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古说古珠第二十七篇-春秋战国楚国的珠子和佩饰

楚人最早也是居于中原,大致在商王武丁(公元前1250一前1192年)时迁至南阳盆地,其后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发展缓慢。西周初年,楚王熊绎正式受封,纳人周王朝的诸侯国体系,爵位却是较低的子爵。但是楚国后来居上,春秋时期先后吞并周边的申、吕、邓、应、曾、许等近20个小国,疆界广、国势强大,是继齐国之后兴起的南方新贵。楚人除了骁勇善战,也是勤劳实干的民族,并以神秘魂丽、浪漫奇幻的艺术著称。他们的帛画上是那些若虚若实的天境冥界和非人非神的奇特生物,他们的诗歌是神游太虚的瑰丽和浪漫,他们生活在神雨巫风的世界中。崛起的楚人对个人装饰的理解不同于传统的礼仪制度,如果说齐国人想要表现的是刚健新锐的理想,楚人则更多是信仰的内容。而后者将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整个中原对个人装饰品的理解,实际上,生活在仙道巫风中的楚人的佩饰最后成了中原装饰风格的主流。

楚人擅长造型艺术和工艺制造,并且得本土金属和矿藏之利,他们的青铜、治铁、黄金、白银、髹漆、织造和玻璃,从工艺到审美都是一流的。特别是他们的玻璃工艺,以独特的装饰纹样和成熟的烧造工艺著称,即“蜻蜓眼”玻璃珠(图120)。这种珠子大致在战国时期制作和流行过,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人工合成材料。这种珠子的个体一般都比天然材质制作的珠子大,由于工艺的原因,蜻蜓眼的孔都是预留孔,孔径一般都很大,可便于使用绢绸织物穿系。它的穿系方式与先前的贵族组佩不同,以绢缯打结,穿系一二珠子和玉件或者其他材质的佩饰,不甚规矩,多样而随意。湖北江陵地区出土的几件玻璃珠佩饰大致能反映当时的穿系搭配方式,其中有的是棺椁装饰,有的在墓主腰边,理论上讲,可能与当时荆楚一带目常佩戴的方式一致。

牧古说古珠第二十七篇-春秋战国楚国的珠子和佩饰

  • 图120湖北随县曾候乙墓中出土的战国眼玻璃珠。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荆楚本土擅长工艺制造,尤其是髹和玻璃エ艺。出土的疑眼玻璃珠形制多样、色彩鲜艳、图案华丽、エ艺精致,经分析大多是本土工艺成分,另一部分则是西方舶米品。湖北省博物馆藏。

除了新兴的人工材料,楚人也很珍视传统的制玉和佩玉,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为楚人的佩玉方式提供了视觉资料(图119)。与战国时期中原其他国家一样,楚人的组佩也多是腰佩,组合穿系的方式也极大地简化,突出玉件本身的造型,主要有璜、环、珠子,用绢缯穿系打结,悬挂腰部垂至膝下。“曾侯乙”墓的出土资料是这些玉璜、玉环和珠子的精品,环的材质比较丰富,有玉环、玛瑙环、骨环,珠子有水晶珠、玻璃珠;其中玛瑙环和水晶珠很可能来自齐国,形制、质地和工艺与齐国产品如出一辙。


牧古说古珠第二十七篇-春秋战国楚国的珠子和佩饰

  • 图119蜻蜓眼玻璃珠的穿系方式。1.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战国楚墓,黄色束穿系婧眼玻璃珠1个、玻璃管1只,棺椁裝饰挂件。2.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战国楚墓,黄色绢東穿系蜓眼玻璃珠1个、玉管1只,基主腰部挂件。3.湖北江陵杨场战国楚墓,几何图案東穿系婧眼玻璃珠1个、骨1只,墓主腰部挂件。4.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木悀。湖北江陵纪城一号墓出土。这些木俑身上绘有不同的几种佩怖和穿系方式,佩怖用缯穿系几种有限的组合件,主要有璜、环、珠子。

以上文本由【牧古说宝珠】整理(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