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寒門何時才能撕下身上的標籤?

前兩天,各地新生開始陸續進入學校,狀元入校,差生復讀,幾家歡喜幾家愁。

一個有趣的現象引起了我們的好奇。

為什麼今年的狀元們多集中在省會或次省會的名校?

為什麼他們都擁有驚人相似的背景:父母優秀,家境殷實,愛好廣泛?

四川省理科狀元周川,高考成績718分。

對於這樣一個讓普通孩子望而卻步的成績,周川本人卻沒有表現出很驚訝。

的確不奇怪,他們一家人基本都很有讀書天賦,周川的姐姐前年就以高分考取了北京大學。

而他本人其實在去年就已經被北大醫學院錄取,但是因為不喜歡醫學專業,於是選擇繼續學習一年,今年的志願他選擇了北大數學系。

彪悍的人生需要解釋嗎?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寒門何時才能撕下身上的標籤?

狀元們的身後,是無形資產在支撐的,比如財富、人脈、知識素養、眼界格局……而單單財富一方面就可以帶來極大的優勢,階層突破靠的是幾代人的努力。

這屆高考狀元所展現的特質,不禁讓人想起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的一段話:

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越來越很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大實話很耿直,但說的也是事實。

曾經,命運的手掌裡也有漏網之魚。

曾經,寒門也會出貴子。

但不知什麼時候,這種現象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當農村父母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流浪,把年幼的孩子留守在家,一年也見不上幾面的同時;

在另一個“世界”裡,教育早已是城市家庭的重中之重,各種技能、藝術的培訓、各種興趣的激發與培養,這裡的孩子可以在快樂中學習,在“彎道中超車”。

寒門學子如何從一個階層跳到另一個階層?

其實這不單單是物質的貧瘠,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貧瘠。

幾年前曾去一個同事的老家旅行,他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小學文憑,典型的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說他是寒門沒人反對吧?

對於他們那裡的人來說,讀書就好像天上掉下來的梯子。因為貧窮與落後,當地能夠考上高中的人佔全村不足五分之一,而能夠考上大學甚至好大學的,更是鳳毛麟角。處於這樣的境地之下,那裡的家長們唯一的教育觀就是:“孩子,好好讀書,哪怕只會讀死書也沒關係,只有這樣將來才能離開咱們這個地方”。直到如今,這樣的觀念依然存在。奧數?音樂?想都沒想過,有沒有人知道都是一回事。

我問了幾個有孩子的村民:你會為孩子提供素質教育嗎?

他們的回答令我瞠目結舌:素質教育是什麼?都快成了娛樂教育,成了荒廢教育了。我們送孩子上學的目的就是考大學,又不是為了讓孩子在學校裡玩樂,要是那樣也叫教育,我們還讓娃上學幹嘛?

可能這句話正戳中了某些人的痛點。當這些家長得到聲援的時候,他們變得更加肆無忌憚,並且大放厥詞地說:素質教育就是應試教育的天敵!因為素質教育讓孩子鬆懈,分心,不再努力。而應試教育呢?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是不可能變的。所以我們只要一步一步紮實走好,在這個應試教育大環境下就能闖出一片天地。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對立的嗎?

高考狀元都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嗎?

事實證明並不是這樣的。

北京理科狀元周展平成績715分。在功課如此繁雜的情況下,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喜歡京劇,最愛的是程派,還練過四五年的小提琴。

安徽高考文科狀元鄭辰筱,以總分678分成績奪冠。

接受採訪時,這位戴著眼鏡的文靜女孩說,她最愛出國旅行,初中時就跑遍了十多個國家,12歲時曾一個人去美國旅行。

還有以653分摘得四川省文科狀元的卓汐聰,他長相英俊,愛好眾多,是學校主持人,喜歡模聯。接受採訪時,他當場就秀起了英語劇《貓》中的片段,引來陣陣喝彩。

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階級固化,再加上資源分配不均,最終的結果會導致社會層級分化愈發嚴重,

有些人初中就跑遍了十多個國家,有些人一輩子都沒離開過大山。

於是在今年高考狀元出爐後,很多寒門學子都哭了,抱怨聲不絕於耳:寒門想要一鳴驚人太難了!

中產階級有社會資源,有財務資源,他們的孩子可以選擇奧數、潛能英語,或者美聲唱法,再或者鋼琴、吉他。他們口中的“隨性”和“無憂”,都是踩著真金白銀的公主夢、王子夢。

而寒門有什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除了第一個沒有,其他的都有了。在堅如磐石般的階層壁壘面前,即使知道需要提高素質教育,卻又無力實行,無奈嗎?確實。

那麼對於寒門學子來說,讀書能改變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反著問一下:對於窮人家的孩子,如果不讀書,又能改變什麼?

