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勇士記者懟了!杜蘭特到底做錯了什麼?

杜蘭特又被勇士記者懟了!這一次還是伊桑-斯特勞斯,之所以用“還是”這樣的字眼,是因為阿杜與斯特勞斯有“舊仇”,如今又添新恨。

在斯特勞斯出版的新書《勝利機器:勇士王朝的創立與終結》(The Victory Machine: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Warriors Dynasty)中,這位跟蹤報道勇士的記者,曝光了一些關於杜蘭特的負面內幕,令阿杜與勇士的恩怨情仇再度成為熱點。

杜蘭特與以斯特勞斯為代表的勇士記者們究竟有著怎樣的矛盾,他為什麼一次次成為記者們筆鋒所指的目標,本性善良的阿杜,怎麼就這樣不受媒體待見呢?

又被勇士記者懟了!杜蘭特到底做錯了什麼?

為何要懟杜蘭特?

在斯特勞斯的這本書中,杜蘭特擁有比較大的篇幅,也是被曝光的主要人物。我們隨意選取書中的兩個內容,其一是杜蘭特對於庫裡在灣區獲得的歡迎很不滿,認為當地的記者和球迷都在追捧庫裡,而忽視了他在球隊兩連冠期間的卓越貢獻,其二是杜蘭特對勇士舊將馬利斯-斯貝茨在甲骨文球館受到的歡迎感到嫉妒,他不理解一位NBA生涯從未單賽季場均得分20+的球員,為什麼能有這麼高的人氣。

庫裡是勇士的標誌球星,杜蘭特很嫉妒。斯佩茨只是勇士的角色球員,並且在杜蘭特加盟勇士時已經離開球隊,但阿杜還是羨慕斯佩茨回到勇士主場時引發的球迷熱愛,這是不是器量狹小鼠肚雞腸?

斯特勞斯寫的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讀者們見仁見智,但斯特勞斯本次的營銷策略無疑是成功的,他的這本書已經成為近期的熱門,不但在美國帶來議論熱潮,即便在遠隔重洋的中國,也引來媒體和球迷的廣泛討論。

實際上,斯特勞斯這本書不是杜蘭特傳記,而是關於勇士的。出版方對本書的介紹是這樣的:“金錢、勇氣和慾望是如何建立了勇士王朝——然後又將其瓦解。勇士是近十年來NBA最成功的球隊,無論從冠軍還是球市角度來講都是如此,但這些成功也埋下了衰敗的種子。斯特勞斯在這本書中敏銳地解讀了勇士的文化,野心和困境,以及球員和教練為勝利所付出的代價,從拉科布出人意料地收購球隊,到杜蘭特備受爭議的離開,斯特勞斯向我們展示了那些細微的時刻如何定義勇士的成敗得失。”

這本書是記錄勇士的,可不但封面是杜蘭特,目前曝光的內容也主要圍繞杜蘭特,這就是精準營銷,出版方知道球迷們最想看什麼,球星的正面陽光對於一本書來說缺少賣點,他們的負面陰暗才能帶來熱度,比如當年的《喬丹法則》。

又被勇士記者懟了!杜蘭特到底做錯了什麼?

《喬丹法則》的作者是《芝加哥論壇報》著名記者薩姆-史密斯,史密斯跟隊報道公牛,現場見證了公牛在1990-91賽季的所有比賽,跟隨球隊一起奔赴客場,在比賽前後進行採訪,他在隊內有許多的消息源,從不同渠道掌握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內幕。

在公牛1991年奪冠後,《喬丹法則》出版,這本書被美國媒體稱為“投放到喬丹身上的重磅炸彈”,因為史密斯在書中寫了很多對喬丹並不友好的內容,比如喬丹十分不尊重隊友卡特萊特(起因是卡特萊特是公牛用喬丹密友奧克利換來的),喬丹曾命令隊友在比賽最後四分鐘不給卡特萊特傳球。“如果你們誰敢傳,就別想從我這裡接到球。”喬丹說。

史密斯還寫了諸如喬丹抱怨三角進攻不能給他提供足夠的投籃機會,他時而會不執行戰術,沉醉於單打獨鬥中,還有喬丹十分討厭菲爾-傑克遜減少他的上場時間,他為了對抗教練的計劃,有時候會在比賽開始後大量出手,這樣等到教練把他換下時,已經投爽了。

