的舞臺表演雖然沒有很出乎意料的設計,但是收放自如的肢體與走位無不應和著歌曲裡的張狂意味。


而在中間Bridge部分有一個驚喜的巧思,他走到一束光前讓光投射到了手心,手心裡托起的光芒彷彿是要把命運的希望攥於掌中。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不知是提前設計還是臨場發揮,藉助有限的道具卻傳遞了無限的意境,在昨天的舞臺上是所有人中僅有的一次。


除了風格和表演上的“賴皮”,這首歌的編曲也是全場最豐滿最精巧的,和聲的鋪墊從頭至尾,包括clap在內各種現場還原原曲配置的加花都讓這段表演聽上去更像一場熱鬧的演唱會或者大排場的音樂劇目,結果就是綜合效果在昨天全場演出中出類拔萃。


總得來說,這一季的節目有兩個明顯的特徵:


1.男歌手類型相似,較量主要集中在女歌手,腔體是其中關鍵詞。(在聽音樂的軟硬件水準越來越高的今天,女生得胸聲者得天下。)


2.這是跨三代歌手間的較量,是經驗與技術的碰撞,但無論如何時代總會前進換聲與分離是其中關鍵詞。


說完了所有音樂的部分,結束今天的唱評前,老師想額外吐槽一下昨天節目的服裝設計。


服裝也是舞臺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華晨宇舞臺表演設計的精細也體現在服裝上:工裝風的牛仔套裝配純白T恤很好地呼應了“寒鴉少年”的主題,一個白天打工晚上高歌的少年躍然屏幕。


同比之下,毛不易穿著浮誇的綠色絲絨西裝唱人世悲苦,徐佳瑩穿著五彩斑斕的碎花裙唱潔白月光,黃霄雲乾脆直接把耳返接收器別在外套正面口袋上,白色的線圈蕩在外面,這都是欠考慮的細節。


《歌手2020》第一期唱評 | 女歌手的較量,三代人的戰爭


最後我排了一個心目中昨晚表演的綜合排名:


1.華晨宇(綜合觀感最佳)

2.蕭敬騰、徐佳瑩、MISIA(各有所長,表演驚豔)

3.袁婭維(表演完整)

4.周深(稍有遺憾)

5.李佩玲(有明顯失誤)

6.黃霄雲(不合格)

(沒有忘了毛不易哦,只是屬性不同,不該橫向比。)


你心中的排名是怎樣的呢?再留言區告訴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