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電器年報“難產”背後:裁員、互撕 周厚健戰略迷失?

海信電器年報“難產”背後:裁員、互撕 周厚健戰略迷失?



文:趙正

ID:BMR2004

海信電器(已更名為海信視像,600060.SH,)的2019年財報一推再推。本來3月下旬應該正常發佈,結果因為疫情影響推遲到4月15日,但4月15日再次失約。年報“難產”的背後,或與海信電器業績不佳有關。之前公佈的2019年半年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海信電器營業收入為151.04億元,同比增長7.79%,淨利潤為6220.55萬元,同比下降81.48%。

如果對比最近幾年海信電器的整體業績和利潤,基本呈現連年下滑的態勢,2016年海信電器營收318.32億元,淨利潤為17.59億元;2017年海信電器營收330.09億元,淨利潤為9.42億元;2018年海信電器營收360.20億元,淨利潤為3.92億元,同比下滑59.4%。

海信業績的下滑也反應到市值的變化,最近一年海信的股價一路下滑,目前的股價徘徊在10元左右,市值僅有125億元,距離巔峰時期的市值250億元,跌去了一半。由於業績的持續下滑,2019年海信電器董事長劉洪新離職,而且不再擔任任何職務。近期海信集又傳裁員上萬人,《商學院》記者聯繫了海信電器公關部,就海信裁員等相關問題發去採訪函,截止發稿前並未回覆相關問題。

電視企業互撕大戰

最近幾年電視行業整體並不景氣,從2018年開始、2019年中國彩電市場整體銷售額一直都在下降,彩電市場整體萎縮,幾乎所有彩電企業業績都在下滑,競爭度加劇。所以海信電器的業績下滑,淨利潤下滑也在意料當中。

或許是電視行業整體不景氣,造成電視企業之間競爭度加劇,企業之間開始互撕的事情就開始不時出現。據悉,從2019年年底開始,TCL集團的高管就在各個公開場合公開攻擊激光電視的各種缺點,還拍視頻內容宣傳激光電視的各種缺點,為此TCL的高管和海信電器的高管還曾在公開場合進行過互懟。

TCL的高層頻繁的在公開場合打擊激光電視技術的做法,也惹怒了海信。3月底,海信電器的公關總監楊祥璽在自己的個人公眾號上撰文《致李東昇:堂堂TCL,何以墮落至此》,指責TCL眾多高管在公開場合,對激光電視技術進行攻擊,並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連續兩次轉發這篇文章,並稱“就是要幹這個自甘墮落的low貨”。文章一出就獲得10萬+的點擊,引起廣泛的關注,很多讀者也在評論區踴躍留言,聲討TCL的做法。

對此,楊祥璽在回應《商學院》雜誌的採訪中只是簡單的稱,“我是在個人微信公號中說的,都是真的。”並沒有澄清這麼做到底是個人行為還是代表背後的海信的聲音。讓人比較蹊蹺的是,楊祥璽的個人公眾號半年已經沒有更新,平時的閱讀量也很小,但是這篇文章一出立刻就衝上10萬+的閱讀量。

事實上,據瞭解,儘管TCL的高層在各種公開場合打擊激光電視技術,但是並未提及海信,也就是說TCL只是在評價這種技術的優劣,而且國內生產激光電視的企業也不止海信電器一家,海信這樣高調的跳出來,顯然是一種過度自我保護的做法。

儘管海信電器堅持激光電視戰略,但也並非堅持到底,去年又推出疊屏電視,這是一個介於液晶電視和OLED電視的中間型產品。但是從一年的市場銷售看,這個新產品的市場反應比較冷淡,市場前景堪憂。

激光電視戰略怎麼了?