總而言之,在《喬丹法則》中,史密斯寫了很多外界並不知曉的東西,呈現出更為真實的喬丹,他是偉大的球星,但也會任性,也有不友善的那一面,甚至被隊友描繪成一位“暴君”,當隊友表現不佳時,喬丹會極盡嘲諷之能事,比如他對斯泰西-金的羞辱。

金是一位身高2.11米的內線球員,他在1991年3月的比賽中,曾有3場作為首發出戰,3場比賽總計打了84分鐘只搶到一個防守籃板。“大家聽著,你們可曾見過這樣一位傢伙,身高6英尺11英寸,體重260磅,又高又肥,竟然在比賽中打了那麼長時間,連兩個防守籃板都搶不到,”喬丹在訓練中當著隊友們的面說,引發大家哈哈大笑,“這樣一個大個子,只搶到一個籃板,他就不能用自己的大屁股把對手撞開,多搶幾個嗎?還說是什麼強力前鋒,他是不是需要看看醫生,吃點補藥什麼的?”

喬丹對隊友的種種嘲笑,在史密斯的書中多處可見,但實際上,史密斯這本書的主角是公牛,被曝光負面形象的不僅僅是喬丹,比如史密斯在書中寫皮蓬為了合同以不參加訓練威脅球隊,還有總經理克勞斯因為臃腫的身材經常被球員取笑等。

在《喬丹法則》的自序中,史密斯這樣寫道:“我在本書中討論公牛奪冠的原因,還要揭示內部的衝突。坦率講,將12個具備優秀天賦的年輕人組合在一起,在長達八個月時間裡,希望他們保持童話般的和諧關係是不現實的。”

如果你認真讀完《喬丹法則》,這本書實際上記錄的是一位偉大的球星,一支偉大的球隊如何成長,比如史密斯在書中寫了喬丹曾經很不喜歡三角進攻,但隨著賽季的推進,他對於這套戰術的欣賞不斷加深,並最終將這個體系轉化為奪冠的利器,而喬丹對隊友的苛刻是因為他渴望激勵球隊,正如喬丹自己說的,他要求隊友做什麼之前,他自己一定會先做到。

史密斯的書寫的是公牛,但書名卻是《喬丹法則》,這是顯而易見的營銷策略,那就是消費喬丹,雖然這本書不是隻關於喬丹,但喬丹無疑是最大的賣點,如果將書名改成《1990-91賽季的公牛》之類的,顯然不及《喬丹法則》能吸引眼球,這就是自帶新聞熱度的球星帶來的市場效應投射,29年前的喬丹是如此,如今的杜蘭特也是這樣。

又被勇士記者懟了!杜蘭特到底做錯了什麼?

斯特勞斯對於作品的營銷理念與史密斯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史密斯在喬丹還效力公牛期間,就敢於“揭短”,而斯特勞斯主要拿已經離開勇士的杜蘭特當靶子,給自己在以後繼續採訪勇士留個“後路”。

當地媒體記者針對離隊球星寫一些不是那麼友善的內容,在美國體育界司空見慣,比如丹-勒-巴塔爾與詹姆斯。巴塔爾是《邁阿密先驅報》的記者,還在ESPN電臺主持節目,從90年代開始就跟隊報道熱火,對於熱火感情很深,另一面則是對於不願在熱火打球的球員很反感。

詹姆斯在2014年選擇離開熱火重返騎士,巴塔爾在詹姆斯的家鄉阿克隆買了一塊廣告牌,在上面放上了2012年和2013年總冠軍戒指的團,並寫道:“不客氣,勒布朗,愛你的邁阿密。”巴塔爾解釋這樣做是因為詹姆斯與熱火分手時,沒有感謝邁阿密的球迷,他希望詹姆斯明白,他的兩枚總冠軍戒指是在邁阿密拿到的,沒有這座城市這支球隊提供的衝冠條件,詹姆斯可能還是兩手空空。

巴塔爾的做法讓與詹姆斯關係很好的ESPN比較尷尬,ESPN對巴塔爾做出節目禁播兩天的處罰,稱巴塔爾的所作所為不符合ESPN的標準和品牌形象,ESPN事先並不知情。儘管遭到處罰,但巴塔爾對於詹姆斯的抨擊並未停止,他後來又拋出一枚“炸彈”,稱熱火內部認為詹姆斯效力球隊的最後一個賽季(2013-14賽季)未盡全力,因為他知道自己要走了,所以就不是那麼賣力打球了,比如2014年總決賽,詹姆斯只是數據看上去還不錯,實際上不夠努力。

巴塔爾曝光的這些內容是否準確,我們難以做出判斷,比如詹姆斯真的因為要離開熱火就不全力以赴追求三連冠的機會,要知道三連冠以及三連總決賽MVP可是能夠將詹姆斯的歷史地位提升到一個全新層次的偉大成就,他會放棄這樣的機會?

