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幼兒頻繁嘔吐,柳州醫院一檢查,胃不見了

世界上最複雜的“機器”,非人體莫屬。人體有許多器官,什麼器官長在什麼位置,都是“設定”好的,容不得半點差錯。

不過,最近柳州市婦幼保健院接診了一名“特殊”的1歲男孩。他因反覆嘔吐到該院檢查,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孩子的胃跑哪去了?!

宇宇(化名)是貴州省凱里市人,今年1歲。自出生以來,小傢伙的食量就特別小,剛開始家人以為是挑食。直到最近兩個月,宇宇開始頻繁嘔吐,飯後更是吐得厲害,大家才覺得肯定出毛病了。家人們帶著宇宇跑遍當地多家醫院求醫問藥,都沒個結果,很多醫生搞不懂這到底是怎麼了。

近日,宇宇一家人來到柳州市婦幼保健院。經該院小兒外科診斷,宇宇得的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叫“先天性食道裂孔疝”。也就是說,原本應該待在腹腔的胃,通過橫膈肌上的食道裂孔,跑到胸腔裡來了。

1歲幼兒頻繁嘔吐,柳州醫院一檢查,胃不見了

1歲幼兒頻繁嘔吐,柳州醫院一檢查,胃不見了

專家科普

食管裂孔疝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是出生前食管裂孔未發育完整,胃大部分從腹腔突入胸腔引起的一種疾病,以嘔吐和反覆的肺炎為主要表現,對孩子的生長髮育影響巨大。

宇宇的整個胃和部分腸道,通過食管裂孔已經進入右胸腔內,佔據了右側胸腔的半壁江山。孩子近期嘔吐、營養不良、體重下降、內環境紊亂都與此有關。

1歲幼兒頻繁嘔吐,柳州醫院一檢查,胃不見了

術前胸片及造影提示胃突入右側胸腔

小兒外科廖鳳文主任介紹,先天性食道裂孔疝發病率低,像宇宇這麼嚴重的更是少見,手術是目前唯一的治療方法。

食管裂孔疝傳統的經胸或者經腹開刀手術,創傷大,恢復慢、併發症多、易復發。而經腹微創手術克服了這些缺點,術後胃腸功能兩三天就可以恢復,且幾乎看不見手術疤痕,隨著腔鏡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首選的手術方式。但患兒腹腔空間小,手術部位深,毗鄰心臟、肺臟、大血管和重要神經,手術難度極大,技術要求非常高。

經充分討論,該院決定挑戰柳州市首例全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矯治手術,讓患兒在最小的創傷下獲得康復。

宇宇的手術由經驗豐富的歐陽昱副主任醫師主刀,韋凱及易慶醫師協助。醫生在患兒腹壁上打4個5毫米的小洞,將“串門”的胃、結腸等重新拉回到腹腔,切除巨大的疝囊,縫合修補食管裂孔,並進行胃底摺疊術,防止胃食管反流。由於宇宇是最嚴重類型的食管裂孔疝,手術難度大,經過幾位醫生的通力協助,4個小時後,複雜的重建手術順利完成。

1歲幼兒頻繁嘔吐,柳州醫院一檢查,胃不見了

術後,宇宇恢復順利。複查胸腹片提示,胃已降至正常位置。恢復進食後,宇宇沒有再出現嘔吐,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1歲幼兒頻繁嘔吐,柳州醫院一檢查,胃不見了

來源:南國今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環球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