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築夢 延安新動能”聚焦脫貧攻堅 助力復工復產丨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安塞區

陝西安塞自古以來就是邊塞地區,所以安塞又意為“安定邊塞”。提到安塞,大家都能想到安塞腰鼓,但是除了安塞腰鼓,這個地區還有很多民族文化。因為重要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這裡也是遊牧民族與中原的農耕文化的結合。

4月13日,延安市委網信辦和陝西傳媒網聯合舉辦的“紅色築夢 延安新動能”網絡主題活動正式啟動。此次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安塞區,重點圍繞寶塔區脫貧攻堅、復工復產等工作,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媒體報道。

復工復產正當時 揚帆起航再出發

疫情發生以來,安塞區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統籌謀劃,快速行動,連續出臺“硬核”舉措,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助力企業渡過難關,有序復工復產。

“紅色築夢 延安新動能”聚焦脫貧攻堅 助力復工復產丨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安塞區

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安塞區全面落實中、省、市有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要求,結合區情實際,制定《安塞區人民政府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為企業發放政策“紅包”23個,為企業復工復產注入“強心劑”。

自2月11日起,安塞區抽調17名區級領導和38名黨員幹部,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形式,派駐到47家重點企業擔任聯絡員,對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進行監管、督促和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各類問題。

“紅色築夢 延安新動能”聚焦脫貧攻堅 助力復工復產丨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安塞區

4月3日,隨著十多臺大型挖掘機、工程車等機械鳴笛啟動,安塞區第二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復工當日,全區共有38個重點項目開復工,總投資56.49億元。預計在5月底前,全區96個重點項目全部實現開復工。

對疫情防控類一線企業,安塞區根據擔保金額的高低幅度,免收擔保、免除擔保措施、降低擔保要求、執行相應的擔保費率。安塞金誠融資擔保公司為區內2家疫情防護物資企業提供擔保抵款900萬元,執行利率0.5%。

同時,安塞區加大金融助企紓困力度。向上級部門申報3家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出貢獻擬向銀行申請貸款的企業,推薦9家困難中小企業申請專項補助資金。截至3月10日,各銀行累計發放貸款2549萬元,其中發放企業貸款5筆1580萬元,為企業辦理展期和續貸業務32筆856萬元。

目前,安塞全區在庫85戶“五上企業”復工81戶,復工率95%;96個重大項目中,開復工項目68個,開復工率75.6%;82個新建項目開工59個,開工率72%。涉及民生保障的55家超市(農貿市場)、822家糧油菜肉經營主體、744家餐飲企業(店)和1497家其他個體工商戶復市率分別達到98%、89%、70%、85%。

南溝村:昔日落後“窮山溝” 如今生態“旅遊村”

南溝村是全區的一個典型拐溝村,轄7個村民小組,337戶1002人,距延安市區15公里,總流域面積24平方公里。5年前,南溝村是遠近聞名的“濫杆村”,基礎設施差、村集體經濟薄弱,群眾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務工維持生計,“出行難、娶媳婦難、村幹部幹事難”是當時南溝村的真實寫照。為徹底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南溝村黨支部立足村情實際,從產權制度改革入手,按照“支部引領,村企共建,群眾參與,合作共贏”的思路,招納本村企業家張維斌回鄉創業,通過整合土地、勞動力、生態資源等要素,全面啟動集現代農業、生態觀光、鄉村旅遊為一體的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紅色築夢 延安新動能”聚焦脫貧攻堅 助力復工復產丨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安塞區

如今的南溝村,已發展成為全市鄉村旅遊示範村,貧困戶戶均收入由2014年末的2375元增加到2019年末的13146元,村集體經濟由零收入增加到85萬元,除了戶均10畝的果樹產業外,人人都是股東,每戶至少入股1個合作社,有的入股3個合作社;人人也是產業工人,除了在園區務工以外,有的開起了農家樂、辦起了小賣部,群眾在家門口創業就業,實現了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華麗轉身”。南溝村先後被授予“延安市鄉村旅遊示範村”、國家AAA級景區,成為安塞區文化旅遊的一張靚麗名片、延安周邊鄉村旅遊和休閒度假的首選地。

南溝村的蛻變,是通過堅持“村企共建、互助雙贏”理念,探索推行了“企業+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趟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南溝路徑”。

“紅色築夢 延安新動能”聚焦脫貧攻堅 助力復工復產丨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安塞區