但是,巴塔爾就將這些存在疑點的內容放在了他的節目中,這就是噱頭,正如現在斯特勞斯拿杜蘭特作為新書的核心看點,既不得罪自己報道的主隊,還能吸引讀者,豈不是兩全其美?

又被勇士記者懟了!杜蘭特到底做錯了什麼?

杜蘭特與記者的仇怨史

杜蘭特與斯特勞斯是老冤家了,兩人的針鋒相對在上賽季就曾達到高潮。2019年1月4日,勇士在最多領先20分的情況下被逆轉,灣區的記者在賽後注意到一個數據,那就是第四節最後3分48秒,杜蘭特7投2中,而庫裡1投1中,勇士將終結比賽的機會給了杜蘭特,但阿杜未能“殺死”這場球,反而讓對手翻盤。

針對這種情況,斯特勞斯寫了一篇題目為《勇士如何能在贏球的同時讓杜蘭特開心?》的稿子,斯特勞斯在文中這樣寫道:“勇士這個賽季的很多比賽就是為了讓杜蘭特開心,即便他們要以犧牲效率為代價。勇士的表現並沒有達到預期,因為他們更關心如何安撫過去兩年的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他將在這個夏天進入球員市場。勇士有一種焦慮,這影響了庫裡對進攻的掌控,庫裡不愛抱怨,只選擇接受,他在體系中的角色減弱了。現在的勇士看上去更像是一支害怕激怒某位球星的球隊,而不是致力於做出正確決定的球隊。”

這還沒完,當尼克斯在2019年2月1日將波爾津吉斯交易到獨行俠,關於他們在為休賽期引進杜蘭特佈局的傳聞再度被熱炒,斯特勞斯發表了一篇深入探討杜蘭特去留的文章,題目是《沉默之星,關於凱文-杜蘭特可能離開勇士》。在這篇報道中,斯特勞斯指出除了杜蘭特本人之外,沒有人知道他將選擇去哪裡,這種狀況給球隊帶去了一種焦慮的情緒,那彷彿是腳踏兩隻船,令人很不舒服。

在斯特勞斯連續推出針對杜蘭特的文章後,阿杜怒了,他專門在新聞發佈會上做出回應,而這個回應並不高明,更像是小孩子鬧脾氣式的發洩,以下是那次發佈會問答內容部分節選--

記者:我們注意到你最近這段時間沒有接受採訪。

杜蘭特:這和你有什麼關係。我就是不想說話,就是不喜歡。

記者:關於自由球員市場的事情,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杜蘭特:沒必要說,有個叫伊桑-斯特勞斯的傢伙,他寫了一些東西,讓人們覺得好像是我說的,然後你們這幫人都來煩我。我不想和你們聊這件事,尼克斯的交易和我沒關係,我不知道是誰送走了波爾津吉斯,那與我無關,我只想打籃球,你們卻每天拿自由球員市場的事情來問我,問我的隊友和教練,激怒球迷。咱們能不能成熟點,我是打球的,不想惹麻煩。

記者:你之前沒有和媒體談過。

杜蘭特:你是誰?我為什麼要和你們說話?你能幫我把工作做得更好嗎?不能,我就是不想說。

記者:你平時並不是那麼安靜呀,你通常會分享自己的觀點,但當大家都對近期發生的事情感興趣時,你卻不說話了。

杜蘭特:我就是不相信你們,每次我說了什麼,都會被扭曲,然後被放入不同的出版物裡面,試圖用我說的話給我製造麻煩。我就是想好好打球,訓練,比賽,回家,就是這樣。

又被勇士記者懟了!杜蘭特到底做錯了什麼?

