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為命,在人為性

在天為命,在人為性

“性”的本意是生,與生俱來之謂“性”,即人的本性、天性。古代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人性觀點,最具代表性的是孟子的“性善論”,荀子的“性惡論”,告子的“性無善惡論”

而“命”指的是外在於人的天數,即所謂“在天為命在人為性”《論語•顏淵第十二》有云:“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裡的“命”,指的就是不被人所控制的外在因素。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所謂“知命”,不是指預知人的命運,而是說,人們只有知道了“命”是怎麼一回事,即認識到人在生命中所能享有的自由與幸福的界限,才能夠不去計較現實生活中的成敗與得失。

儒家所倡導的“知命”,是為了“安命”,繼而形成“樂天知命”的達觀心態,從而“不怨天,不尤人。”

在天為命,在人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