結果顯而易見,除非出現了特別好的機會,不然什麼也不會有。三年前,安徽六安某高二學生留下遺書:下輩子不做窮人家的孩子,隨後離家出走,所幸後來被警察找到。

可回看這短短十一個字,既心酸,又悲哀。

對於貧困家庭來說,窮就是萬惡之源

兩年前,蘭州大學博文學院的英語教師劉伶利身患癌症,因此向學校提出請假治病,學校卻以長期曠工為由直接將其開除,給她的名譽帶來不可磨滅的損失。還有當年考上了南京郵電大學的徐玉玉,由於家庭困難,她向教育部門申請了助學金,卻被假冒教育部的詐騙電話騙取9900元學費,她深深知道,被騙去的9900元學費,是父親真正的血汗錢。母親殘疾,父親賣苦力,每一分錢都不是施捨來和偷搶來的。

富裕人家,拿出幾萬學費不吃力,豪奢人家更是九牛一毛,但對於這樣一個家庭,這已經是窮盡所有了。這筆鉅款打了水漂,等於父親的苦力打了水漂。

在派出所做完筆錄後,徐玉玉在鬱憤交加中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十分鐘,抱著對大學的嚮往與遺憾,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寒門何時才能撕下身上的標籤?

前者是沒有大學老師尊嚴的大學老師,後者是沒有進入大學校門的準大學生。

前者身患癌症,又被學校開除;後者被騙光學費,憂憤至死。

她們有什麼共同點嗎?

有!她們都是寒門子弟,在大麻煩來臨時,第一難處就是缺錢。

劉伶利患癌症前,沒人覺得她貧困。

徐玉玉損失9900元前家庭就不富裕,但錢被騙走後,貧困才會那麼扎眼。

她倆,一個已經工作好幾年,一個即將去求學,但最後都給社會留下一個苦澀的話題:知識能不能改變命運?

該認輸了嗎?

不!

即使你身為寒門,也不應該放棄。如果你因此而放棄,說明你壓根不理解教育是什麼。

那教育到底是什麼?其實很多人有一種誤區,覺得考到了某一所大學,你就是天之驕子,所謂教育也就可以到此截止了。其實並不然,真正的教育是在之後的幾十年,甚至終生都在慢慢釋放能量,只要你肯將學習堅持下去。

你要知道,你想要什麼機會,就得自己去爭取,哪怕你是寒門。

你想要公平,想要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想要錢,就得靠自己的雙手去拼搏,去揮灑汗水,去把屬於自己的東西用努力奪回來。而不是自怨自艾地傷春悲秋,以寒門自居,以寒門沉淪。

如今,當我們回到這場猶如絞肉機般的高考練場上,雖然已經很難再覓得寒門高考冠軍的身影了。

但是寒門輸了嗎?其實並沒有,在你看不見的角落裡,寒門學子正在匍匐前進,他們使勁地往前摩移,只為爭得一席之地。

素質教育輸了嗎?也沒有,越來越多的事實正在佐證,素質教育增長了孩子的見識,開拓了他們的眼界,讓他們發現自己越來越多的潛能。

不要再為孩子的教育吝惜付出,更不要再把自己比喻成錢包裡的窮人,思想上的巨獸!

很多人將窮,鋪墊成一個技術活,所有的無力付出,都將可以歸結為自己窮。繼而撒潑、打滾,然後甘願被枷鎖桎梏。但是他們全然不知,原來錢包裡的窮人,是真的可以成為巨獸的!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寒門何時才能撕下身上的標籤?

這是西南地區的偏遠山村,孩子們正在徒步兩個小時上學。

有一種人生體驗叫上學路上,這是城裡孩子沒辦法理會的經歷。風裡來,雨裡去,農村的孩子從未放棄過讀書與學習,真正的教育,不是在空調房玩過家家,而是一顆堅持拼搏,衝出山村的進取心。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寒門何時才能撕下身上的標籤?

哪怕一百個村娃裡只有一個能考出大山,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絲機會。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寒門何時才能撕下身上的標籤?

廣西苗族自治縣,貧困家庭最好的“裝修”,就是一張張奪目的獎狀。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寒門何時才能撕下身上的標籤?

父親是工人,母親是下崗職工,家庭條件很一般,不刷題也不熬夜。河南文科狀元勾藝霖躲開了所有成為貴子的基因,卻依然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高效的學習方法成為全省翹楚。

出身寒門,我們複雜地懷著無能為力和躊躇滿志,百感交集,即使糾結卻依然不願停下腳步。有的人深深嘆息,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還有的人使勁鞭策自己,一點點努力,終成一股了不起的清流。寒門為何不可出貴子?誰說脊樑不能在田野挺直?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一歲一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