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萬億級大人物,李想?

下一個萬億級大人物,李想?

李想的理想,不止是千億美元。

文丨華商韜略 陳俊一

  萬億級賽道上,李想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在所有造車新勢力都選擇純電動方向時,他卻選擇了增程式路線。有人說他投機取巧,有人說他自討苦吃。

【灰暗之後的開門紅】

  7月30日,理想汽車登錄納斯達克,上市首日股價大漲43%,收盤股價16.46美元,市值139億美元(近千億人民幣),超過了蔚來(當日市值135億美元),可謂開門紅。

  和其他造車新勢力相比,李想的理想起步就晚了一年,融資時也經歷過很多灰暗時刻。

  2014年創辦的三家新勢力中,威馬、蔚來獲得百度、騰訊的共同垂青,小鵬被阿里獨寵,同時還有很多機構“排著隊投資”。

  2015年7月李想創辦理想時,BAT和頭部機構早就押好了各自的寶,不再下注。

下一個萬億級大人物,李想?

  一般來說,投資機構有自己的投資風格和排他性選擇。在某個賽道選中一家頭部選手後,很少再投競品,以防資源分散、內部打架。

  融資艱難的理想汽車,就這樣成了“窮孩子”。

  李想找到好友、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明明,兩人在望京一家咖啡館深聊了半天,談以往的創業、談現在的想法、談未來的趨勢。

  李想上一個創業項目汽車之家,黃明明就是天使投資人,並獲得近百倍回報。黃明明認為,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基本結束,“智能電動汽車+出行”才是下一個千億美金的機會,與李想的想法不謀而合。

  於是,黃明明投給李想2400萬,再次成為理想最早的天使投資人。

  理想還獲得了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的投資支持。特別是美團王興,在C輪(3億美元)、D輪(5億美元)、上市前的基石投資(3.3億美元)上全程參與,甚至在自己的飯否賬號上多次為理想汽車“帶貨”。

  哪怕有黃明明和王興的背書,哪怕是李想這樣的明星創業者,但起步晚加上技術路線獨特(增程式),使得“每輪融資都不容易”。

  因為,所有投資人都忍不住問:為啥不好好造純電動車?“增程式”又是個什麼鬼?

【與眾不同的增程式】

  在造車上,李想對於不依賴充電樁,有著謎一般的執著。他最怕用戶因為充電不便,而陷入里程焦慮的糾結裡。

  起初,李想想開發小型低速電動車SEV,電池可以拆下手提;因政策原因放棄SEV後,轉投中大型SUV開發,李想選擇了增程式,還是要不依賴充電樁。

  所謂增程器,就是在電動車上裝個燃油發電機,電池電量不夠時,就可以用增程器給電池充電,以增加續航里程。

  這個增程器,像一個大號“燃油充電寶”,即將燃油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再用電能驅動汽車。

  人們很容易將增程式汽車,簡單理解為插電混合動力,其實又不完全一樣。插電混合動力,有電池+燃油兩套驅動系統,可以相互切換;但增程式汽車,只有電池一套驅動系統,燃油增程器不驅動汽車,它只是個“充電寶”。

  以已量產上市的“理想ONE”為例,通過240kW功率電機+1.2T汽油發動機發電驅動,使得其綜合續航里程約為800公里,基本消滅了“里程焦慮”。

下一個萬億級大人物,李想?

  但汽車業界,對增程式可謂百般羞辱。

  比如,一向謹言慎行的大眾中國CEO馮思翰,提起增程式都忍不住猛烈吐槽,稱其是“最糟糕的方案”,從環保角度“根本沒必要”。

  類似的質疑很多,惹得李想忍不住怒懟:一群毫無“用戶思維”的人,天天在研究技術路線,胡說八道!

  這樣的爭議,也早在用戶之間蔓延開來。

  有網民認為,加油又加電,純屬“脫褲子放屁”。但在加拿大、北歐等高緯度地區,能夠加油加熱的電動車(類似威馬的“柴油加熱包”,燒柴油實現電池包加熱和車內供暖),偏偏又更受歡迎。

  公允地看,在電池技術未實現革命性突破之前,採用這類多種技術跨界融合的過渡方案,並非不能理解。李想的選擇,自有其理由:

  第一,短期內,在電池能量密度難以提高、價格難以降低、充電設施難以完善的情況下,不如採用獨闢蹊徑的增程式技術。

  第二,理想之所以選擇中大型SUV,是因為豪華中大型SUV往往價格百萬,是一個客單價高、利潤空間較大的細分市場。

  第三,中大型SUV才有足夠的空間放置增程器、大容量電池,不至於影響車內空間體驗。

  李想還發現,在中國,低檔車銷量都在下降,20萬以上的中高檔車型反而在增長。大部分二次購車用戶,基本都會買更好的車。

  由此,理想ONE切入了30萬以上區間。在李想看來,對比動輒百萬的BBA豪車(寶馬、奔馳、奧迪),理想ONE價格上即便打四折,依然有利可圖。

  這就是李想的底氣所在:“我們跟其他傳統廠商提供的產品沒有區別,用的相同品質、相同的供應商、相同的製造工藝,這是給我們進入這個市場非常非常好的機會。”

  而增程式在日本市場上的成功,也讓李想對這一技術路線充滿信心。

  像日產NOTE,是日本車市2018年銷冠、2019年亞軍,其中七成銷量來自增程式混合動力版。

  日本、歐洲面臨的充電現狀,跟中國非常相似,充電樁裝不上、找不到、用不了。

  而理想ONE的增程式系統,各項數據都優於日產NOTE。一方面,其電池續航能力達180公里;另一方面,未來電池容量增加,再將增程器去除,也不是什麼難事。

  這正是理想ONE作為世界上第一款四驅增程式電動車的獨特魅力。

  從最初不被人看好到上市後大賣,理想ONE用銷量證明了增程式技術完全可行。

下一個萬億級大人物,李想?

  從2019年11月量產到2020年6月底,理想ONE已交付超1.04萬輛。2020年上半年,理想ONE實現銷量9666輛,在自主造車新勢力銷量排行榜上,位居總量第二、SUV第一。

  銷量的提升,讓越來越多的潛在用戶,越發難以理解增程式的複雜邏輯。因為不管怎麼解釋,大家最後還是覺得,這就是“混合動力”。

  於是,理想對於增程式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的區別,也不再過度強調,而是突出其豪華、大型的特點。畢竟,向客戶解釋一個複雜且容易誤解的技術名詞,根本是吃力不討好。有媒體人調侃,李想終於“放棄抵抗”了。

  這種“放棄抵抗”,恰恰從側面反映了理想ONE本就應該吸引非極客用戶。

  技術本就是為市場服務的,李想也並非刻意要與眾不同。選擇增程式技術路線,目的是破解里程焦慮、充電煩惱;淡化增程式概念,也是為了適應變化的市場和更廣大的用戶。

  那個殺伐果斷、想做就做、做就做成的李想,並沒有變化。

【創業哲學的三段論】

  創辦理想汽車之前,李想已經財務自由,投身於投資,並在雪球上曬過自己的投資組合。

  但在卸任汽車之家總裁的第二天(2015年7月1日),他又迫不及待地宣佈創辦車和家(理想汽車前身),開啟第三次創業。

  “我可能在有生之年再造一個豐田,還有什麼事比這個更刺激的?”

  這個刺激的決定,讓李想從一個財務自由的投資人,變成了財務不自由的創業者。李想說:

  “我把一些創業失敗的平庸創業者拉進我的企業,變成我的下屬,他們的能力反而就和打通任督二脈一樣,瘋狂和高效得嚇死人。”

  讓60分的人幹出90分的活,這就是組織的力量。

  李想總結過自己的三段創業經歷:第一次做泡泡網,他只關注競爭,天天盯著中關村在線、太平洋電腦網,但最後自己還是老三;第二次做汽車之家,他更關注用戶,然後徹底贏得了這個市場;第三次創業,他更關注組織。

  李想高中時做顯卡之家,小打小鬧都可以做到信息港第一,但第一次創業的泡泡網卻只做到行業第三,這讓李想非常痛苦。

  “我可以不喜歡,但是必須在這個領域能做到第一,因為常年做老三是個非常痛苦的事。”

下一個萬億級大人物,李想?

