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哪些地方多出“神醫”?聊聊古代醫家“北弱南盛”的地域分佈

中國醫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它的發展變化必然會受到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但醫學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它又有自身的獨到之處,不同時期醫學表現了不同的發展特色。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中國古代醫家的分佈狀況也不盡相同。

古代哪些地方多出“神醫”?聊聊古代醫家“北弱南盛”的地域分佈

先秦到明清,中國古代醫家的地域分佈經歷了一個從西到東,從北到南的發展過程。中國古代醫家的分佈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而這種地域性特點又由因素共同作用而發生,既有政治、文化的因素,也有地方風俗的作用,更有中國古代人才分佈和醫學世家的影響。

中國古代醫家的地域分佈

1.古代醫學發展的道路上,為我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醫學家們

在中國古代醫學發展的道路上,有很多著名醫家為我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曆代修史,為醫學家立傳、記述疾病流行、詳列醫學文獻等,幾乎成為必須遵循的傳統。例如司馬遷《史記》中的《扁鵲倉公列傳》,就是我國最早記錄有醫家列傳的史書在傳記體醫史方面,唐代甘伯宗的《名醫傳》、宋代周守忠的《歷代名醫蒙求》、明代李鐮的《醫史》、等,基本上都是以醫學人物為主體的名醫傳記性著作。

2.北弱南盛的醫學家分佈態勢

古代哪些地方多出“神醫”?聊聊古代醫家“北弱南盛”的地域分佈

先秦至北宋呈現北盛南弱,南宋以後出現北弱南盛。其中東漢末年南方略佔優勢,三國兩晉南北朝醫家分佈呈南北均勢,開始有從北向南轉移之趨勢。上古時期醫家多為傳說中人物 ,有伏羲氏、神農氏、黃帝、岐高、等醫學人物,都是以黃河流域帝和臣的形象出現。可以看出先秦秦漢醫學人物主要分佈在北方。南方几乎是空白,東漢至北宋醫學人物分佈呈現北強南弱,北方集中在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山西五省,其中河南一直佔有重要位置。南方醫學人物集中在江蘇、浙江、四川省南部。但有一現象較為突出,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蘇人數達8人,這是其他北方各省沒有的情況,只有河南在北宋時超過江蘇,有12人。

到隋唐時江蘇的卓越地位喪失,宋代浙江和四川人數超過江蘇,僅次於河南、山東,排在第三位。南宋以後我國中醫人物分佈呈現出北弱南強的局面,北方以河南、河北、山東為重點,南方集中在江蘇、浙江、江西三省。其中南宋和金對峙時期儘管南方總人數遠遠超過北方,但金朝統治下的河北是當時醫學繁榮地區,醫學人才遙遙領先。明清時期醫學人物在北方的分佈極少,特點是零星散落在北方六省和北京且遠遠落後於南方。

南方集中在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四省,且人數大大超過北方。

古代哪些地方多出“神醫”?聊聊古代醫家“北弱南盛”的地域分佈

出現“北弱南盛”的地域分佈有哪些原因?

1.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地方特殊的經濟因素對人才起著重要作用

經濟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它決定了上層建築的各項內容,經濟的發展狀況對人才的出現與成長起著重要作用。而地方特殊的經濟因素又影響著醫家的分佈情況。以江蘇為例,古代我國經濟文化發展的重心在黃河流域,江蘇地域的開發、發展較晚。司馬遷說過,吳國初建時荊蠻從而歸之者僅千餘家,當時江南的農業生產處於“火耕而水褥”階段。

據《史記》、《漢書》記載,當時的蘇北,尤其是徐州地區,由於受中原文化影響,經濟文化較江南先進。而揚州也開發較早,是隋唐時期我國新興城市的代表,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時有“揚州雄富冠天下”之說。而當時的江南地廣人稀,唯一例外的是吳縣,為東周時吳之都城,東漢吳郡之治所,宋之前已發展成為江南一隅經濟文化中心。為此,宋以前,江蘇地域內的醫學事業和醫家分佈,除南京外,側重於蘇北的徐州、揚州及吳縣蘇州一帶。

古代哪些地方多出“神醫”?聊聊古代醫家“北弱南盛”的地域分佈

宋以後,中原地帶戰亂頻發,而江南水鄉社會相對安定,宋室南遷,南方的政治地位日益顯要,為江南的經濟文化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加之江南土地肥沃,氣候適宜,農作物產量高,到南宋時已有“蘇民精於農事,畝常收米三石”'的記載,明初建都南京,政通人和,對外開放,鄭和七次下西洋,再次促進了江南經濟發展。

2.徽州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並對新安醫學的形成和發展以深遠的影響

徽州,位於長江流域之南,以錢塘江上源水系為中心,是一個風景秀美的盆地,也是歷史上人民避亂的綠洲。徽州以古越文化為先肇,天然的吸取了吳、楚文化的營養,而後又經中原文化的滲透,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徽州文化”。這一文化的興盛,不僅成就了程朱理學、江戴樸學、新安畫派等精英,同時也給“新安醫學”的形成和發展以深遠的影響。