生活中的杜蘭特並不是一個“惡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比如這次的新冠疫情,NBA方面允許球隊保護球員個人隱私,不公佈確診球員名單,但杜蘭特主動承認自己感染病毒,他這樣做是要承受一定風險的,尤其是代言方面,但與此同時作為影響力很大的公眾人物,將自己確診的消息曝光,可以提醒更多的人重視新冠疫情,善良的阿杜在私心和公德心兩者之間選擇了後者。

杜蘭特的問題在於他與媒體打交道時不夠老練,這一點與詹姆斯形成鮮明對比。詹姆斯也曾不成熟,比如他處理2010年的“決定”時就有些草率,雖然電視直播的出發點是為了公益機構籌集善款,但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大,詹姆斯被認為傲慢無禮,對老東家缺乏最起碼的尊重,這對於他的社會形象十分不利。

詹姆斯接受了2010年的教訓,他聘請曾幫助施瓦辛格成功競選加州州長的亞當-孟德爾松擔任自己的媒體策略顧問,有媒體想採訪詹姆斯,必須事先將問題發給孟德爾松領銜的媒體策略團隊,詹姆斯與孟德爾松共同研究後,得出穩妥恰當的回答,這樣可以避免言論不當引發爭議的情況出現。

當詹姆斯在2014年決定重返騎士,孟德爾松邀請《體育畫報》著名記者李-詹金斯為詹姆斯撰寫公開信,並就這封信的內容反覆磋商,努力營造出詹姆斯回家的概念。孟德爾松還提醒詹姆斯一件事,那就是一定要在公開信發表之前,主動給韋德和波什等熱火隊友打電話通知,詹姆斯在2010年的時候沒有將他要離隊的消息提早告訴騎士隊友,這令他飽受批評,這一次詹姆斯在公開信發佈之前,通知了韋德和波什,還有熱火老闆阿里森以及球隊總裁萊利,做到了滴水不漏,這就是孟德爾松這樣的專業人士帶來的輔助作用。

與詹姆斯相比,杜蘭特在面對媒體時更喜歡單槍匹馬,而和他在比賽中能靠一己之力征服對手不同,過於敏感的心態和耿直的性格,令阿杜在與媒體相處時,尤其是面對一些敏感問題時會鬧得很不愉快,這位當今NBA最強攻擊手,在籃筐面前是一位無堅不摧的“巨人”,但在麥克風面前,還是一位幼稚憨直的“孩子”,更容易禍從口出。

又被勇士記者懟了!杜蘭特到底做錯了什麼?

究竟是誰錯了?

杜蘭特與斯特勞斯究竟誰對誰錯。杜蘭特不滿意媒體針對他的報道,他認為自己是球員,只要打好比賽就可以了。“籃球是我唯一可以掌控的,我就想好好打球,難道這都不行嗎?”杜蘭特說。

但是,杜蘭特不能忽視他公眾人物的身份,他與媒體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任何職業體育聯賽以及聯賽中的球員,都離不開媒體宣傳與推廣,這就是為什麼NBA要專門設立媒體日,並且在賽前賽後給媒體採訪提供條件。

公眾人物的身份給杜蘭特帶來了財富和榮譽,也會將他置於媒體的“顯微鏡”下,一言一行都會帶來新聞效應,這勢必有光明面,也有陰暗面,偉大如喬丹都是如此,何況杜蘭特呢?

斯特勞斯對於杜蘭特的報道,有尋求熱點的考慮,但也曝光了聯盟內球星們的現狀,他們渴望獲得成功,得到認可。就杜蘭特而言,他在勇士拿了兩個總冠軍和兩座總決賽MVP獎盃,這些是成功的標誌,但阿杜還想要更多,那就是來自媒體和球迷的充分肯定,這成為了他難以打開的心結。

當勇士招募團隊在2016年與杜蘭特會面時,阿杜問了許多細節問題,比如他和庫裡分屬於不同的球鞋贊助商,同隊打球的話,會不會在商業利益上產生衝突,這個問題令庫裡都始料不及,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答,幸虧湯普森打圓場。“我也有球鞋贊助商呀,你們一起打球,我的曝光率就高了,你倆為了我也要在一起。”湯神在嘻嘻哈哈中破解了尷尬。

在那次招募談判中,杜蘭特當著庫裡的面,還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斯蒂芬,你已經是MVP了,如果我加盟勇士的話,對你可能會有影響,你為什麼還希望我來呢?”杜蘭特問道。

在NBA有一個“領地說”,指的是一位球員在一支球隊成長,成為隊伍的王牌,這支球隊就是他的籃球領地,不容他人侵犯,勇士就是庫裡的領地,杜蘭特很擔心與庫裡如何相處,他需要得到庫裡的承諾,幸好庫裡對於這個問題有所準備。“誰是球隊第一王牌在我看來都是無關緊要的瑣事,我想要的只有勝利,這就是我希望你加入的原因。”庫裡答道。