通過盤活資源變資產,最大限度激活沉睡資源;整合資金變股金,最大限度增加資金收益;引導農民變股東,最大限度拓寬增收渠道。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三變”改革的實踐與探索,敢闖敢試、主動作為、攻堅克難,紮實開展清產核資,摸清集體家底,化解矛盾問題,探索推行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建立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發揮“分股連心”作用,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拓寬村級增收渠道,不斷提升村集體自我造血、自我發展能力,充分釋放改革發展動能,為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鑑。

“一館三村” 催生文化新產業 激活文化新動能

延安市安塞區黃土文化底蘊深厚,民間藝術獨具特色,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保留傳承黃土風情藝術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先後榮膺全國“腰鼓之鄉”“剪紙之鄉”“繪畫之鄉”“民歌之鄉”和“曲藝之鄉”。

近年來,延安市安塞區立足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區位優勢,圍繞“一館三村”發展思路,集中全力打造“黃土風情旅遊首選地、鄉村旅遊體驗地、紅色文化延伸地、幹部教育培訓首選地”四大旅遊品牌,構建安塞北部、中部、南部“三大旅遊區”,努力打造“陝北新天地”。

突破思維定勢,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安塞區堅持“市區同步發展、產城人文融合”發展主線,大力實施“文旅興業”發展戰略,聘請國內知名旅遊專家精心編制了《安塞全域旅遊創建總體規劃》,深度挖掘獨具特色的黃土風情文化資源優勢,將紅色革命文化、黃土民俗文化、綠色生態文化元素植入旅遊業,形成了“產業圍繞旅遊抓、結構圍繞旅遊調、產品圍繞旅遊造、功能圍繞旅遊配、民生圍繞旅遊興”的發展格局,讓文化走出去、遊客走進來、產業做起來、市場活起來,促進文化資源與旅遊市場深度融合,實現“一業興多業、文旅促四化”。

“紅色築夢 延安新動能”聚焦脫貧攻堅 助力復工復產丨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安塞區

深度開發旅遊資源,形成多點支撐發展格局。堅持錯位發展、融入延安全域旅遊的思路,深度挖掘黃土風情文化資源,加快推進景區景點建設。群眾文化藝術中心、中央軍委二局舊址、王家灣毛主席舊居、樓坪張思德紀念地等先後建成開放;投資1.5億元打造了馮家營“千人腰鼓”文化村、西營“陝北信天游”大舞臺和魏塔剪紙繪畫村三個民俗文化村,實現了常態化演出,向市場化運營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投資4.8億元的黃土風情文化產業園區正在進行室內外裝修,奧特萊斯接待大廳和主力店裝修即將完工;紫金民宿酒店、民俗博物館、大佛寺景區建成運營,實現“文化富民、文化養民、文化育人”。2019年上半年,共接待遊客107.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9.8%和69.7%。

“紅色築夢 延安新動能”聚焦脫貧攻堅 助力復工復產丨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安塞區

加快完善旅遊服務設施,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建立了智慧旅遊服務雲平臺,實現了旅遊景區實時調控。建成遊客服務中心3個,紫金國際、金芙蓉等一批星級酒店投入運營,新增停車位312個,完成景區改廁24座,新建旅遊公廁8座,旅遊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加大對旅遊市場整治力度,開展了旅遊環境綜合整治聯合執法活動,對全區各大酒店的餐飲住宿、商場環境衛生進行了專項整治,旅遊綜合環境得到全面提升。

積極推行“旅遊+”,打造旅遊新亮點。依託“旅遊+文化”,舉辦鼓文化匯演、延安過大年、腰鼓大賽、陝北民歌大賽等重大文化旅遊活動,推動特色民俗文化影響力不斷向外延伸;依託“旅遊+教育”,開展了多批次中小學生研學旅行主題活動,吸引了各地中小學生前來體驗民俗文化魅力;依託“旅遊+體育”,舉辦了“超級盃”全國氣排球聯賽和2019年全國青少年冬夏令營等重大體育賽事活動,吸引全國各地遊客來塞觀看比賽;依託“旅遊+農業”,打造了南溝3A級旅遊景區和現代休閒農業園,吸引了大量遊客前往觀光旅遊,安塞文化旅遊知名度顯著提升。

經過兩年多的初步摸索和實踐,安塞區文化產業作為經濟結構轉型調整的支柱性產業後發優勢逐漸顯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成效明顯,實現延安、安塞風情文化旅遊和延安紅色文化旅遊資源共享、市場共享,著力讓文化走出去、遊客走進來、產業做起來、市場火起來,帶動農業、工業、服務業深度融合,最終達到“一業興多業,文旅促四化”。(記者 張青峰 許瑤 趙美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