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年,增粉1000:我做自媒體到底哪裡有問題?

前幾天,我偶然在朋友圈裡看到這樣一條狀態:


日更1年,增粉1000:我做自媒體到底哪裡有問題?

這個小哥哥是一年前我在簡書上認識的。他能夠寫講書稿賺錢,說明寫作水平也是非常不錯的。而且公眾號更新也很勤,每月至少也有十幾篇新作。

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非常適合吃新媒體這碗飯,然而一年下來,他卻只積累了1000粉絲。公眾號開通流量主的最低標準為5000粉,也就是說這一年裡,他辛辛苦苦寫下的上百篇原創文章給他帶來的收益約等於零。


做自媒體≠躺著賺錢

很多人都說,自媒體是門檻最低的行業,只要會漢語會用電腦都以入行。但真的從事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發現這行根本沒那麼簡單,需要學習知識和技巧實在太多太多。

就拿公眾號來說吧,公眾號是一個半封閉式自媒體平臺,如果沒有關注,沒有轉發,不管你的內容做的多好也沒有人看(現在通過看一看和搜一搜入口也能夠帶來一些流量,但是很不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 你是否知道,你該從哪些渠道獲得你的第一批粉絲?你能用哪些方法,讓你的公眾號得到更多的曝光?

很多人做自媒體往往是因為看到“某某靠寫作月入10萬”的文章,一激動入了行;或者發現身邊人都有號,自己也跟風開了一個。對於該如何運營公眾號並沒有清醒的認識,更沒做過具體的規劃。

最後結果往往是:更了一段時間,發現沒什麼人看,粉絲全是親戚朋友,於是漸漸失去了興趣,把號丟在一邊了。

這也是很多新人經常陷入的誤區之一:

誤區一:沒有目標意識

一個自媒體賬號就是一個品牌,也是一個商業項目,一定要搞明白原理再著手操作。

在開始這個項目之前,請至少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我為什麼要開公眾號?我要開一個怎樣的號?我能給我的用戶提供怎樣的內容/服務?什麼樣的人會對此類內容/服務感興趣?我有沒有持續輸出此類內容/服務的能力?和其他同類賬號相比,我的優勢在哪裡?我有哪些資源可以利用?我的變現模式是什麼?


在這些問題沒想明白前,陳舟建議大家千萬不要貿然轉行來做自媒體。如果你只是想輕鬆地賺一筆快錢,我更是勸你趁早放棄這個行業。

自媒體行業野蠻生長的時期早已終結,像咪蒙那樣一篇爆文火遍全網的情況已經很難見到了。公眾號頭部大號已經基本成型,百家號等開放式平臺的監管力度也再越來越嚴格,新入行者想站穩腳跟,必須小心佈局,步步為營。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自媒體已經不能做了,而是希望大家能擺正心態。目前自媒體依然是最容易賺錢的行業之一,一個粉絲5-10萬的垂直類小號號主,月收入就可以完爆大多數白領。

緊跟潮流,找準目標,堅持下去,就一定可以看到勝利的曙光。

日更1年,增粉1000:我做自媒體到底哪裡有問題?


誤區二:堅持原創,就能引流吸粉

你一定看過這樣的報道:某某寫了篇文章,引爆全網,公眾號一夜增粉數萬。

於是你也躍躍欲試,每天堅持原創日更,半夜三點起來追熱點。

終於,有文章被大號看中轉載了。你特別興奮,以為這下終於可以翻身了,然而刷刷後臺數據,粉絲就漲了寥寥幾個。再看看鏡子裡自己的黑眼圈,欲哭無淚。

日更1年,增粉1000:我做自媒體到底哪裡有問題?


爆文的吸粉效果自然是有目共睹的,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只靠寫原創文章,已經很難引來大批的粉絲了。

據統計,目前公眾號數量已達2000多萬,每日活躍的公眾號有300多萬,每天生產原創文章至少300多萬篇。作為新媒體新人的你,寫作水平得有多麼出類拔萃,才能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

一個公眾號的運營流程,簡單來說無非是以下四步:拉新—留存—促活—轉化付費。

打個比方,你去一家新開的飯店吃飯,最開始一定是被傳單或是打折信息吸引進店(引流拉新);吃完以後你覺得不錯(原創文章留存);離店時,店員可能會給你幾張優惠券,讓你下次使用,或者關注他們的公眾號,定期更新打折活動(活動促活)。

原創文章,其實起到的更多的是“留存”的作用。在公眾號創辦初期,引流拉新比輸出更重要。個人公號主在保證輸出能力的同時,一定要懂一點運營技巧

(關於引流拉新的方法,後面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講,敬請期待)

日更1年,增粉1000:我做自媒體到底哪裡有問題?


誤區三:自嗨

我在《新手投稿指南》中寫過一句話:首先考慮粉絲想喜歡什麼,再考慮你能寫什麼,最後考慮你喜歡什麼。

做公眾號大忌是自嗨,其實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知道和做到卻是兩碼事。

曾經有個朋友問我,她的公眾號不增粉怎麼辦。我看了看她的公眾號,上週更新遊記,昨天又講做飯,中間發了篇心靈雞湯和關於孩子挑食的吐槽,看得人一臉懵逼,完全不知道這個號是幹嘛的。

公眾號是給別人看的,不是你的私人日記。你的內容必須對別人是有價值的,要麼要做到有用,比如“excel之家”,很多職場人都會關注下,學學教程,找找函數之類的。

要麼你的內容很有趣,比如“暴走漫畫”、“冷兔”,粉絲茶餘飯後翻一翻,圖個樂呵。這類內容需求量大,光吃人口紅利也能過得不錯。

日更1年,增粉1000:我做自媒體到底哪裡有問題?


如果你運營的是企業公眾號,還要想清楚:你做的內容,跟公司的主營業務有什麼關係?怎麼引導你的粉絲成為你公司的付費用戶?

比如我關注的一個公眾號,他家的主營業務是微信編輯器,變現方式主要是付費模板和會員。於是他家的公眾號上,每天都會更新很多排版教程和黑科技,作為新媒體工作者的我自然十分受用,也就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忠實用戶。

如果你是個人運營公眾號,一定要注意個人IP和品牌的打造——這也是眾所周知的常識了。但在這裡,陳舟必須提醒大家一點:請仔細思考一下,你現在的積累,是否足以支撐你成為一個KOL呢?

郭德綱說過一句話:“年三十吃頓餃子容易,之後呢?得天天吃餃子才行,可是你有那麼多餡兒嗎?”

雖然是句大俗話,可是我認為非常有道理。現在有很多大學生和初入行的自媒體人,取得了一點成績就把自己包裝成資深講師、大V,去開課圈錢,短期看來自然很令人豔羨,但是之後呢?

才20多歲的年紀,在行業裡就已經臭名昭著,未來的幾十年職業生涯怎麼發展?雖然這個時代很浮躁,但請一定記得,錢財要珍惜,但不要看得太重。擺正心態,多下苦功夫。有時候,慢慢來,比較快。

與大家共勉。

作者:陳舟amber,3年銀行人,3年自媒體人。先後從事過情感號、本地號、人文號的內容編輯工作,上稿過富書、月寒書社、國家人文歷史等多個大號。專注分享最接地氣的個人成長和寫作變現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