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一小:以磨課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探索實踐中前行,在積累經驗中進步。為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10月20日,淅川縣第一小學一年級孫麗老師進行了科學課《認識感官》的磨課。


淅川一小:以磨課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課堂上,孫老師以多樣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感官的認識,而她所設計的教學環節和課堂表現都被在臺下的教研組教師一一記錄。課後,他們將對此次課堂的效果進行仔細的討論分析,以達到教學提升的目的。這也是淅川一小一年級教研組日常開展教研活動的縮影。


淅川一小:以磨課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磨課通常是由學校(或學科教研組)組織的集體性推敲教學設計、提升教學質量的教研活動。一次好的磨課能較好地發揮教學研究中教師同伴互助的作用,促進教師個體和群體教學智慧的提升。

孫老師在談下步努力方向時說:“一堂成功的課就是用心反思、不斷完善,在反思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方法,在反思中不斷去積累,去追求更大的進步。我想,要給學生一碗水,首先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淅川一小 周琳、馬傑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