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名街 育賢街:沙洲抵佛前 嘉州出狀元


嘉州名街  育賢街:沙洲抵佛前 嘉州出狀元


育賢街是指從道門口至育賢門,呈南北走向的一段街道,街長154米,寬7.5米。此處為明代河泊所、清代千總署所在地,並非是街名。民國時改千總署為教養工廠,後在此設樂山女子中學校。抗戰時期,在“8·19”空難中慘遭日機轟毀,今為縣街小學等單位所在地。

嘉州名街  育賢街:沙洲抵佛前 嘉州出狀元

▲2018年的樂山育賢街 劉躍平 攝

嘉州名街  育賢街:沙洲抵佛前 嘉州出狀元

嘉州名街  育賢街:沙洲抵佛前 嘉州出狀元

▲縣街小學


此街之所以名“育賢街”,與唐宋時期樂山古城育賢壩上的文廟密切相關。今大渡河河道與鳳洲壩在唐宋時為古城的南城部分,因建有文廟叫育賢壩,文廟所在的街叫育賢街。清嘉慶年間,樂山人張瑞在所著《鳳洲遊記》中雲:“育賢以舊有學宮而名,佛前則直在大佛前也。故昔人稱讖記有云‘沙洲抵佛前,嘉州出狀元’。”


嘉州名街  育賢街:沙洲抵佛前 嘉州出狀元

▲育賢街古韻


史載,明洪武初年,大渡河開始改道向北移動,文廟受到威脅,三遷其地才建於今老霄頂山麓。文廟雖遷建他地,但此地名與街名仍然保留下來。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之災”,明代所修的嘉定州城南城及育賢壩與育賢街為水所毀,重建時新建的街仍用了育賢街之名,以示不忘歷史和紀念。“丙午之災”這次大水,徹底改變了當時的城市格局。

  明中葉以前,樂山城市的格局略呈方形,從現在的高北門至肖公嘴平行延伸至育賢壩,大渡河則繞育賢壩外而流,直衝烏尤山而去。南宋《長江萬里圖》所畫嘉定府城圖正是方形之狀。從明初開始,受大渡河水患影響,城市不斷向北遷移。清乾隆五十一年年“丙午水災”後,受大渡河河水的沖刷影響,樂山城址屢修屢壞;直至清嘉慶年間,嘉定知府宋鳴琦與樂山知縣龔傳黻合力修築今麗正門至蕭公嘴段城牆,並修建阻水石磯,才奠定方誌所稱的“嘉城如鳳”的形狀。


嘉州名街  育賢街:沙洲抵佛前 嘉州出狀元

▲育賢門


來源:微嘉州

嘉州名街  育賢街:沙洲抵佛前 嘉州出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