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2020年4月12日凌晨,杨帆永远离开了。她不仅是拱墅区祥符街道吉如社区的党委副书记,一名服务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她也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

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4月16日下午,小时新闻记者来到了杨帆家,进门左手边的柜子里,摆着几个奖状,被擦拭得一尘不染。

明明干净整洁的家里,却弥漫着一股散不去的悲伤。

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父亲杨秀章的电话时不时响起,是亲戚和老战友们听闻噩耗后打来的。不知道电话那头说了什么,这个从部队出来的退休军转干部,几乎每次挂完电话,都会捂脸默默流泪,会低喃,“原本我只是不想委屈她,却害了她,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

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杨帆的丈夫彭立丹,看上去有些疲惫。五岁的女儿被舅舅舅妈带着出门了一趟,回家后抓起茶几上的糖果分给在座的客人,懵懂乖巧,舅舅啜泣着说,“她只知道妈妈去住院了,我们告诉她妈妈瘦下来就会回来。”

然而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杨帆走了,生命定格在了37岁。

因为听任“不差这两天”,家里人很后悔

后悔和懊恼的不仅仅只有杨秀章,彭立丹也一直在说“早知道……”

一直以来,杨帆都有些胖,偶尔也会身体不舒服,她的母亲是中医,会帮她针灸,只是春节以来,母亲连着住院两次,没法帮着调理。

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2019年照片

家人都劝杨帆去医院检查一下,杨帆却老说,“不差这两天,等两天再去。岗位上一个萝卜一个坑,书记两口子也一直在一线,家里有孩子都没请假,我怎么好当逃兵。”

有一段时间,彭立丹说妻子吃得比以往要少,却更胖了,“其实不是胖,是肿。”

3月1日那天,杨帆去医院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检查,“能查的都查了一遍,怕B超一次没看清楚,还特意做了两遍。”当时医生觉得可能是内分泌失调,但是要是做完整的内分泌失调排查,需要整整48小时,加上前期准备什么的,一共要住院4天。

杨帆觉得既然身体没问题,那就再等一段时间。

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2019年照片

彭立丹记得当时妻子还蛮高兴,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当天下午4点多结束后,他们还去超市买了些东西看望杨帆父母,算拜年。因为这个春节以来,不管是社区工作的杨帆还是拱宸桥市场监管所的彭立丹,一直守在一线,后来能有休息时间了,也老凑不上一块。

再后来,杨帆的浮肿越发夸张,眼睛都有些睁不开,还嗜睡。4月8日,她终于不再等,告诉丈夫请好假了。彭立丹也赶紧向单位请假,第二天,他们带着住院需要的一系列东西出发了。

可惜的是当时床位比较紧张,当天没能住上院,医院登记了住院预约。

10号、11号,也没有接到住院通知。这一等再等,有些东西没能等到。

12日凌晨三点多,彭立丹哄睡半夜醒来的女儿后,发现妻子睡得很沉,叫了两声没反应,意识到可能出事了。叫救护车、做心肺复苏,可惜的是,在急救室抢救两小时后,杨帆没能挺过来。

直到这时候,家里人也没搞明白杨帆得的是什么病。

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客厅的角落里,是准备好的几包成人纸尿裤,彭立丹说,车子后备箱里,还有很多住院要用的东西没来得及收拾,满满一大箱。

“早知道,那天挂急诊就好了,总归在留观室的。”不管是杨秀章还是彭立丹,都很后悔。

但是为什么当初没有坚持?彭立丹觉得妻子身体不舒服,怎么忍心再和她吵?父亲杨秀章,不想委屈了女儿,“她脾气很大,我不该依了她。”

倔强、要强的她走了,同事们很意外

宋加亮是吉如社区的党委书记,也是第一个知道杨帆过世消息的同事。

2018年11月份,杨帆来到吉如社区工作,分管宣教文体方面的工作。在宋加亮的眼中,杨帆是个“要强、有担当、顾大局”的人。

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去年底的时候,我发现她午休的时候呼噜声有点大,问过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那时候杨帆告诉他,女儿还小,晚上要照顾小朋友,可能休息的不太好。

在同事们印象中,杨帆有些胖,有鼻炎,每年体检都是正常的。

“上周她说要请假几天,周五的时候我还问她怎么样了,说好这周去看她的。”

杨帆还在微信上开玩笑,说“我算个逃兵”,告诉过宋加亮暂时住不进医院,有可能去别的医院。

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不曾想,还没来得及去看望,12日上午8点半左右,宋加亮就接到了杨秀章的电话,杨帆出事了。

宋加亮感触挺大。

虽然不管是区里还是街道,都有相应的社工关爱举措,在防控等级下降后,大家都能够安排到休息。实际上,作为社区书记的他,真正安心居家休息的时候,还真不多。

“不管是我们社工、物业工作人员,还是志愿者,一级响应期间,真的是有信念在支撑,大家都没有想过退缩。”宋加亮说这个集体里的大家,都很有担当。

疫情期间,杨帆是新安天苑小区网格长,由于是回迁小区,老年人、租户都比较多,工作量挺大。

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左二为杨帆

同事任祺这段时间一直和杨帆守在新安天苑小区,一起经历过寒潮、一起服务居家隔离人员、一起宣传防疫知识。

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要提前清运,杨帆会一大早过来对接;小区只开一个门,有些居民图方便,骑着电动车跟着机动车进小区,杨帆看到了就会提醒他们注意下降的道闸;有些居民实在买不到口罩,杨帆会摸出自己备用的送出去;碰见年龄大的,提醒他们“多穿一点”……

一桩桩,一件件仿佛还在任祺眼前,“不敢相信,多希望这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自从12日中午知道这个消息后,任祺说太意外了,“3月底的时候她有些浮肿,劝过她看医生,应该强制她去的。”

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杨帆上班提的袋子

内心柔软的她,对自己苛刻,对他人大方

“她声音很好听,唱歌不错。”说起来,即便没有工作上的交集,很多人还是对杨帆有印象。而除了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杨帆是一个顾家的母亲,因为女儿小,平时有时间就回家陪孩子,甚少参加搓一顿的聚餐。

孔淑芳和杨帆共事过很长一段时间,也略微年长一些,眼看着杨帆结婚、生子、买房等人生大事。听闻其过世的消息后,很震惊,“最近大家都挺忙,我好久没见过她了。”

孔淑芳依旧能记得很早之前的事情,她记得杨帆刚工作的时候嘴很甜,管自己叫“小孔姐”,明明小了自己5岁,却像大姐姐一样什么都抢在前头干。

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看着像女汉子,内心却又很敏感柔软。孔淑芳说,碰见拾荒老人,只要对方真的这么可怜,杨帆会出钱去帮忙。“有一次中午回家的时候,遇见一只受伤的小狗,带去宠物医院,花了八百多块。”

其实杨帆是一个很节俭的人,对自己近乎“苛刻”,“她从来不和我们逛街,也不太买衣服,冬天就不要说了,夏天也就那么几身衣服。”说起来,孔淑芳记得好久之前,在家门口巷子里吃一碗二三十块钱的麻辣烫,都能让杨帆觉得幸福。但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却攒钱给老爸买过一辆SUV汽车。

在杨帆家里,还有一个筋膜枪肌肉按摩器,那是出事前自己买来消肿用的,369块。

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家人给女儿编织了一个“谎言”:妈妈住院了,瘦下来就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