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當我們在聊餘音的時候,我們在聊什麼?是將高價位的聲音讓更多人享受?還是豐富多變但是依然價格低廉的產品線?抑或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做耳機的?當餘音沉寂了將近兩個月,也不知其中發生了諸多變故,但是卻在國慶節後發佈了這樣一款耳機,我覺得非常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二。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首先是開箱部分。和GY09相似的箱體設計,單層封面,內盒沒有過多的修飾。在百元價位,過度包裝卻是沒有必要,將產品包裹的嚴嚴實實,能夠抵擋來自快遞行業的沉重打擊,便是最佳的狀態——省下更多物料成本給耳機不好嗎?這讓我對GY03耳機本體產生了期待。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打開盒子,首先便是社群信息和保修卡,裝在信封裡,而不是墊在最底部到處晃盪,尤其是盒子裡面有充足的空間的時候,這樣給人一種專業的感覺。大開封面之後,可以發現盒子內容空間很大,而且海綿也很結實,就順順利利被我媽拿去作針線盒了。

內容物不出所料,那便是 耳機本體和標配的耳機盒,印著REECHO的字樣,沒什麼可說的。盒子裡是餘音產AET07和AET08耳機套,這一次居然沒有散著來,而是用上了耳套板,十分可以,專業感拉滿。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耳機本體如圖所示,第一眼,簡單,簡樸,簡約,就是一根立柱&收縮腔體。腔體感覺很像調酒師的雪克壺搞得我有點饞一杯清爽的瑪格麗特(那個“棍子”的形狀估計是長飲杯沒錯了)。標配的耳套是AET08,那一款以低音解析著稱的耳套,在大部分耳機上聽感更傾向於經典交響樂以及當前年代的流行音樂——至於在GY03上的表現如何我們稍後便說。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摘下耳套,罩網是金燦燦的,在這些看不到的地方也做足功課,還是非常讓人開心的。耳機導管進行了重新設計,參考採樣了100多個人耳道前段的0.5CM樣本,理論上大部分人聽時並不會感覺明顯的腫脹感,對許多耳道小的朋友比較友好。

從這一角度看,雖然在整機上做了弧線的過渡,但是整個耳機調音方案還是沒有脫離傳統的直插耳機,如GY10,還是根據了耳機單元的大小結合了空間設計對聲音的微調而實現——這並不是一種老舊的設計反而是成熟的技術,在耳掛式普及之前的幾十年裡,都是以這樣的一個思路設計產品。在大邪神計劃中的一篇文章便是以此為基準。

在官方給我的資料中,有一個叫“物理空間頻率補償技術”,便是這一設計之下的。通過對整體空間結構共振的把握,可以調整材質,前腔與後腔的空氣動力需要,針對單元的聲音特性來補足,直到得到需要的聲音效果。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從聲音角度來說,AET07與AET08提供了兩種聲音,而官方資料也說明了這款耳機往均衡的聲音上設計,而配選AET的耳套也是保證了這一點。

AET07:基底是均衡的,整體感覺是明亮的,尤其是對比於AET08,低頻下潛寬鬆感勝於能量感,聽起來並不費力,可以長時間聆聽低重音音樂。在播放小編制器樂合奏時候整體氛圍會好很多,而且高頻比較舒展,古箏和笛子的音色會好很多。我喜歡用來聽女子十二樂坊國風合奏版本的《我只在乎你》,婉轉動聽。

AET08:這是標準搭配,理論上是表現GY03的標準聲音,實際聽感而言,較之我日常喜歡的AET07還是有不少變化。首先在高頻上,能量並沒有此前那麼充足,稍微薄了一些,這樣在表現笛子時候的色彩感稍有欠缺;低頻上相較而言增加了凝聚感,也有了一點點緩慢和包圍,在表現貝斯和架子鼓的時候有所增強,所謂沉浸感。在這樣的耳套下,我喜歡聽搖滾樂、爵士樂,舒服的感覺。

「開·評」 少即是多——餘音 GY03

總結一下,這款產品看上去簡約,從聲音到做工再到技術上其實都做到了這個價位的成熟,從這個角度來看,百元左右的價格確實很可以,是一款值得購買來日常使用的產品。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當我們聊餘音的時候我們在聊什麼?如果將任何一款餘音耳機交給一位經驗老到的發燒友,可能會挑出來一大堆問題,但是,如果你僅僅作為一個耳機消費者,花了百十來塊錢去找一個自己能用住的耳機,那麼比做工的話同價位能夠更好嗎?鮮少。

當一個品牌形成了自己的形象,我們將會對它有所期待。但是別忘了,一個品牌的產品的生命力,不單單在於其塑造的形象,而在於人們選擇了它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