海信一向自詡為技術派,就像一個家電行業的“理工男”,痴迷於自己對於技術的堅持。

海信的掌舵人周厚健認為,技術研發有很大的風險,但它遵循稀缺性規律,卻不遵循經濟學的邊際效率遞減規律。也就是說,只要方向正確,高技術就能獲得高價位,且越高的投入就有越高的收益,而最可怕的是不肯在核心技術上投入。

但是再好的技術也要被市場認可才可以,不然只能是閉門造車。激光電視或許就是這樣一個被海信寄予厚望,卻選錯技術的產品。根據海信自述,激光電視產品是從2004年開始立項,經過7年的技術沉澱,確立了超短焦路線技術,並開發出激光器、屏幕等要素,在2018年正式推出成型的商用產品。

但是因為在激光電視技術上過於執著的投入,海信錯過了OUED、QLED、MiniLED等幾乎全部的新型顯示技術的萌芽期和初創期,造成其產品斷代。而海信押寶的激光電視並未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雖然銷量也有所上升,但始終都是一個小眾化的產品。

根據奧維雲網發佈的《2019年中國大陸激光電視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激光電視的出貨量為20.19萬臺,僅佔全年彩電市場份額的0.42%,這樣的市場佔有量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海信電器押寶的激光電視說白了就是激光投影機,這種小眾的產品在市場上銷量很小,根本成不了規模,投入巨大的研發成本卻押寶在一個小眾產品上,顯然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失誤。”家電行業觀察家梁振鵬評價。

事實上,激光電視也並非一無是處,畢竟目前的OLED電視屏幕還無法做到100英寸以上,液晶電視這個尺寸價格過高,而激光電視的屏幕至少都是100英寸,可以滿足一部分家庭對特大屏幕的需求,而且在這個尺寸上具有成本優勢。但是,激光電視運輸和搬運都很麻煩,有音響有主機有配件,安裝複雜,激光電視投射的亮度低,清晰度低,視覺體驗不佳,這些註定不適合普通家庭使用。

在梁振鵬看來,激光電視並不能代表電視未來的發展方向,OLED電視有可能在未來成為彩電市場的主流技術,畢竟其具有環保性、超薄、主動發光、畫質好的特性,如果隨著價格迅速下降將有可能迅速普及。

缺乏核心面板技術

由於海信電器定位是電視機整機制造企業,並沒有太多的在上游核心技術上佈局,因此,其市場業績常年受到液晶面板價格波動而波動,業績增長非常被動,受制於上游企業,因此資本市場並不看好海信電器,股價下滑也就不難理解。

之前十幾年二十年的液晶面板行業價格一直都是波動的,以兩三年一個週期起伏,隨著市場需求,隨著自身產能的變化,價格持續的上升,或者持續的下降,兩三年供不應求,兩三年又供過於求。從2018年開始,液晶面板行業開始進入一路下滑的波谷週期。

而全球掌握面板核心技術的企業主要集中在三星、LG、索尼、夏普等企業手中,國內的TCL也具備面板的開發和生產的技術。作為國內最大的電視製造商,海信電器缺乏上游液晶面板的核心技術,因此海信電器的業績受制於上游液晶面板的價格波動。

對於海信電器利潤的大幅下滑,產業觀察家梁振鵬認為這是一個必然。因為原因很簡單,因為海信在彩電行業沒有上游核心技術,沒有自己的液晶面板工廠,畢竟一臺電視的液晶面板佔據電視成本的70%以上。相比之下,為什麼TCL電視的淨利潤大增呢,就是因為TCL集團擁有上游液晶面板技術和工廠,擁有好幾家面板工廠。

“沒有上游核心技術,說的直白點海信就是一個彩電產業螺絲釘末端的組裝工廠,所以面板價格上漲以後,他的利潤一定會低。海信電器面臨最大的風險就是,有上游面板工廠的電視企業,是不會把最好的面板賣給海信電器的,最好的技術和產品只會用到自己的高端產品上,因此,海信電器就無法與這些企業在技術方面競爭,利潤率更無法與這些企業相比,永遠都被這些企業牽著鼻子走。”梁振鵬評價。

可以看出,最近4年來,海信電器營收規模保持較低的增長,始終徘徊在300多億元,利潤則起伏較大,尤其2019年上半年跌到谷底只有6220萬元。儘管海信電器這幾年不斷推出新品,從ULED電視到激光電視,但由於消費者對新產品保持觀望態度,導致新品的培育期加長,海信的創新產品戰略並未收到預期的市場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