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人殉葬的秦公一號大墓發現始末

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規模最大、殉葬人數最多的古墓,共有殉人186名,其中三層臺上環槨室置殉人166具,填土中埋人牲20具。槨室為周、秦時代等級最高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

186人殉葬的秦公一號大墓發現始末

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石磬上的文字,多達180多個,字體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據其上文字推斷墓主人為秦景公。

186人殉葬的秦公一號大墓發現始末

1976年,鳳翔縣南指揮村,一趙姓的村民準備挖點土修補院牆。钁頭挖下去,黃土裡帶出了一些奇怪土塊,顏色和形狀與周圍的黃土明顯不同,有黃有紅,夾雜碎石,非常堅硬,當地稱之為“料僵石”。

村民閒談這件事,被陝西省考古所考古專家偶然聽到,職業敏感讓考古專家意識到,這裡面必有蹊蹺。

考古隊很快趕到南指揮村,進行實地勘察。那些奇怪的土塊是人工夯砸的,這是一個巨大的地下工程,這個四方形的神秘地下工程,佔地面積足足兩個籃球場那麼大。

186人殉葬的秦公一號大墓發現始末

依據大墓中出土的石磬銘文上的文字,推斷墓主人為秦景公。秦景公是秦第14代統治者,秦始皇嬴政的第18代先祖,公元前577年繼位,在位40年。

186人殉葬的秦公一號大墓發現始末

大墓有東西墓道和墓室。墓室平面呈矩形,東西長約60米、南北寬近40米,四壁建有三層臺階,逐層縮小。槨室位於地下24.5米,處的就是整個墓葬的核心,槨室內有柏木槨具一套 。主槨室中部地下,有一個60釐米見方的“腰坑”,內有小動物骨骼,這是周秦墓葬常見的葬俗。

主槨是安放秦公遺體之處,四壁及槨底均為雙層柏木枋,槨蓋則是三層,中部有一道單層枋木壘砌的隔牆,將主槨分為前後兩室,這種佈局是仿照墓主生前居所“前朝後寢”的樣式,實際就是小宮殿。為了防止地下水沿著木料結節滲入造成腐朽,槨木原有的結節都被挖出,然後用鉛、錫和白鐵合金澆注封護。

槨室周圍和上方填有木炭,外圍再填青膏泥,這些保護層可以防止水分和氧氣進入以保護槨室,槨木的木質至今保存完好。

186人殉葬的秦公一號大墓發現始末

槨室以上三層臺階上,有多達166個裝盛殉人的木質箱匣,在第三層臺階上環繞槨室排列有序。

這些殉葬者分為兩類:箱殉者72具,匣殉者94具。

箱殉較為豪華,分佈於緊鄰槨室的中心地帶,木箱大而寬厚,殉人被繩索捆綁成卷屈的姿勢裝入箱內。他們是身份較高的姬妾、近丞等人。

身份較低者是奴隸,使用匣殉,分佈在靠近墓室四壁的外圍。裝殮他們的木匣要小得多,用的也只是4釐米厚的薄材。

186人殉葬的秦公一號大墓發現始末

此外,墓室填土中有20具人骨,他們沒有葬具,是作為人牲的殉葬人,他們生前可能是戰俘或者奴隸,大墓封埋時被砍殺用以祭祀,留下的凌亂屍骨。

186人殉葬的秦公一號大墓發現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