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這本以封建豪門興衰為背景的小說為啥要寫劉姥姥這樣一個鄉村老嫗?

伊洛人淡如菊


魯迅有句名言:賈府的焦大也不愛林妹妹的。

窮鄉僻壞的劉姥姥是賈家的老親,她領著自己的孫子板兒幾番去榮國府走動,鬧出不少幽默和笑話。

這正是雪芹這位老刀的作家的高超的地方。

和魯迅先生的那句名言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小說的寫法有:明筆,暗筆,倒插筆,誤會法,對比法等等。

寫劉姥姥進賈府的好奇,崇拜正是通過對比法,張顯了賈府的風派,豪華與奢糜。


沂蒙沙2019


劉姥姥藏精於拙,裝傻扮愚,見風使舵,插科打諢,俠肝義膽,善良誠信。她博得賈府上下的歡心,又起到了小說中其他人物無可替代的重要作。主更有以下六個作

一、線索作用

劉姥姥是曹雪芹筆下著墨不多的一位鄉村老婦。她是芥豆之微的一個小人物,社會地位低下,但卻發揮著貫穿全

的線索作用。全書劉姥姥三進榮國府而穿針引線,讓劉姥姥姥經歷了榮國府由盛轉衰的過程,成為以賈府為首的封建社會四大家族衰落的目擊者和見證人。

二、對比作用

1、圈子內外的對比。劉姥姥既然是圈子外的人,當她進入這個圈子時,必定與圈子內文化及生活方式形成了鮮明對比。2,劉姥姥前後表現的對比。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前面越是可笑,後面就越是可敬。3,劉姥姥和四大家族的對比。四大家族從烈火烹油到樹倒猢猻散可以說是一場夢,而劉姥姥以普普通通的農民,過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三、拱托氣氛作用

當人們認為整個賈府都在看劉姥姥的笑話的時候,劉姥姥憑著自己卓越的見識,風趣幽默,勇於自嘲,機敏識趣而樂壞了整個賈府。更難能可貴的是:劉姥姥陽光自信,她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安於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這個角色表演的恰到好處又淋漓盡致。劉姥姥笑道:“姑娘說那裡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裡惱,也就不說了。” 她沒有感到被侮辱,也沒有不好意思。劉姥姥就像一個樂隊的指揮家,她完全徹底的調動了賈府所有人,在他們敏感而興奮的神經條上翩翩起舞,她讓整個賈府為之傾倒。

、貫穿作用

小說用劉姥姥引出故事,推進情節,提示結局,前後一以貫之。她一進榮國府,作為故事的開端;二進榮國府,則深入其中,引出賈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進榮國府,搭救巧姐,以報當年救濟之恩。

、象徵作用

劉姥姥代表著一種艱難卻也自給自足的平民世界,這種生活對貴族之家的浮華奢靡是有新鮮感的。劉姥姥的到來,使賈母感受到一種遙遠的真摯的情感,使貴族小姐們感受到了一種返璞歸真的樂趣。

六、伏筆作用

前面的劉姥姥三進大觀園,主要是為賈家衰敗之後留下伏筆。“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據原書和續書的敘述,賈家後來破敗了,家破人亡,而巧姐後來被她的親人拐賣之時,幸而被劉姥姥遇見救下,嫁給了劉姥姥外孫板兒,成了名勤苦操勞、艱辛度日的農婦。也是人物歸宿比較好的一個結局。,


藺化林


《紅樓夢》中有許多配角也極出色,其中最出色的莫過於劉姥姥。

一、是賈府興亡的重要見證人

劉姥姥三進榮國府,是《紅樓夢》的一條重要的支線。作者通過劉姥姥的目光見證了賈府的興盛存亡。

第一次去榮國府時,正是興盛時期,見到劉姥姥這種窮人,連好臉都不給,想騙走,有個好心的,指引她找到周瑞家的,才見到王熙鳳。第二次是賈府已開始入不敷出了,但這一次卻大肆宣揚,由賈母帶著劉姥姥走遍大觀園,吃飯,看各種值錢的東西,把賈母藏了幾十年的軟煙羅都拿了出來顯擺,儘管這只是個農婦。但賈母,王熙鳳下意識地要顯示自己的富貴,已經證明了今不如昔。第三次則是賈府衰敗後的景象,極悽慘,才有強烈的對比感。

二、巧姐婚事的伏筆

一進榮國府帶著板兒,板兒和巧姐換了佛手和橙子,暗指交換了信物,二進則王熙鳳告訴劉姥姥的生辰八字,暗含納名,三進則尋找巧姐,贖身回來成婚。

三、劉姥姥其人

劉姥姥在農婦中絕對是佼佼者,聰明,智慧,大度,不畏手縮腳。

看她在賈母面前講的故事,分明是有備而來,在各位小姐屋裡講的話,也配合賈母,如在林黛玉屋裡,就講是上好的書房,話比較多,在薛寶釵屋裡,就一言不發。

有人討厭她說她故意扮醜,丟了勞動人民的臉。我覺得有七、八成就是她的本色,她並不覺得丟臉,套用史湘雲的活,唯真君子自本色,鄉下人不用裝風雅。

有三分是故意出醜的,因為她是去求人,如果沒有王熙鳳的20兩銀子,她們孃兒五個就得挨凍受餓,憑著報恩之心配合王熙鳳。儘管可笑,但內心卻是滿滿的慈母情懷。

劉姥姥是作者所寫的極成功的一個人物,為了兒女,不惜臉面,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個勞動者中突出的女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