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40年

中國汽車40年


每兩年一次的上海車展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這場全球汽車盛宴吸引了熙攘如潮的人群參觀,也佐證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輝煌成就。

上海車展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縮影,四十年的發展讓上海車展成為國際頂級車展,我們把視野拉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車展從有到無,也是中國汽車工業從有到無的過程。

在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大事件中,上海有三件值得重提的大事:浦東開發,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和上汽大眾的誕生。

沒有上汽,就沒有上海車展

中國汽車40年


中國汽車工業的起步

1978年,時任上海機電一局局長的蔣濤接到了一項重大的使命,就是中國汽車史上著名的”上海轎車項目“。20世界70年代末,我們已經擁有了一汽/二汽/北汽,卡車工業初具規模,但轎車工業的基礎太薄弱,規模太小。

為了加快我國工業一些行業的技術改造,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和對外經濟貿易部向國務院建議引進一批裝配線,開展對外加工裝配業務,以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同時接機改造工廠。

當時國內能夠批量生產轎車且擁有裝配線的只有上海轎車廠,而且上海工業基礎好,科研人員多,技術力量強,因此上海當之無愧拿到了這個項目的落地權。當時中國生產的轎車有兩種:上海牌轎車和紅旗轎車。

當時國務院要求有關部門以補償貿易的方式實施上海轎車項目,所謂的補償貿易的方式,就是引進一條轎車裝配線,用轎車出口的利潤來補償進口技術裝備和零部件的費用。

在最先接觸的國外汽車公司中有美國通用/法國雷諾/雪鐵龍/日產/豐田/德國奔馳等知名汽車製造商。對於積弱已久的中國市場,這些汽車製造商除了通用,其他並沒有嗅到暴風即來的機遇。

面對這樣的歷史機遇,以江澤民/蔣濤為代表的中國談判團進行了和通用汽車長達6年的談判。

1985年上汽大眾正式成立,意味著中國轎車工業正式起航。

上汽大眾成立後至1988年三年時間,年產量達到1.6W輛,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中國長期壓抑的市場需求得到一部分釋放。

中國汽車40年


汽車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國門打開,大家開始意識到,中國產業的落後何止30年,整個汽車產業的落後跟不上汽車產業發展的步伐,上汽大眾生產4年,但國產化率幾乎為0,另一方面與中國同時起步,甚至還要晚的日韓汽車已經走上了“出口導向型”的汽車發展道路,這進一步讓國人看到了汽車工業拉到經濟發展的潛力。

在此時的中國,發展汽車還有一個攔路虎:意識問題。人們對於大量汽車進口帶來的負面效應極為不滿,由此激起的輿論關注上升到民族自尊和意識領域,這是對外開放觀念還未轉變。毫不誇張的說,這種意識形態到現在還存在著。

1985年在北京舉行的“汽車工業發展戰略問題研討會”中,經過各方研討,終於確立了汽車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在發展轎車的問題上,我們已經晚了,我們不能再晚了。

1987年的北戴河會議,國務院做出了發展自己的轎車工業的重大決策,並且確定了“三大三小”的總體格局。現在來看,當時的決策還存在著濃厚的計劃經濟的味道,但畢竟確立了轎車產業走向規模化發展的道路,並對轎車進入家庭打開了綠燈。

時過三十年,回頭再看當時的北戴河會議,對於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中國汽車40年


上海車展見證中國汽車40年發展

1985年的上海,還沒地鐵,沒有東方明珠,黃埔江並非城市“母親河”,而是浦西浦東的天塹,5毛錢的公交車成為小資的出行方式,街頭的交通信號燈還是人工控制,自行車才是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

車展在當時是聞所未聞的新概念!

中國汽車40年


雖然合資項目最終敲定,首款車型桑塔納得以引入,但有一個更加嚴峻的考驗:如何實現國產化。

為了加速國產化,上海市計委專門成立國產化辦公室,共同成立了上海桑塔納國產化共同體。但遠不止如此,想要國產化就需要了解國外先進的製造技術和創新方向,但人們瞭解信息除了出國考察外,信息獲取渠道極為有限且不及時。

所以車展的形式應運而生,對於商業高度敏感的香港人試圖通過舉辦車展的方式解決國內汽車的信息不對稱。首先響應的是上海汽車拖拉機工業聯營公司(上汽集團前身),與當時同階段成立的上海國際展覽公司一拍即合,1985年7月3日,上海國際展覽公司與香港雅式展覽公司作為主辦方首次出現。

第一屆上海車展只有325家廠商參展,展出車輛僅為100餘輛車。為了表現對此次展覽的重視,時任上海市長汪道涵,中汽總公司董事長饒斌等出席了開幕式。這也意味著上海發展汽車工業的決心,意味著上層決策者對於汽車產業發展思路的變化。

作為中國最早的專業國際汽車展覽會,首屆上海車展也為以後的上海車展定下了許多規矩:比如逢單數年舉辦,每兩年舉辦一屆,展出時間為6天等。

1987年第二屆上海車展,名車/新車紛紛亮相,上汽大眾也展出了由桑塔納衍生出來的旅行轎車。來自國外的130多輛轎車中,還有不少從剛閉幕的北美車展和日內瓦車展直奔上海,這也成為那個時代人們的獨特回憶。

第三屆上海車展之後,作為首都的北京不甘示弱,1990年7月3日,由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聯合創辦的首屆北京國際汽車與工藝裝備展覽會z愛靜安莊館舉行,也是這一年,汽車製造業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開始確立,中國汽車工業開始走上了向合資合作/集團化/民營企業及自主發展等多種路徑發展。

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成立,一汽與德國大眾合資項目簽約,東風雨法國雪鐵龍合資簽約。

1990年,是中國汽車的“寒武紀”。

1993年,勞斯萊斯/捷豹/豐田等汽車公司首次將公司旗下豪華車帶到上海車展,並且豐田最早成為中國內地舉辦的車展上用模特吸引觀眾的汽車廠商,車企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通過內地代理商在電視/廣播/報紙上進行選擇廣告。也是這一年,中國產銷量增幅達到20%。

2003年,由於展館場地受限,上海車展在浦東花木路的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並且當年出現了一票難求的局面。2003年車展同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增加成為主辦單位,這一舉措確立了上海車展在全國乃至國際的地位。

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全球汽車產業受到了極大衝擊,但中國車市受到政策扶持,超越了美國,首度登上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上海車展衝擊全球A級車展有了市場基礎。

2009年上海車展展覽規模首次超過當初舉辦的底特律車展和日內瓦車展等國際車展。也正是這一年,上海車展被世界汽車巨頭定位為A級車展。

到2015年,上海車展已經走過30年。30年的車展發展歷程,也是消費者對汽車市場/文化和理念的逐漸認可的過程。2015年上海車展舉辦地再次遷移到國家會議中心,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單體建築和會展綜合體。

2017年車展再創世界之最,來自主辦方的數據顯示,這屆車展吸引了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國外知名企業參展,展出總面積超過36W平方米,近百萬觀眾,超過了目前所有國際頂級車展。

為了進一步豐富上海國際車展的配套活動,主辦方以前沿視角,科技驅動為切入點,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展望和勾畫汽車行業智能化和網聯化的未來。

我們再看今年車展,國內造車新勢力爭奇鬥豔,精彩紛呈,傳統車企百花齊放。中國汽車工業正在散發著獨特的工業魅力,改造並重新定義著國際汽車工業產業格局。

我為你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