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出行幸福指數”始終是改革主旋律

據報道,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要,鐵路部門計劃10月中旬對旅客列車運行圖進行全面調整和優化。(人民鐵道報)

近日,關於鐵路部門積極準備對旅客列車運行圖進行全面調整和優化的報道,又成為廣大百姓熱議的話題。應該說,這是鐵路部門尊重旅客乘車體驗,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的基礎上,創造性打通百姓出行“堵點”,為百姓量身打造“最快、最省、最舒適”等維度的“智慧”型出行方案的一項常態化、人性化舉措。

近年來,隨著鐵路調圖次數的增加,人們對此早已不陌生,這得益於我國鐵路基礎建設取得可喜的成績。事實上,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鐵路部門立足實際,每一次的調圖,都是借運行圖之“變”為旅客提供出行之“便”。而一次次不斷改善旅客的出行體驗,優化鐵路客運服務的有效供給,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普惠服務,增加旅客乘車出行的獲得感,終其目的就是實現服務體系的“升級和重塑”,使鐵路服務最優化,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對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適性、時效性等多元化的需求。

眼下,以百姓之心為心,重視人民的“獲得感”,已經成為新一輪改革大潮的鮮明導向。回顧鐵路調圖帶來的變化,和諧號、動車組、城際高鐵、復興號……一個個高鐵時代特有的新詞組,記錄著中國鐵路步步燦爛輝煌的里程碑,也彰顯著鐵路調圖帶來的為民情懷。

事實也確實如此,隨著高速鐵路網的穩步推進,國民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發生了喜人的變化:經濟版圖在變,東西部地區差距逐步縮小,產業轉移漸次拉開;城市發展在變,高鐵將沿線城市連珠成串,區域經濟發展蓬勃興盛;產業結構在變,高鐵的建設不僅化解了產能過剩,更拉動了機械、電子等高端裝備製造的飛躍;物流方式在變,資源要素流通的活力被全面激發,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人民生活方式在變,“常回家看看”“多出去走走”越來越輕鬆......不僅開啟了人們的幸福生活,同樣也打開了致富之門,“高鐵生活”方式也由此成為當代中國人生活中的新詞彙。

很顯然,隨著一次次鐵路調圖,提升的不僅是速度,愈加完善的鐵路服務體系和更加頻繁的城際鐵路聯通以及運輸能力的提升,加速了城市經濟圈的形成,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和物流需要,更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互通有無。更為值得驕傲的是,讓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那就是——“提速不加價”。

可以說,作為鐵路部門,深入推進“讓旅客體驗更美好”,無論是“讓民眾分享更多改革紅利”,還是“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無論是邁出“最先一公里”,還是跑完“最後一公里”,核心都是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毋庸置疑,此次調圖又是一次深化鐵路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和物流需求的具體行動,助推著人們的“朋友圈”不斷擴容以及“天涯若比鄰”的實現。由此,我們可以感覺到,暢行,是鐵路改革為民釋放的紅利,而提升“出行幸福指數”始終是鐵路改革的主旋律,是對市場反應一次集中服務質量的自我完善,更是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美的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