  重新選擇一個新領域去開拓,李想在旅遊、房地產和汽車三個領域中,最終從用戶體驗的角度選擇做汽車網站。

  汽車之家,是李想從深刻理解技術到深刻理解用戶的轉折點。

  黃明明就指出,汽車之家通過產品庫內容組合、構建論壇以壟斷UGC內容產出等策略,規模、活躍程度和流量均達到第一,一家網站就賺了整個行業近100%的利潤。

  而從關注競爭,到關注用戶,再到關注組織,李想創業哲學的三次變化背後,不變的,是目標的持續更新、放大並實現。

  李想曾說,高中時的目標是大學畢業後做雜誌編輯,能拿兩三千工資就行。但高中做顯卡之家後,李想每個月有六七千到上萬的收入,提前實現了“人生目標”。

  再之後,李想車和房都有了,新的“人生目標”,又成了用1000萬美金把網站賣掉。結果頗有戰力的團隊,2009年直接把汽車之家幹上了市。

  “我起初目標其實是非常樸實、簡單甚至自私的,但這些目標就是不斷實現更大目標、成就更大的事業的必經之路。”

  在李想的連續創業中,他的目標與格局也在一步步放大:從小打小鬧到行業第一;從操盤百億美元公司,到期望打造千億美元企業……

【萬億級的大賽道】

  甚至千億美元級別,都小了。

  “那些認為李想的理想是操盤一個千億美元的理想汽車的朋友們,你們還是低估了一個數量級。”王興在理想上市的前一天,如此說。

下一個萬億級大人物,李想?

  王興表示,中國車企格局基本是3+3+3+3角逐下兩輪,即:3家央企、3家地方國企、3家民企、3家新勢力。他看好的3家新勢力,只有“理想、蔚來、小鵬”。

  十年前,中國就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車市場。在新能源車領域,中國連續五年都是世界最大市場,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0.6萬輛,市場規模約2000億元;但與同年近4萬億的汽車零售總額相比,新能源汽車佔比不到5%,只是個零頭。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25%的目標,4萬億的25%就是萬億。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還有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成長空間,萬億級賽道上,一定會誕生新的超級巨頭。

  造車新勢力中,會產生這樣的幸運兒嗎?目前看來,很不確定。

下一個萬億級大人物,李想?

  ▲數據來源於乘聯會

  在乘聯會公佈的2020年8月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中,理想ONE以2711輛位居第七,次於蔚來ES6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的亞軍。

下一個萬億級大人物,李想?

  ▲數據來源於乘聯會

  但特斯拉Model 3不僅以1.1萬輛的銷量,成為當月的新能源銷冠;2020年1-8月間,更以6.8萬輛的超高銷量,碾壓其他新能源車型。

  面對特斯拉的驚人成績,李想不免有“滅頂之災”的感嘆。

  除了特斯拉,傳統廠商也在新能源上加碼。競爭之下,新能源車的主流續航已從幾年前200、300公里進步到500、600公里,10萬出頭就能買到NEDC續航400公里甚至500公里的新能源車。

  這是整個產業鏈高效運作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在電池難以發生化學革命的情況下,用CTP、刀片電池等物理手段,也能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2020年,充電樁又被納入“新基建”。伴隨充電樁的進一步普及和電池容量的提升,增程式汽車會不會像小靈通一樣,哪怕紅極一時,但隨著3G的普及,終將迎來滅頂之災?

  汽車企業的生死,其實也在轉瞬之間。

  幾年前,新能源汽車的爆發造就了上百家造車新勢力;如今,它們死傷大半,僅剩大鯊魚特斯拉、轉型新能源的傳統車企,以及新勢力的幾家頭部企業。

  市場格局似乎塵埃落定,但總有人會打破你的想象。

  7月,國民神車五菱發佈宏光MINI EV,售價僅為2.88-3.88萬,上市20天就以1.5萬輛的銷量衝上新能源銷冠。

  在新能源市場從千億級邁向萬億級的過程,註定不會一路平坦。稍有喘息,便會跑出新的黑馬,讓這個市場充滿驚喜和變數。

  這樣萬億級的大生態,也註定不會像白樺林一樣齊齊整整,而更像亞馬遜雨林,從地底到樹梢,都充滿參差多態的神奇物種。既孕育著異樣的生命,也充斥著慘烈的死亡。

  王興說過,新車企要邁過三道坎:累計生產過萬,單季交付過萬,單月交付過萬。

  如今,理想剛邁過第一道坎,後面每一步,依然事關生死、步步驚心。

  但未來越是驚險,李想似乎就越興奮,用他自己的話說,“灰袍巫師甘道夫走了,更強大的白袍巫師甘道夫迴歸,這是《指環王》裡我最喜歡的一幕”。

【參考資料】

  [1]、《理想汽車投資人黃明明:偉大的項目早期總是反共識,有一個算一個》李勤

  [2]、理想汽車招股書

  [3]、《相信李想,實現理想》黃明明

  [4]、《做正確的事,不做容易的事》李想

  [5]、《李想二次敲“鍾”》崔力文

  [6]、《李想和他的千億理想》吳丹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