庫裡的這個回答在當時解除了杜蘭特的顧慮,促成他選擇勇士。杜蘭特在勇士有一段“蜜月期”,他為了圓冠軍夢做出了犧牲,比如初到勇士的時候,球隊訓練後加練沒有單獨的籃筐使用,而是要和其他隊友共用籃筐,庫裡、湯普森和格林則有自己的專屬籃筐,這些細節刺激著杜蘭特敏感的神經,但為了冠軍可以忍。當杜蘭特在灣區拿到了夢寐以求的總冠軍,他有了帶隊奪冠的資本,也因此產生了更高的要求。

就在兩連冠的慶典上,發生了一件當時並未引起很大關注,卻讓杜蘭特印象深刻的事情。有記者詢問勇士總經理邁爾斯,會怎樣處理杜蘭特的合約問題,邁爾斯表示杜蘭特成為自由球員後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何合同。記者笑稱一年前邁爾斯就是這樣說庫裡的,現在杜蘭特也是這種待遇了,而邁爾斯馬上回了一句:“那不一樣,庫裡一直在球隊效力,那是他應得的。”

這句話在杜蘭特看來是球隊將他當成“外人”,阿杜還注意到,當庫裡罰球的時候,勇士球迷會高喊“MVP”,而當他走上罰球線,勇士球迷很少這樣做。杜蘭特覺得他幫助球隊完成兩連冠,那兩次總決賽的最佳球員都是他,他理應獲得與庫裡相同的待遇,但現實並非如此,雖然勇士已經盡力安撫阿杜的心情,比如當格林說出“我們不需要你,我們沒有你的時候,就贏過了,你走吧”那句話後,給予了格林禁賽處罰,並要求格林道歉,但這並不能滿足杜蘭特的渴求。

又被勇士記者懟了!杜蘭特到底做錯了什麼?

杜蘭特這種心態在當今聯盟巨星中是普遍存在的,他們都想獲得更多。詹姆斯之所以離開熱火,除了熱火陣容老化等因素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熱火的標誌球星始終是韋德,而在隊內說一不二的是萊利,詹姆斯即便拿了兩冠也難以取代韋德和萊利在熱火的地位,這與他在騎士的狀況有很大的不同,曾與詹姆斯在騎士合作過的奧尼爾爆料,騎士上上下下對待詹姆斯都小心翼翼,就怕得罪了這位當家球星,甚至於主教練都不敢在錄像分析課上指出詹姆斯的錯誤,詹姆斯在騎士可以隨心所欲。奧尼爾所講的情況在熱火顯然不會發生,畢竟斯波爾斯特拉有萊利撐腰。

詹姆斯、杜蘭特這一代籃球巨頭以及更年輕一代的球星,有著對職業生涯更強烈的掌控欲,這是與喬丹等老一代球星最大的不同。喬丹在公牛沒有那麼多話語權,比如他非常想引進母校北卡的球員,但總經理克勞斯根本不聽,喬丹也無可奈何。喬丹曾想讓親友乘坐球隊的專機和大巴,但球隊主教練菲爾-傑克遜就是不允許,喬丹乖乖聽話。喬丹很清楚作為一名球員的邊界在哪裡,即便他也會與管理層、教練組有分歧,甚至會吵到面紅耳赤,但絕不會過界。

同樣是面對媒體,喬丹的反應和杜蘭特等現役巨星也不一樣。菲爾-傑克遜在自傳中寫到《喬丹法則》的影響時這樣說道:“對於史密斯那本書,喬丹也不開心,但他並不是很在意,因為他覺得一本書不會對他的公眾形象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事實證明喬丹想的沒錯,他NBA歷史第一人的歷史地位,絲毫沒有受到《喬丹法則》的干擾,反而是這本書讓喬丹更加真實,令他的形象更加立體,更加有血有肉。

歸根結底,球員還是要靠比賽說話。喬丹在1990年的時候說過一段話,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對於媒體的報道不是那麼敏感,當時公牛連續第三年在季後賽被活塞淘汰,外界懷疑喬丹可能會離開公牛,尋求更好的球隊爭取總冠軍,而喬丹在記者會上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我一定會帶領球隊翻過底特律這座山,如果誰不願意同舟共濟,現在就可以離開,但我不會走。”

又被勇士記者懟了!杜蘭特到底做錯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