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古說古珠第二十七篇-春秋戰國楚國的珠子和佩飾

楚人最早也是居於中原,大致在商王武丁(公元前1250一前1192年)時遷至南陽盆地,其後或在中國,或在蠻夷”,發展緩慢。西周初年,楚王熊繹正式受封,納人周王朝的諸侯國體系,爵位卻是較低的子爵。但是楚國後來居上,春秋時期先後吞併周邊的申、呂、鄧、應、曾、許等近20個小國,疆界廣、國勢強大,是繼齊國之後興起的南方新貴。楚人除了驍勇善戰,也是勤勞實幹的民族,並以神秘魂麗、浪漫奇幻的藝術著稱。他們的帛畫上是那些若虛若實的天境冥界和非人非神的奇特生物,他們的詩歌是神遊太虛的瑰麗和浪漫,他們生活在神雨巫風的世界中。崛起的楚人對個人裝飾的理解不同於傳統的禮儀制度,如果說齊國人想要表現的是剛健新銳的理想,楚人則更多是信仰的內容。而後者將在以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影響整個中原對個人裝飾品的理解,實際上,生活在仙道巫風中的楚人的佩飾最後成了中原裝飾風格的主流。

楚人擅長造型藝術和工藝製造,並且得本土金屬和礦藏之利,他們的青銅、治鐵、黃金、白銀、髹漆、織造和玻璃,從工藝到審美都是一流的。特別是他們的玻璃工藝,以獨特的裝飾紋樣和成熟的燒造工藝著稱,即“蜻蜓眼”玻璃珠(圖120)。這種珠子大致在戰國時期製作和流行過,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人工合成材料。這種珠子的個體一般都比天然材質製作的珠子大,由於工藝的原因,蜻蜓眼的孔都是預留孔,孔徑一般都很大,可便於使用絹綢織物穿系。它的穿系方式與先前的貴族組佩不同,以絹繒打結,穿系一二珠子和玉件或者其他材質的佩飾,不甚規矩,多樣而隨意。湖北江陵地區出土的幾件玻璃珠佩飾大致能反映當時的穿系搭配方式,其中有的是棺槨裝飾,有的在墓主腰邊,理論上講,可能與當時荊楚一帶目常佩戴的方式一致。

牧古說古珠第二十七篇-春秋戰國楚國的珠子和佩飾

  • 圖120湖北隨縣曾候乙墓中出土的戰國眼玻璃珠。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荊楚本土擅長工藝製造,尤其是髹和玻璃エ藝。出土的疑眼玻璃珠形制多樣、色彩鮮豔、圖案華麗、エ藝精緻,經分析大多是本土工藝成分,另一部分則是西方舶米品。湖北省博物館藏。

除了新興的人工材料,楚人也很珍視傳統的制玉和佩玉,戰國楚墓出土的彩繪木俑為楚人的佩玉方式提供了視覺資料(圖119)。與戰國時期中原其他國家一樣,楚人的組佩也多是腰佩,組合穿系的方式也極大地簡化,突出玉件本身的造型,主要有璜、環、珠子,用絹繒穿系打結,懸掛腰部垂至膝下。“曾侯乙”墓的出土資料是這些玉璜、玉環和珠子的精品,環的材質比較豐富,有玉環、瑪瑙環、骨環,珠子有水晶珠、玻璃珠;其中瑪瑙環和水晶珠很可能來自齊國,形制、質地和工藝與齊國產品如出一轍。


牧古說古珠第二十七篇-春秋戰國楚國的珠子和佩飾

  • 圖119蜻蜓眼玻璃珠的穿系方式。1.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戰國楚墓,黃色束穿系婧眼玻璃珠1個、玻璃管1只,棺槨裝飾掛件。2.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戰國楚墓,黃色絹東穿系蜓眼玻璃珠1個、玉管1只,基主腰部掛件。3.湖北江陵楊場戰國楚墓,幾何圖案東穿系婧眼玻璃珠1個、骨1只,墓主腰部掛件。4.戰國楚墓出土的彩繪木悀。湖北江陵紀城一號墓出土。這些木俑身上繪有不同的幾種佩怖和穿系方式,佩怖用繒穿系幾種有限的組合件,主要有璜、環、珠子。

以上文本由【牧古說寶珠】整理(如有侵權 請聯繫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