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平涼」貧困小山村的美麗蝶變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陽春三月,崇信春意盎然。記者跟隨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團從崇信縣城出發,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歷經1個小時的車程,來到地處關山西麓的新窯鎮西劉村。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曲徑通幽,一副美麗田園的景象令人好不欣喜。

從省列深度貧困村,蝶變為美麗鄉村,脫貧攻堅開展以來,西劉村實現了華麗變身。“我們村過去就是個窮窩窩,髒亂差,村裡人都不願意待。現在面貌一新,吸引了周邊很多人來旅遊,鄉村旅遊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你說變化大不大?”西劉村黨支部書記趙建榮介紹說。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平涼」貧困小山村的美麗蝶變

西劉村裡山清水秀、植被茂密。

位於新窯鎮最偏遠的西劉村,基礎設施條件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村裡土地充足,人均有9.5畝的耕地,由於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導致大面積土地被閒置,成為荒地、荒溝。2013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8戶39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8.07%,

雖說底子差,可西劉村山清水秀,植被茂盛,夏季氣候涼爽。一次偶然的機會,崇信縣錦屏鎮客商薛德科發現了西劉村的優勢,2016年成立了“綠源美”家庭農場,在村裡發展起林下養雞。

從那時起,西劉村貧困戶姚紅梅便開始在家門口的農場務工。“打零工一天有80元的工資,還可以顧上家,我已經很滿足了。”姚紅梅說。

能不能讓這片土地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持續推進,西劉村加快建設基礎設施,積極開展村容村貌改造、環境衛生整治,村容村貌發生極大改變。村裡決定依託“綠源美”家庭農場,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打造鄉村旅遊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於是,在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基礎上,西劉村在曾經的荒地上建成了聚戲曲茶社、休閒蒙古包、休憩亭、魚塘等基礎設施,打造出一個集生態種植、生態養殖、休閒娛樂、鄉村旅遊於一體的旅遊觀光園。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平涼」貧困小山村的美麗蝶變

西劉村在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基礎上打造的旅遊觀光園。

成功的轉型,為當地貧困群眾拓寬了致富的道路。“綠源美”家庭農場吸納村民和村集體採取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基礎設施入股等方式帶動7戶34名群眾分紅受益,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此外,每年還吸納當地勞動力100餘人次,帶動農戶年增收40餘萬元。

養殖地變身休閒娛樂處,面對工作地的變化,姚紅梅也沒停止進步。“去年,參加了村裡組織的技能培訓,學了烹飪的技能,今年我當上了家庭農場的大廚,一個月有2800元的工資呢。”說起現在的收入,在廚房裡忙活的姚紅梅眼裡藏不住的笑意。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平涼」貧困小山村的美麗蝶變

經過技能培訓當上大廚的姚紅梅。

“從去年4月正式投入運營到目前,我們接待省市內及周邊遊客1萬多人,創收55萬元。今年,我們打算打造農家小院、啤酒廣場、篝火晚會等項目,進一步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綠源美”家庭農場負責人薛德科說。

除了發展鄉村旅遊,西劉村還大力發展肉牛養殖、核桃種植、勞務輸出等特色產業,幾年來累計穩定脫貧99戶368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15%,實現了整村脫貧的目標。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53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3萬元,實現了由“貧困村”向“致富村”的轉變。

(圖片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