受徽文化的影響,從晉代新安郡守羊欣著《羊中散方》捲開始,下迄近代新安名醫王仲奇等,曾湧現出著名醫家餘人,他們既是儒生,又是醫生。

有著濃厚的文化品味,使新安醫家成為一個龐大的、高素質的儒醫群體。新安醫家著述繼承了儒士深究學問的方法,有的對某書文字、內容進行考訂、註釋,如吳皇的《素問吳注》是對《素問的註釋,明代歇縣程衍道以宋抄本為據,輯校《外臺秘要》年有的在研究某書的基礎上,著書以繼承、發展某書或某醫家學術,南宋歇縣張果的《醫說》是現存最早的醫學筆記雜著彙輯專著,吳良的《醫方考》是最早的方解專著。總之,新安醫學作為徽州文化的組成部分,它的發展興衰無不受到徽州文化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

古代哪些地方多出“神醫”?聊聊古代醫家“北弱南盛”的地域分佈

3.風土人情是影響紹興古代醫學的重要原因並對紹興醫學人才的成名也有很大的影響

以紹興為例,風土人情是影響紹興古代醫學的重要原因,對紹興醫學人才的成名也有很大的影響。紹興地處江南沿海,天暖地溼,人多嗜食酒茶,態食生冷油膩,所以凡傷寒恆多挾溼,但說到治療汗法與和法的方式,均貫穿芳宣中佐以淡滲,防其停溼聚痰,這與其它傷寒及溫病學派有明顯的不同。而紹派傷寒正是歷代紹興醫家根據紹興一帶的風土人情經過不斷的探索而逐步創立起來的。紹派傷寒的學說源於仲景,以擅長治熱病,辨證重溼,施治主化,立法穩健多變之特色著稱於醫林,其與吳門之溫病學派雖同治熱病,但其辯證綱鄰及論治內容卻迥然不同,而與一般仲景學派相異,自成一派,故曰“紹派傷寒”。

稍後於俞氏有任諷波山陰人,為任越安之裔孫,得祖上之傳,四世皆精傷寒。任氏後約半個世紀,會稽章虛谷著《傷寒論本旨》,對仲景傷寒及葉氏《溫熱論》、薛氏《溫熱條辨》說注細辨,融會貫通,卓有成效。縱觀派傷寒的發展歷程,該學派由張介賓、俞根初、高學山、任諷波、何秀山、章虛谷等奠定,再經邵蘭蓀、胡寶書、等眾多名家繼承發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醫學學派,造就了紹興地區一代代的專科名醫。

古代哪些地方多出“神醫”?聊聊古代醫家“北弱南盛”的地域分佈

4.戰爭頻繁造成疾病流行

如金代河北地區醫家雲集,流派紛呈最主要的原因是戰爭頻繁造成疾病流行。還有清代江南溫病學派形成於江蘇吳中,大量溫病學家集中於此,是由於氣候潮溼加上人口過多引起疫病流行。元代婺州路義烏人朱丹溪潛心劉河間、張子和、李杲三家之學,成為劉、張、李後的又一大家,合稱金元四大家。自創滋陰派,也稱丹溪學派。

隨著經濟中心的南移,醫學中心也隨之南移。明清溫補學派、溫病學派全部創建自江南,其代表人物多出自江浙地區,如薛已、張介賓、趙獻可和溫病四大家。另有許多在學術上頗有貢獻,未有明顯學派傾向的著名醫家也多為江南人,如張石頑、張志聰、王泰林、徐大椿等。只有黃元御、楊慄山等為北方人。同時明清時期南方擁有不少的地方特色派別:

<code>如吳中醫學、錢塘醫派、新安醫學、孟河醫派、永嘉醫派等。
各派可考證的醫家成百上千,吳中醫家1400人,錢塘學派1700人,新安醫家達939人。/<code>

結語

通過對我國古代醫學的發展狀況和醫家分佈的考察,我們可以得出:從先秦到明清,伴隨著中國古代醫學文化中心的轉移,中國古代醫家的地域分佈發生了變化,它經歷了一個從西到東、從北到南的變化過程。直至宋代,中國古代醫家的地域分佈基本上是與中國政治中心相一致的。

這也造成這段時期黃河中游地區醫家的大量湧現。但隨著靖康之變,宋室南遷,南方醫家數目大增並逐漸超過了北方。

古代哪些地方多出“神醫”?聊聊古代醫家“北弱南盛”的地域分佈

明清時期,江浙成為當時醫家最為密集的地方。中國醫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既體現了文化因素的制約,又展示了醫學發展的獨特之處。中國醫學文化中心的轉移稍晚於中國文化中心的轉移,這也同樣影響到了中國古代醫家的地域分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