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治安播報(202000417-20200423)

上週,市區公安機關共接到市民的報警及求助諮詢電話40000餘起,比前一週有所下降,其中違法犯罪警情略有減少。盜竊車內財物警情、入室盜竊和盜竊商店警情有所增加,其他幾類警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近年來,“校園貸”一直風波不斷,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取消“校園貸”的幌子,滋生出升級版的騙局,令廣大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年輕人損失慘重!近日,我市就接到幾起這樣的報警求助。

4月20日晚上19時許,小嚴在家接到了一名自稱“360借條”的工作人員電話。電話中,對方稱小嚴曾於2014年在該平臺註冊過個人信息,應國家要求希望小嚴註銷賬戶,以免影響個人徵信。小嚴仔細回憶了下,自己當年確實有註冊過,見客服準確報出了自己的信息,小嚴絲毫沒有懷疑,添加了對方為好友。在QQ上,小嚴下載了360借條APP,在客服“人工引導”下,小嚴查詢到自己的可貸金額為19500元,客服要求他將錢全部貸出後轉賬給顏某,稱該賬號為“銀監會認證對接賬戶”,小嚴信以為真,將19480元轉給了對方指定賬戶。

原以為可以順利註銷,誰知客服卻稱剛剛的銷戶失敗,原因是小嚴在別處還有校園貸的記錄,需要進一步通過支付寶和微信轉賬“刷流水”。在這兩個平臺上,小嚴確認到自己的貸款額度均為3萬元,對方要求小嚴按照剛剛的步驟再操作一次,分別將3萬元依次轉入顏某的“銀監會認證對接賬戶”。單純的小嚴沒有猶豫,按照對方指示分3筆匯出了6萬元。可是客服仍以各種理由讓小嚴去其他平臺辦理貸款,小嚴這才感覺不對勁,急忙向警方報警求助。

無獨有偶,同一天下午,年僅24歲的小孫也遭遇了一樣的詐騙。小孫在學校接到了同樣來自“360借條”客服的電話,還是以“校園貸賬戶”註銷為由要求小孫轉賬7筆,共計損失79000元。

警方提示:網貸賬戶註銷和個人徵信無直接關係,只要按時還清貸款,就不會影響到個人徵信。一旦接到此類自稱網貸平臺工作人員的電話,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記不要輕易向陌生賬戶轉賬匯款,同時保護好自己的驗證碼,以防錢財損失。如遇此類情況,請第一時間報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