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俄實力的曲線變化與可戰核潛艇數量之謎!

淺談俄實力的曲線變化與可戰核潛艇數量之謎!

從拿破崙戰爭開始,西方的戰略家們就意識到俄羅斯在全球戰略平衡中的重要地位。從反法同盟到打贏二戰,獲勝的一方都相當程度的借重了俄羅斯和蘇聯的實力。而二戰後的蘇聯,也首次從一個“一流的平衡砝碼”,第一次站在了世界舞臺的中心聚光燈下,和全球綜合實力第一的美國鬥了接近40年。不過最後卻功敗垂成,甚至自身最終分崩離析。之所以如此,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蘇聯本身在全球力量的對比中,是長期的處於整體的弱勢地位。蘇聯自身的綜合國力從來沒有超過美國的70%,而一幫東歐和其他地區的小弟,幾乎沒有一個真正稱得上有實力和“很能打的”。而全球的主要工業國家幾乎都在美國這一邊。美國可以輕易的控制全球的能源價格和所有大宗貿易的交換價值。而當另一個有實力的大國,

不再和蘇東集團在同一個戰壕時,蘇聯體系的崩潰只剩下時間問題。其實蘇聯的迅猛崛起,根本原因在於蘇聯能夠在短時間內,工業產能從佔全球的5%以下,在二戰結束後的前30年,迅速提高到佔據全球工業實力的15%左右。在這種刺激下,蘇聯高層制定了不切實際的全球爭霸計劃。最終卻是力有不逮。而到今天,俄羅斯的工業產出其實已經下降到全球的1%多一點。不過很多人對俄的印象,還停留在蘇聯時代。這基本就是一種錯覺。比如很多人認為俄空天軍還有3代戰鬥機800多架,穩坐世界第3的位置。但是這個統計把很多米格31等老式飛機也算做了三代機;很多退役的架子編制都沒削減。而實際情況是,目前俄空天軍實際在編的三代機不超過420架。還要分散在遼闊的領土和敘利亞等海外戰場。


淺談俄實力的曲線變化與可戰核潛艇數量之謎!

因此目前的俄空天軍,在幾個主要的戰略方向上,對比歐洲、日韓、土耳其這些戰術空軍的三代機群,都沒有任何優勢。俄空天軍最長臉的事情,就是還有一定數量的白天鵝和熊式洲際戰略轟炸機。但是在戰略突擊轟炸上,卻只剩下42架TU22M3轟炸機,每次攜帶的導彈數量也非常有限,遠遠不如超過200架的轟六H、K、J的空射導彈突擊火力能力。至於蘇聯時代最拿得出手的核潛艇。曾經生產了250艘之多。不過目前俄海軍的核潛艇真實裝備數量簡直成了一個世界之謎。蘇聯解體以來,直到最近的敘利亞戰爭,俄海軍遠程出動的幾乎全部是常規潛艇;真有大量的核潛艇卻不去使用?沒這種道理!因此俄海軍目前真正還能動的核潛艇數量。被認為很難超過28艘。即使算上10年都不出船塢持續改造的,賬面上仍然算有戰鬥力的,也不過32艘。實際上俄攻擊核潛艇SSN只有大約10艘有出海執勤能力。另外還有6艘巡航導彈攻擊核潛艇。不過這種類型被認為基本沒有戰鬥力,純粹是擺設了。


淺談俄實力的曲線變化與可戰核潛艇數量之謎!

在可戰的攻擊核潛艇上,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很可能已經被誰誰家超過。如果再過三五年,甚至會是俄方SSN的兩倍以上。成為真正的全球第二的SSN狼群。最近這些年,俄方的戰略導彈艇,也就是SSBN,每年也只戰備巡航1到2次,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港口。因此雖然俄仍然是第一夥伴,但是5年內戰略力量必須自成一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