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要善於經營自己的學校

經常聽到一些校長這樣抱怨:“現在的工作沒法做了!學校要人沒有,要物沒有,要錢更沒有。即便這樣,上級領導還一直要求我辦出特色,提升學校品質。你說,這可能嗎?”

條件不理想,資源不夠多,學校就沒法辦好嗎?

我曾經讀過一篇關於新加坡的短文,文中寫道:1972年,新加坡旅遊局曾向當時的總理李光耀呈送了一份報告。內容是:新加坡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外,幾乎什麼都沒有,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夏威夷有十幾米高的海浪,不像中國有長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要發展旅遊業,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據說,李光耀看過這份報告以後非常生氣,就在報告上批了一行字:“你想讓上天給我們多少東西?有陽光就夠了!”後來,新加坡利用“陽光資源”種植花草,發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園國家”,旅遊收入連續多年名列亞洲第三,甚至超過了許多天然美景豐富、名勝古蹟眾多的國家。

其實,資源是無處不在的。在學校的日常管理中,我們並非缺少資源,而是缺少發現資源的眼睛,以致學校很多獨特的、有用的資源都是處在“沉睡”狀態,被白白地浪費掉了。如果校長也能像李光耀那樣,發現自身存在或潛在的資源,並把這些資源轉化為優勢,走特色辦學之路,那麼學校就可以大有作為。

當然,校長要想擁有這樣的資源,必須練就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首先,校長要勤於觀察,全面、準確地掌握學校的基本情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校長接手一所學校後,要及時做調查、研究,全面瞭解、掌握學校的發展狀況。一是要做好外部環境診斷。學校周邊有哪些資源,有哪些資源可以通過努力為學校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有哪些會對學校發展形成障礙;學生家長對學校都有哪些要求、期望,等等,校長都要清楚、明瞭。二是做好內部情況的摸查。校長不僅要對每一名教師的性格特點、家庭情況、業務能力及特長、缺點都做到心中有數;而且要對學校的歷史、文化、發展現狀和麵臨的問題都做到胸有成竹;還要做到對學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瞭如指掌。校長只有熟知學校在發展過程中的有利條件、不利因素以及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並以之指導和管理學校的各項工作,進而逐步提升學校教育管理品質,促使學校穩步向前發展。

其次,校長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掘周圍潛在的教育資源。很多校長都習慣把資源匱乏歸結為制約學校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其實,所謂的資源匱乏都是相對意義上的匱乏,而非絕對匱乏。只是因為校長自身缺少發現資源的意識,以致學校內外有很多隱性的、有利的、獨特的資源被忽略了。例如,每所學校所在社區內都有很多獨特的自然科學資源和人文科學資源,它們可以很好地彌補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有利於拓展學校教育活動的實施空間,但這些資源被忽視了。又如,每所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取得一些驕人的成績,湧現出一些先進人物。這些成績和人物都是學校對教師、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活教材”,對提升學校教學和管理有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但是,很多校長不能敏銳地發現其潛藏的價值,以致這些潛在的資源處於閒置和浪費狀態。所以,校長要想切實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就必須有敏銳的洞察力、準確的判斷力,能從周圍司空見慣的環境和事件中發現潛在的教育“新”意,並對其進行有效開發和利用,使之成為教育資源,為學校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持,推動學校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的發展。

最後,校長要善於運用資源,能讓學校各種資源發揮最大效能。資源只有通過不斷的開發和利用才能發揮出價值,進而有效促進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反之,如果不懂得利用,即使擁有再多的資源也是白費。所以校長要想搞好學校管理、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就必須將各種資源與學校各項工作對接。一是要徹底摒棄“等、靠、要”思想,正視現實,帶領教師根據工作實際,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做好教育教學工作,要讓學校現有的、有限的資源都能為學校建設和發展提供保障服務。二是要有創新思維,能夠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對各種資源進行發掘和整合,既要避開自己的弱勢,又要突出自己的優勢;要通過改革與創新構建出獨特的、別人不可複製的特色優勢,並將其融入學校日常管理和教學中。三是要努力放大優勢。一方面,校長要對自身資源的優劣及學校發展機遇有正確的判斷,依託自身所獨有的特色資源,及時調整學校建設與發展定位。另一方面,校長要充分利用學校特有的資源優勢,開發特色校本課程,讓特色資源文化與學校文化相統一,進而將自身的特色優勢不斷放大,最終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這樣,校長才能把學校經營得有聲有色,學校各項工作才能不斷推陳出新,實現管理的優質與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